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2019-09-10戴兰娟

高考·下 2019年5期
关键词:新课程有效性教学模式

戴兰娟

摘 要:本该主要对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指出教师应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及教学模式上进行相应的调整。文章首先对课堂有效性进行了简要说明,而后对这期间出现的一些问题做了分析,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引言:现阶段国家在教育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多,相关的改革也越来越深入,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是与之相伴的问题仍有多种。高中数学因其难度较之前的数学有很大提升,更增加了学习的困难性,这给教师的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带来一定的影响。作为高中众多学科中特别重要的一门课程,数学所占的教学比重是相当大的,对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所面临的教学压力也是非常大的。对高中数学课堂改革的过程中,不但伴随着一定程度的机遇,而且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判定

(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定义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般指得是教师通过利用多种方法及途径,在一定的时间内对课堂的教学效率。在進行高中数学教育时对教学效率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相对的教学效果也要符合预期的目标,以确保教学质量能达到一定的水平。在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学有效性进行定义的过程要同时考虑与教学有关的各种观念。首先要将学生的发展放在所有工作的中心位置,教学是否有效的评判也是以是否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标准的。其次要保证教学的有效性不但要对基础的知识内容进行教育,而且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划的教学目标。再次是要想确保教学具备有效性,则要求教师作为榜样具备相应的时间及效率方面的理念。第四是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并以此来带动学生参加到教学行为中,从而促进教学有效性的实现。最后,在进行教学有效提升的同时,教师还要对自身水平展开进一步提高,将教学时所涉及到的对象、过程及最终取得的效果进行统一管理。

(二)课堂有效性的特点

1、有效的课堂学生大都能自主进行学习。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客体,有效的课堂教育中教师能帮助学生创造出主动学生的氛围,从而确保学生大部分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2、有效的课堂中学生与教师之间存在良好的交流互动。对于高中数学,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而要增加师生之间必要的交流互动,这样一来能促使学生在发现问题时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解决。同时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添加多种形式的互动方法,以实现与学生之间的良性沟通。

3、有效的课堂教育要具备一定的开放性。新课程所规定的教学形式,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到教学目标都进行了开放性调整,与之相伴的教学模式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开放性的课堂不但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而且对教学的效果也能收到意外的帮助,对于高中数学能使其整个课堂摆脱过于呆板的形式,更加生动活泼对学生充满吸引力。

4、有效的课堂教育要不断进行相关优化。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情况及时对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尤其是对于高中数学,因其难度较大教学难点较多,教师要针对学生对特定知识点的学习程度进行教学计划的及时优化,以确保学生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高中数学在新课程阶段中出现的有效性问题

(一)过度关注硬件建设,而轻视学生数学知识水平的提高

对教学效果进行评判的一般是政府机构,但是由于存在的多种原因,导致在进行评判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政府机构既要对学校进行指导建设,还要对其进行评判。这样一来就非常容易出现评判不合理的情况。在开展新课程后,对教学的判定通常考虑的都是硬件建设,如学校是否配备有相关的基础设施、科研设施及相应的教学设施等,但对高中生要具备的学习能力及知识水平却关注不到位。高中数学作为一门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同时需要学生投入大量时间精力来认真学习掌握的课程,单就其硬件设施方面进行升级是很难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到实质性帮助的。长此以往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健康成长都形成不利的影响。

(二)对学生在高中数学方面的创新技能教育不到位

现阶段我国在对高中数学进行教学过程中还是以知识传授为主,对学生创新技能的培养工作还有待提升,而且大多数学校还存在具备创新教学能力的专业教师数量不足或其能力不能达到教学要求的情况。而一些专业教师在数学教育过程中会受到学校整体教学环境的影响,多因领导人的不重视而降低了其所能发挥的功效。部分高中学校能申请的教学资金本身就不足,甚至不能保证学校的正常发展及运作,因此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就会造成很大影响。在高中实行新课程后,一些学校甚至都未能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造成课堂教学相关的计划较少甚至是根本不做计划,这些都会对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造成影响。

三、高中数学在新课程阶段对有效提升的方法

(一)教师要在备课方面多投入精力

教师要保证在数学教学中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则一定要增加在备课方面投入的精力,教师在授课前一定要确保熟悉教材中的内容。教师在对高中数学进行讲授前一定要先进行备课工作,在对教材进行细致分析的过程中不但能将基础知识、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区分,而且能根据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及学生的大致接受水平对教学思想进行调整。从而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效果,实现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新课程不但对教材进行了改革,而且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这主要表现在对教学目标的调整,传统的教学教师重点考虑的是知识的传授,学生作为接收的客体是被动的;而新课程的改革则要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而教师要转变成客体其主要作用是对学生进行辅助。因此在开展备课工作时教师不再仅根据教材知识进行教学设计,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设计进行调整,以确保教学方法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水平。同时教师在备课时还要充分结合学生的现实情况及生活常识等内容,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能将其有效的融入课堂中,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程度,比如在学习了有关统计学基础知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此知识对自身的学习成绩波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另一个要关注的问题就是学生的认知水平,这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有效性及学生的学习进度,避免了出现教师的讲解程度过深学生无法接受的尴尬情况。

(二)调动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积极性

提升教學有效性的主要方法就是对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方法来调动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一直能保持着相当大的兴趣。高中生对数学的兴趣不但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而且对教师的教学开展也会有一定的帮助作用。这要求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育,可以将数学知识与现实情况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到知识是从实践中来的最后又会回到实践中去。比如学校在建造游泳池时,在体积V一定的前提下,深度h是固定的,在池壁造价a与池底造价b不同的情况下如何对游泳池的长X和宽Y进行确定。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有针对性的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内容融入到课堂中,同时要对学生的具体特征进行分析,以此来确保教学方法的在不断优化调整后更加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三)及时对教学方法进行调节

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学效果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不能只拘泥于某一种或少数几种方法,而是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调整及综合运用。这要求教师将高中数学知识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等特征进行有机的结合,以确保在教学过程中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有效性。首先要求教师对高中数学知识进行分类处理,在进行一般数学知识教学时要与几何知识进行有效区分。对一般数学知识可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而对于几何知识则要循序渐进的进行,由简入难从直观逐渐过渡到抽象,并在此过程中帮学生建立起一定程度的空间构想能力,以方便学生理解这些抽象晦涩的几何知识,比如下图1所示的物体透视图。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充足的了解,根据学生所处年龄阶段的不同及学生所具备的数学基础知识水平,制定相应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对于一些对空间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的教学优势,将一些传统教学模式不易表达的空间结构以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以协助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性学习。

(四)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的评价,一般是进行肯定及鼓励,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数学学习自信心。尤其是针对一些在数学学习过程表现出创新精神的学生,教师要对其进行及时的赞扬,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形成心理上的肯定,提高其在数学方面的学习兴趣及自主性。对于部分在课堂中不能发挥其真正水平的学生,教师也要在恰当的时机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同时加强与其交流情况,引导其以正确的方法来提高在数学方面的学习效率。

(五)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对随堂练习进行调节

一般教师在设计教学计划时都会规划出一部分时间来进行随堂练习,以做到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巩固。教师在制定随堂练习内容时要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开展,题目不可过于困难也不能过于简单,要具有代表性,由简单逐渐加深难度,确保其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同时题目的数量及质量要严格把控,不能因此而加重学业负担。

四、结语

新课程的实施不但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新要求,而且对教师的教学模式也作出了相应的调整。这就要求学生要与教师通力配合,共同努力来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对于教师而言,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模式等的调整优化为学生创造具备趣味性的学习情景,则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从而提升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廖晓锋.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科教导刊,2016(18):00206-00206.

[2]孙雪.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解析[J].考试周刊,2018(2):89-89.

[3]王亦正.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有效性教学的研究[J].高中数理化,2017(14):20-20.

猜你喜欢

新课程有效性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