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懂命题建议 尝试“新”式评价

2019-09-10方修波

求学·教育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试题考查水平

方修波

每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称高考)结束后,各种对试卷的评价铺天盖地而来,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们发现其中很多评价还是局限于老式的评价体系中。在当今高考考试转型的过程中,如何结合新高考改革进行科学的试题评价,特别是结合新的学业水平考试要求对高考试题进行“新”式评价尤显重要。我们重温全国考试中心每年对高考试卷的科学评价,品味评价的科学性就尤显必要。以下笔者以2019年全国卷I文综政治试题为例,谈谈个人浅见。

把握考试的目标和要求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在考核目标与要求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反映对考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论证阐释、分析评价、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要求强调的是“三基”及“三能”,这应是较为传统的要求了。教育部考试中心在对2018年的高考试卷评价中重点讲了三点: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高考命题的价值导向和育人功能;二是要求我们珍视优秀传统文化,发扬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文化,在当代还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是要求体现高考评价体系的内在要求,注重对关键能力考查,尤其是强化基础性要求,提升综合性要求。在此三点中,明确突出了关键能力考查,更加注重综合性。由此可见,大纲与考试中心要求既有一致性,又有侧重点。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学业水平考试命题中指出,在改革后的高考中,学业水平考试会下放到各省区,由省区命制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试卷考查中重在以学科素养发展水平为考查对象,通过合理情境设置,制定素养考核目标,并力争细化到要求的学业素养水平上,通过提出学科任务,然后通过考生关键行为进行测试,来达成考核的目标与要求。当然,考查的重点要通过考生纸笔测试行为,透视到考生行为指向,从中能让我们看到在行动上是不是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是不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價值观,是不是展现出了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目标和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必备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新课标在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同时,还细化了对考试中学科素养的具体要求,这些要求为:一、学科素养的发展水准在行为表现上是如何体现的,与课程标准上的要求是不是具有一致性;二、情境的设置本身的价值与考生通过行为表现的价值追求是不是具有一致性;三是注重学科内容的整合性对评价学科核心素养的意义。这些评价要求对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评价进行了具体化,一改以往点到为止的评价方式。

首先,对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细化评价要达到具体水平要求。如,在2019年全国卷Ⅰ文综政治主观题第39题中,综合考查了考生政治认同水平、法治意识水平及公共参与水平,核心素养细化水平评价见下表:

其次,要注重情境对展示素养发展水平的价值。本试卷充分利用新的材料设置情境,如第12题运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情境考查考生科学思维;第21题运用漫画情境考查考生科学思维;第16题运用群众自治考查考生政治认同;第17题运用民族文化生活考查民族团结,考查考生政治认同;等等。

再次,注重学科内容整合上的价值与意义。学科内容整合要求分别从教材的四个模块设置不同情境,强调对学科内容的整体理解与把握。如2019年全国卷Ⅰ文综政治试题第40题,本题以传统村落的发展为话题背景,从文化生活角度评析“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传统村落必然走向消亡”的观点,从哲学生活意识能动作用原理角度说明保护、传承和利用传统村落需要增强人们的文化自觉意识。考查考生知识储备及在此基础上的灵活运用,从而达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标,较好地考查了考生四种素养,是对综合性素养考查的表现。

分析试题的框架与结构

高考命题的框架是什么?新课标指出:以学科任务导向为标志,由关键行为表现、学科任务、评价情境和学科内容四个基本维度构成。试题命制的四个基本维度较好地解决了对考生学科素养真实发展水平的测试,具有较高的信度、一定的难度和切实的操作性。下面,我们从四个维度的设置来分析今年的高考试题,找到学科素养真实水准。

维度一,关键行为表现。考生的行为表现体现其价值导向,在命题中的关键行为表现更能测试考生的素养水平。在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附录表中,针对不同素养水平列成了不同的等级行为,我们只要依照考生在答题中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就可以推断其素养水平了。如下以例说明:

例1 (2019年全国卷Ⅰ,12题)近年来,提高供给质量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是提升供给体系的中心任务。为此,国家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从劳动价值论看,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是因为( )

①商品的质量是衡量价值的天然尺度 ②商品的质量决定了商品的交换价值

③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④商品的质量与商品的使用价值密切相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本题考查考生科学精神素养水平及公共参与素养水平,从关键行为表现上看,要求考生能够面对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产品质量情境,要求考生具有对相关信息的检验与推断能力;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上分析,重视商品的质量是从商品使用价值上所进行的理性分析,这就是科学精神素养水平的要求;同样,要求考生能参与国家经济生活,在复杂情境中对政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与理解,有序参与公共事务,这体现了素养目标中的公共参与素养水平。当然这里的关键行为表现不是通过考生文字表述呈现的,而是通过选择题的形式,让考生的学科素养在选项选择行为中体现出来。

维度二,学科任务。这里的学科任务是指通过界定基本的学科任务类别,并分析影响其任务难度的基本因素,来设计不同类型试题。这里的任务类别有描述与分类、解释与论证、预测与选择、辨析与评价等。如例1,属于选择型题类,应属于选择行为,要求找到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原因,又属于解释类别任务。从任务设置难度值上看,应在0.60左右,其主要学科任务是能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本质,同时能区分价值与交换价值,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这些都影响考生对本题的选择。

维度三,评价情境。学科任务中的评价情境是指试题设计要通过典型情境来表达,它通过主体、主体行为相互作用、立场价值观的相互冲突等要素构建试题情境,通过情境设置来考查考生学科素养。正如上述所言,例1情境设置较为简单,主体为国家,行为为质量提升行动,价值观要求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考查考生素养目标也较为简单,只考了两个方面的素养,两种等级。

维度四,学科任务。所谓学科任务就是指命题要根据学科之间的内在关联,梳理相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确定考查范围与形式。我们还是以例1来分析,这里有基本概念考查,如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基本理论考查,如劳动价值论、商品基本理论中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等;基本方法考查,如原因类题做法、排错法使用等等。

展示测试要求与评分标准

考试的测试要求主要是依命题要求,合理选择学科任务,切准任务指向;要创设评价情境,使情境设置结构化;要确保试题的科学性、公平性与难度适宜。下面结合2019年全国卷Ⅰ文综政治第38题分析这一要求。

例2 (2019年全国卷Ⅰ,38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当前,中国是世界第二大货物贸易进口国、第二大服务贸易进口国,货物和服务年进口值均占全球1/10左右。

2018年11月,中国进一步降低石材、陶瓷、机电等1585个税目商品的最惠国税率,关税总水平由2017年的9.8%降至7.5%,平均降幅达23%。同月,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来自170多个国家、地区的3600多家企业参展,现场展示了法国葡萄酒、阿根廷红虾、美国智能车载空气净化器……进博会吸引了40多万名境内外采购商,累计意向成交578.3亿美元,其中1/4以上为智能及高端设备。

中国扩大进口“大蛋糕”的清單上,既包括数控机床、智能终端、精密医疗设备、新型汽车、先进民用飞机等高技术产品,也包括个人电子产品、农产品、食品、服装、化妆品等日用消费品。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中国进一步扩大进口对国内经济的积极影响。

首先,要从明确任务指向上分析。依据考试要求,我们理解的任务指向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试题的设问。试题的设问要求设问本身指向应明确,不能引起歧义。本题要求说明中国进一步扩大进口对国内经济的积极影响,这一设问,要求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是宏观型设问,但切口还需要从材料中找微观切口;要求回答的积极影响是对我国国内经济的积极影响,而不是对世界经济的积极影响,指向清楚,没有歧义。

其次,是情境设置要结构化。情境设置的结构化要求对生活情境进行针对性建构,保留关键性的事实与特征。依这一要求,本试题所给的材料,扩大进口所包含的内容有降低税率,增加进口规模,丰富进口种类,优化进口结构,特别提到了进口清单中高科技产品和日用消费品;国内经济所包含的内容,可依据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来思考扩大进口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分析了情境的这些要素,组织的答案就能体现考生学科素养水平。同时,作为全国卷,要考虑使用这一试卷的各省的教育现状,试题也注意了城乡差异,没有考生不熟悉的术语,难度也合理。

再次,我们要注重试题设置本身所具有的科学性,还要体现公平性原则,并考虑好难度适宜,能够合理拉开距离,体现考试的选拔性。试题的评分标准,要建立评价不同学科任务完成质量的指标,以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公平性和可操作性。每年试卷的评价标准既有国家标准,各省也依自己的省情建构本省评价标准。其实,这两种标准具有一致性,都要体现其评价的科学性、公平性与可操作性。

总之,测试与评价标准制定要能较好达成评价的合理性、科学性及可操作性,同时还要注重使这一标准能引导高中教学,适应大学对人才录用的要求。

猜你喜欢

试题考查水平
张水平作品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例析近年高考中焓变的考查要点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