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国学经典的传承

2019-09-10龚爱娥

高考·下 2019年5期
关键词:分享认同国学

龚爱娥

摘 要:传承国学经典,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这是学校教育教学的责任和义务。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与国学经典有很多契合的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在传承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国学经典的价值;通过挖掘現有教材的内容,把握传承经典的契机;通过组织交流活动,促进学生之间分享经典;利用媒体技术,加深学生对传承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关键词:国学;传承;分享;认同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形成了属于自身的经典文化,这对于我们民族而言,是最巨大而又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继承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确保国学经典不会没落、遗失,这是教育教学的责任和义务。本文之中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对中学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国学经典的传承提出相关建议。

1.结合生活实际,引导传承发现

国学经典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时刻的指引着我们的生活,启示着我们的生活,它不仅仅具有文化的属性,还是民族智慧精神的重要体现,在中学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若是可以从生活出发,结合生活实际,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认识国学文化,并实现对国学经典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如在学习《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这节课程时,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棉纺织技术、中医药都是在宋元朝出现或发扬光大,因此说宋元科技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也是毫不为过的,并且在我国的很多国学经典之中,都有关于这一方面的记录。在中学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出发,思考我们的现实生活之中,有哪些宋元科技的运用,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发现,我们生活的衣、食、住、行都有宋元科技的影子,这彰显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会得到极大激发,经典国学文化,将更好的扎根于学生的生命之中。

2.挖掘教材内容,把握传承契机

在中学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虽然没有专门的课题去研讨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但无论是古代历史,还近现代生活,国学文化都无时无刻的渗透其中,教师若是可以深刻的深挖教材,就会发现其中有很多知识,都与传统国学文化紧密连接。如在学习《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团结》这节课程教学时,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基本国策,这是党与政府在建设过程中,做出的伟大举措,但同时也彰显着国学经典的智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老子的一居一句名言“治大国如烹小鲜”,而这与“管的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的现代国家理念,更好的就是不谋而合的,并且就是我国采用民族区域自治的缘由。而在两千多年前,老子就提出了这样的主张,这就极大的彰显出了我国经典国学的智慧,可帮助学者增强对民族文化自豪感的认同。而在教学过程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只要教师能够深入的进行挖掘,就可以找到很多传承国学经典的契机。

3.组织交流活动,促进分享传承

在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地位发生了转换,学生成为教学之中名副其实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将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合作探讨交流,这成为当下最流行的一种教育趋势。而在中学历史与社会教学传承国学经典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采取这种方式,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交流活动,从而促进分享传承。如在学习《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这节课程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自身对晚明科学巨匠的认识了解。如有的学生介绍了李时珍,他是最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其著作《本草纲目》及创立的药物分类法,对中医学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还有的学生分享交流了徐启光,他是实验农业的开拓者,并对他的著作《农政全书》进行了介绍。此外还有的学生介绍了徐霞客及他所撰写的《徐霞客游记》。而很显然无论是《本草纲目》,还是农政全书》,亦或是《徐霞客游记的》都是我国经典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享交流的活动之中,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热情被点燃,他们想要去探索更多充满智慧的国学经典文化,这对国学经典的传承无疑是大有裨益好处的。

4.利用媒体技术,加深传承认识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教育工具走入中学历史与社会教学课堂,这为教学增添活力的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创造了便利。如多媒体多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代表,其具有化抽象为形象的功能,在传承国学经典文化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加深对传统国学的认识理解。如在学习《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这节课程教学中,《清明上河图》的我国绘画艺术的代表,是中国国学文化史中,都是值得被称颂的,为了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加深对画作之中传统文化的认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清明上河图》在电子屏幕中进一步放大,学生就会发现图画之中即使是一个十分渺小的人物,情态也非常的逼真,而通过这样的一幅画卷,就可以看到北宋汴京时人物的生活,并从中体现当时时代的气息文化,这无疑就是传统国学文化的精妙体现,在多媒体技术下,学生对国学知识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

总结:新课程中明确的指出“基础教育要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大对国学经典的传承是十分必要的。而中学历史与社会教学与国学经典有很多契合的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是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势必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加深对传统国学文化的认识,从而培养出更多发扬继承传统文化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成波:传承国学经典启智立德树人.辽宁教育,2014(18)

[2]盛群力、李志强编著:现代教学设计论.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3]唐晓杰:课程改革与教学革新.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分享认同国学
“垂”改成“掉”,好不好?
孩子,我们慢慢来
认同的崩溃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跨性别者认同矛盾研究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