APP下载

强强联合谋势借势做好宣传

2019-09-10徐朝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振兴党刊黑龙江

徐朝

摘要:宣传要想达到良好的效果,就一定要注意时间点的选取,要借助大平台,强强联合,发挥线上线下双重功效,才能得到“1+1>2”的效果。中共黑龙江省委《奋斗》杂志通过“走黑龙江活动”,将兄弟党刊请过来,不但锻炼了队伍,加强了和兄弟党刊的联系,也借兄弟党刊的影响力为黑龙江的振兴发展做宣传,这是一次党刊人践行“四力”的互动宣传实践。

关键词:党刊:黑龙江:振兴

近期,中共黑龙江省委《奋斗》杂志社主办了“砥砺奋进走黑龙江——2019全国地方党刊黑龙江行”活动。该活动得到了黑龙江省委的大力支持,全国28家党刊70多位编辑、记者参加。通过全媒体联合报道的形式,充分展示黑龙江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新成绩、新经验、新风貌,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笔者作为活动的参与者感触很深。

一、活动概况

(一)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一次立体展示

本次采访活动由三支小分队分赴县市进行实地采访,走进大工业、大农业、大园区、大森林、大湿地、大界江,深入采访报道黑龙江省在項目建设、新农村建设、对外开放、绿色食品、科技创新、生态保护、红色历史文化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及典型经验,展示发生在黑龙江大地上谋振兴、走新路的生动实践。

本次参加活动的地方党刊媒体很多是第一次到黑龙江,为了给大家留下一个全面深刻的印象,每条线路各个点位都是精心选择的。在富锦抚远这条线路上,我们既有八五三农场现代化大农业的震撼壮观,也有富锦水稻公园田园风光的精致,还有粮头食尾的农业深加工产业;既有边民互市贸易的繁华,也有赫哲少数民族共同发展的欣喜;既有黑瞎子岛、燕窝岛生态保护的美丽,也有旅游业的发展繁荣;既让大家了解黑龙江四大精神的内涵起源发展,更展现了四大精神的继承和创新……由于点位安排的精致、合理,采访团成员对此次黑龙江行非常满意,认为收获满满,看到了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黑龙江。

(二)党刊人践行“四力”的一次生动实践

富锦抚远这条线路一路向东,行程较长,有2100多公里。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调研,采访团成员起早贪黑,常常晚上9点多结束调研行程,回到宾馆还要写稿到深夜。大家人田地、进工厂、访集市、看学校、进展馆、访遗迹……深入基层了解民情,了解黑龙江的发展情况,这是党刊人深度践行“四力”的一次大拉练、大检阅。

看70年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看70载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奔小康;看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焕发勃勃生机;看改革开放,边贸繁荣富民……新中国成立70年,黑龙江的巨大发展变化呈现在采访团面前,此次活动是全国地方党刊开展“壮丽70年-奋进新时代”系列采访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黑龙江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对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看黑龙江各地发展情况。对采访团成员来说,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振兴提出的六点要求是大家调研的重点。这次采访活动,是我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一次生动实践。

佩戴党徽,学习北大荒精神,观看《北大荒人》《丰碑》等教育片,在将军山下重温入党誓词。此次采访活动是党刊人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一环。

(三)部门联动做好黑龙江宣传的一次有益尝试

“你们对基层的情况好熟悉呀!你们和基层的关系真棒!”本次活动得到了地方的大力支持,许多市、县党委常委、宣传部长详细安排采访团每天的行程,亲自带队深入采访点,让全国党刊的同仁感受到黑龙江人的热情好客。同时,每到一个地方,作为主办方的《奋斗》杂志社工作人员和地市的工作人员都会热情介绍当地的情况。工作人员对当地经济社会情况的熟悉了解给采访团成员留下了很深印象。全国地方党刊的同仁对《奋斗》杂志社与地方宣传部门沟通协调得顺畅、配合得完美很是称赞,认为这是黑龙江省委高度重视宣传工作的体现,是地方重视党报党刊喉舌作用的体现,是黑龙江党员干部讲党性、讲政治的体现。“党刊和地方宣传部门亲如一家,同心协力,将劲往一处使,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宣传效果达到了‘1+1>2’的效果”。

二、黑龙江印象

(一)黑龙江精神代代传

从富锦到北大仓,一望无际的三江平原,北大荒精神在这里诞生、发扬。几乎每家党刊的稿子中都会提到“北大荒精神”,大家被这种精神感动和震撼。

(二)中国农业压舱石

“来到黑龙江才真正感受到中国粮食、中国饭碗是什么意思。守护祖国的粮食安全,感谢黑龙江!”众多党刊人不约而同地发出了这样的慨叹!尤其是看到大农机的展示,现代化的大农业让党刊人看到农业发展的未来,农作物的延伸加工更打破了一些人认为黑龙江只是粗犷加工的印象。许多人在文章中介绍,如今的“北大荒”是一个农业现代化的“北大仓”,是向精细化迈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延长产业链条的“北大仓”。

(三)绿色生态大屏障

由于旅程行进时间较长,有时一天坐车时间就有五六个小时,但采访团的成员不但没有困倦,反倒精神饱满。窗外一眼望不到头的稻田、连绵起伏的青山、青青的河水、悠闲吃草的牛羊,无处不美。大家拿着手机透过车窗不停拍照,

“太美了,黑龙江的生态太好了!整个大地就像铺了一层绿色的地毯!”“雁窝岛湿地博物馆”、抚远的“鱼文化体验馆”里丰富的物种让采访团成员感叹黑龙江生态的良好。“见微知著,从这些丰富的动植物物种,从这能产出上千斤的鳇鱼,就可以知道黑龙江的生态文明建设非常棒!”

(四)厚重文化底蕴深

许多人对黑龙江的历史并不了解,认为黑龙江历史短暂、缺少文化。但这一次黑龙江行却让采访团的成员了解到黑龙江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在依兰县历史博物馆,采访团成员看到了倭肯哈达洞穴复原景观,了解到在这片地方早在6000年前就有人类居住。看到众多精美的石器、陶器、玉器等文物,采访团成员感到很意外,“黑龙江地区历史很悠久,有许多灿烂文明值得挖掘。”

美丽的鱼皮衣、精致的桦树皮画、优美动听的伊玛堪,少数民族文化是黑龙江文化的一大特色,具有很大差异性的少数民族文化对采访团成员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认为这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一大资源优势。

黑龙江的四大精神是一本厚重的书,细细品读会挖掘出很多感人的故事。采访团的成员对黑龙江的四大精神非常感兴趣,认为这是文化传承的最好素材,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好载体。尤其“北大荒人”还以自身生活为素材,创作出了“北大荒版画”,这种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的艺术有着很强的吸引力。

(五)多彩生活精神足

一座城市的活力體现在人的精气神上。跳着广场舞的大爷大妈、学校里快乐学习的孩子、奔走在田间地头忙碌的人们……无论走在哪里,黑龙江人充满朝气、充满乐趣、充满活力。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积极面对生活,在采访过程中,黑龙江市民的日常活动让采访团成员感触颇多。

三、结语

(一)请进来借船出海气势强

走出去了解世界,请进来了解我们。“走黑龙江”活动,《奋斗》杂志社已经举办了三年,杂志社请兄弟党刊帮着宣传黑龙江,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党刊以深度见长,他们的视角、他们的剖析会为全国人民展现一个更加全面、深刻、易于被人们接受的黑龙江,展现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崭新风貌。因此,一定要将大家请进来,零距离接触,用他们的眼睛看黑龙江,展现黑龙江,宣传黑龙江,助推黑龙江发展。

(二)找所长有的放矢力量大

黑龙江有太多可看、可挖掘的素材,时间有限,我们一定要针对受众的特长来进行策划。党刊永远高举党的旗帜,以政治性见长、以理论}生见长、以深度见长。因此,我们在采访点位的设计上要侧重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黑龙江的三次重要讲话,要侧重对黑龙江四大精神的宣传、侧重党建、侧重“六个强省”建设、侧重看人们干事创业精气神,这样才能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也能使他们发挥所长,写出黑龙江需要的有内涵、有深度的文章。

(三)讲故事感人至深留心间

—路行来,看到了太多景色、搜集到了太多素材。但采访团成员印象最为深刻地是八五三农场“潜水挂钩”“守着粮囤饿晕”这两个故事。习近平总书记说,讲好中国故事。省委也不断提出要发出黑龙江声音、讲好黑龙江故事。故事里有精神、故事里有形象、故事里有记忆也有传承,因此,我们在大力挖掘黑龙江资源的同时一定要讲好黑龙江故事。一个好故事胜过千言万语,人们自会品读、传播。

(四)谋创新立体宣传效果佳

坐在会议室里讲,效果很不明显,我们将其搬到博物馆中、搬到遗址遗迹中、搬到人们火热的生产生活中,晚上,再坐下来静静观看《北大荒人》《丰碑》,白天的切身体会融入到屏幕的画面中,强烈的代入感让每个人都深有感触。在看《丰碑》的过程中,采访团的许多成员哭了,“都说开发建设北大荒很不容易,如今才深有感触,“北大荒”变成“北大仓”,仅仅几个字,却是多少前辈的汗水乃至鲜血换来的!在采访中笔者深切地感受“北大荒”精神的内涵,充分体会到“北大荒人”的精神实质后,重温入党誓词,将军山下问初心,恰到好处,每个人都在反思,都在对照“北大荒精神”寻找自己的差距。因此,通过此次采访活动,我们深切感受到,精神的宣传一定不能空泛,要将时间地点充分结合,才能起到让黑龙江四大精神永远留在人们心间的作用,才能达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的强大效果。

猜你喜欢

振兴党刊黑龙江
“大学习”必须学党报党刊
羡慕等
东北粮食物流发展研究
从供给侧改革谈东北机械工业振兴
中菲谈“振兴”五大领域合作
铅笔长高了
吹好从严治党冲锋号
黑龙江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