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对模型的认识与应用初探

2019-09-10严红平

高考·下 2019年5期
关键词:高中化学模型应用

严红平

摘 要:为了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教师要将抽象的化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形成直观认识。化学模型通过视觉刺激的方式来激活学生化学学习的欲望,引导学生构建框架,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本文主要探究了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对模型的认识与应用,促进教师更好地应用模型来引导学生探究化学世界。

关键词:高中化学;模型;应用;教学

化学模型具有形象、具体、立体的优势,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范围,激活了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到抽象的化学知识。学生借助视觉的观察会积极地对自己看到的物体进行加工和处理,形成对概念、定律、公式等的理解。观察中学生会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探究化学学习方法,通过比较、观察等方式实现思维的活跃。通过对模型的学习,学生会整体感知,部分探索,在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科学认识,掌握化学学习方法。

一、模型的概念及内涵

模型就是以实物或者是图片形式直观表达事物,使物体的特征和性质能够更加真实地展现出了。模型突破了文字的限制,通过更加具体、形象、真实的方式来展现物质,有利于学生看到物质的真实状态,进而形成立体性和直观认识。教师在化学课堂上借助模型进行教学,会促进学生注意力集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物质,呈现出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模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模型的应用首先可以促进学生对化学物质结构的认识,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模型可以将物质的结构真实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有利于学生形象表象认识,进而对物质的特点和性质形成自己的理解。其次,有利于教师更加直观地、形象地教学,增强学生对物质认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使学生可以更加立体、形象地认识物质。模型是可以操作和控制的,学生可以灵活地变动模型,进而理解物质的构成方式,形成深刻认识。最后,通过模型教学,化学课堂变得更加立体化和高效化。学生可以真实地看到物质的特点,在观察中真实地理解物质的构成和性质,进而实现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三、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模型

1.借助模型夯实双基,掌握化学用语

化学中的“双基”也就是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这些知识对学生来说都是抽象的,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学生需要通过理解的方式来记忆,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上教师借助模型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会给学生带来直观的认识,帮助学生了解化学概念和理论,更加轻松地理解知识。例如为了让学生了解多边形化学分子特点和性质,教师就可以借助多边形化学模型的帮助。模型让学生真实地、立体地看到了多边形分子结构,进而很轻松地了解分析特点和性质,能够用化学语言来描述其分子特点。

2.借助模型科学导入,激活学生兴趣

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借助模型来引入新知识,会瞬间使学生的目光聚焦在模型上,将注意力集中,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带着兴趣来参与到化学课堂上,开启探究模式。例如在学习《碳、硅及其化合物》的时候,为了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在课堂伊始,教师可以带着由碳元素构成的物质模型,比如玻璃刀、碳棒、铅笔芯、木炭、活性炭等不同的模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产生学习欲望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继续思考,这些物质的名称、用途,并通过这些知识来探究碳单质的性质。学习中学生会认识到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构成的,但是它们具有截然不同的化学性质。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它们不同的化学性质,教师可以展示出这些物质及分子结构的模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的方式来真实地看到物质的结构特点,形成清晰地理解,实现有效学习。

3.借助模型深入探究,理解重点难点

化学知识涉及了很广泛的范围,有宏观的、微观的,学生很难理解这些知识,进行深入探究和分析也会受到阻碍。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和逻辑思考,教师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用模型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会缓解学生对陌生知识的恐惧感,进而主动思考,认真分析。通过对模型的观察,学生会在观察中思考,在推理中探究,实现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例如在学习《化学能与热能》的时候,为了使学生能够理解CO2和CH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3COOH的催化反应历程,教师在带领学生分析和思考的时候可以为学生提供CO2和CH4的模型,让学生通过直观观察的方式看到化学知识的神奇和微秒。观察中学生会看到CO2和CH4的分子状态,更好地理解CH4在变成CH3COOH过程中,有C-H键发生断裂,并且放出了能量,形成了C-C键,可以说CH3COOH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模型让看不到、摸不到的化学变化变得直观、真实,有利于学生深入探究化学变化过程,进而更好地理解知识规律,明确化学本质。

4.借助模型立足结构,了解物质性质

化学是以物质为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的。通过对物质的研究,学生会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在此基础上了解物质的特点和性质,进而明确物质的存在方式和用途。教师应指导学生探究物质时,应以结构为基础,抓住物质的结构特点来分析物质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全面理解和深入认识。例如在學习氧气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把氧元素的分子结构模型带到课堂上,让学生看到氧气是由很多氧分子构成的,而每一个氧分子又包含了两个氧原子。因为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很容易得到电子,所以具有比较活跃的化学性质。氧气具有这样的化学性质,主要是由其自身结构所决定的。因为有了模型的帮助,学生会轻松地理解氧气在常温、点燃或者是加热的情况下都可以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模型的引导让学生对化学知识有了更加形象的认识,从本质和内涵上理解化学现象,知道其中的化学原理,进而主动地进行分析和探索,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图,形成系统化认识。

总之,模型应用到化学教学中,对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积极地帮助,会促进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对化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学生在模型的帮助下,会主动地进行思考和分析,有利于学生掌握化学规律,实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邢红军;论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模型方法教育[J];教育研究;2017年07期

[2]费维重;高中化学模型教学中的原则、内容和方法[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5年Z1期

猜你喜欢

高中化学模型应用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自制空间站模型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模型小览(二)
圆周运动与解题模型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