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生活化的课堂

2019-09-10翟拥军

教育家 2019年6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生活化

翟拥军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一生活教育理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要回归生活,就要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学习背景,由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教学活动主题,通过生活化的活动和实践,引领学生用心去体验,从而丰富情感世界,提升思想境界,用所学来指导自己的生活。

一是要基于学生实际,确立教学目标。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要回归生活,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将道德认知化为自觉行动,从而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面向学生实际,围绕学生的生活情况,制定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目标。如《班级生活有规则》一课是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二年级的孩子正处于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期,此时学生头脑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生活规则,但还处于一个比较浅的层次,迫切需要正确的指导。因此我就把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让学生理解在班级中需要遵守哪些规则,以着眼于学生生活的教学目标,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二是新课导入要生活化,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要根据教材,引入生活内容,让学生在教材中感受到生活的气息,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导入新课时,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为他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也可从相关的直观情境导入,让学生在愉快情绪的感染下进入课文情境。如在《团团圆圆过中秋》一课的开始,我设计了中秋节故事会。该环节是让学生向老师和同学介绍自己知道的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和风俗,大家踊跃发言,兴趣大增,为后续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要采用生活化的教学形式,深化学生感受。在教学时教师可依据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儿歌、表演、游戏、故事等,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明理导行。还要利用生活实例,使学生身临其境,深化感受,激发思维。如在教学《大家排好队》一课时,我出示了多种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辨析获得正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认为,我们的课堂给予学生的不应只是一个简单的结论“我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去实践一下“我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样的评价”,以使之逐渐在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和善恶观,自主建构起内心的道德标准。因此,在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情境非常重要。如在教学《大家排好队》一课时,我创设了“中午到食堂吃饭”的真实情境,通过情境互动,使学生从上一个环节对规则的理解上升到实际生活应用,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学生在自然和谐的氛围中,自主参与学习活动,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走进生活,认识社会,健康成长。

四是要做好拓展延伸,以提升教学价值。教师要想使道德与法治教学回归生活,就不仅要利用好课内教材,还要去挖掘课外教材,让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真正接轨,以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如上《我爱家乡山和水》一课时,我给孩子们介绍了泰州的溱湖湿地公园,孩子们了解到,那里每年都會举行隆重的龙船比赛,百姓借此表达对民族英雄的钦佩和赞颂之情。如此借助生活中的事件,使学生学习了民风民俗,了解了本土文化,学生乐听、乐学,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生活化的活动和实践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要通过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活动、体验、内化,从而促使其道德认识深化,使其形成较为稳固的观点和信念,并以此来指导、规范和约束自己的道德行为。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行知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生活化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跟踪导练(五)(2)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