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书育德 滋心养性

2019-09-10刘巍

教育家 2019年6期
关键词:草房子曹文轩心灵

刘巍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能引导学生俾善于读书,则其功至伟”,引导学生善读、会读是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也是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必然要求。德是立身之本,文化则是修身之源,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文化中、从阅读中汲取养分,滋润心灵,提升素养,以促进健康成长。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寻着先贤的思想设置了阅读课程,开启了阅读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诗书飘香,浸润熏陶

荀子《劝学》中有言“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教育家陶行知曾说“熏染和督促两种力量比较起来,尤其是熏染更为重要”。环境熏染是一种润物无声的教育力量,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将外部环境主动内化为发展动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学期初,为了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我带领学生进行了“诗书飘香”班级文化的建设:走进教室,映入眼帘的是古风洋溢的“墨韵斋”,这是我们教室的书斋名,墨写隶书的艺术字体题写于古香古色的扇形图纸之上,满满的书香气息迎面而来。教室左侧墙面分为诗、文、书、画四个板块。古诗板块主题为“花之风骨”,是学生搜集的关于赞美“花骨”的古诗词,如花中四君子之竹“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赞美“竹”高洁的情操;《咏菊》“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赞颂菊花凌寒傲霜的坚强不屈……此板块意在让学生从诗文中感受古人所追求的“风骨”,即“浩然之气”,从而受到鼓舞和浸润,以升华自己的精神气质。古文板块主题为“古之圣贤”,以儒家学派三大圣人孔子、孟子、荀子为思想引领者,通过对其生平简介、思想成就、经典语录的展示,让学生触摸圣贤的灵魂,汲取其人格之精髓,以丰厚自己的道德修养。书、画两个板块以学生软笔书法、山水国画为主体,一方面激发学生涉足古代文化艺术的兴趣,提升审美情趣;另一方面,让学生在艺术的熏染中戒骄戒躁,修养品性,净化心灵。后侧墙面则以“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为主题,展示古人廉洁、自律、谦让等圣贤故事,以启发学生对“习惯养成”的重视,并对班级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阅读之星”进行公示表彰。我还对学生提出了“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会读书”的期望及要求,以此作为宣言,使学生谨记读书的好处及方法,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坚持在文化的沃土中精耕细作,持之以恒,奠基成长。此外,教室右侧窗台、书架上还摆放着各种花卉,令人心旷神怡。这一切共同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化育了学生的书生气质。

好书共赏,载道养慧

发展儿童心灵、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是衡量教师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尺,而阅读正是发展儿童心灵的重要载体。高年级的学生自主意识不断增强,其行为模式、交往与情绪特点、人生观等都逐渐成熟,开始向成人过渡,这些迅速的变化导致学生心理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亟待成人正确的引导,而最好的引导方式便是阅读。然而,如若只为学生的成长指明方向,而不引领前行,学生就会囫囵吞枣、敷衍了事,这样就不能深入到文化中去品味,去感悟,去汲取,也就不能真正实现阅读的德育价值。因此,基于学生的成长现状及成长需求,我以曹文轩的《草房子》为教材开设了“好书共赏”的阅读课程,旨在开启学生智慧,使其在深层次上受到经典的启迪。《草房子》是曹文轩经典的长篇成长小说。少年成长故事中所蕴含的生命主题,易于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其阅读欲望。同时,学生通过阅读他人的成长故事,可以丰富人生体验,在体味成长的艰辛中获得精神的升华,从而关照自我生活,指引自身的成长。

在“好书共赏”课程中,我主要围绕“成长”这一主题,根据故事情节的不同、人物成长经历的不同,开设了“成长中的笑与泪”主题系列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受到启发。如从“秃鹤”成长中挖掘出“成长需要自尊与尊重”的主题;从“细马”成长中突出“敢于担当是成长的表现”;从“杜小康”成长中深化“磨难促进成长”的生命主题;从桑桑成长中挖掘“善良、纯真”的人性美……曹文轩关注的是“人性”,是“塑造未来民族性格”。因此,学生阅读曹文轩笔下的成长故事,能涵养心灵,开启成长智慧。

开放课程,东渐西被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点,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条件,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如若脱离家庭教育的协作,由学校承担德育的全部责任,教育必将如逆水行舟,在艰难中或行或止,成效甚微。为了避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加大家长对阅读育德价值的关注力度,我设置了开放式课程,邀请家长参与到阅读课堂中,以激发家长参与亲子阅读的欲望,引导其借助阅读走近孩子的心灵,实现亲子间的有效沟通,增强教育效果。

通过家校沟通,我了解到,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迫切希望挣脱父母的怀抱独立成长。然而,他们并不具备完全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种自我追求与现实条件的矛盾中,有的孩子会形成压抑、自卑、胆怯或是烦躁等心理,这些心理问题外显于行为之中,就导致亲子间的鸿沟越来越深。为增进亲子感情,我开设了家长开放阅读课程,选取对家长有启发意义的篇章进行解读,引导其探寻通往学生心灵的道路。如《草房子》中“秃鹤”这一人物由于身体有缺陷而遭人嘲笑排挤,自尊受到了伤害,在强烈的自尊意识引导下,他踏上了寻求自尊的成长之路。在缺乏家长、教师教育的基础上,其从掩盖缺陷到暴露缺陷再到报复学校最终到融入集体,经过曲折而又孤独的探索,获得了成长。根据这一叙事特点,我从学生、家长、教师三个角度深化“尊重”这一主题,启发家长去触摸、抚慰孩子心灵深处最柔软的地方,为孩子的成长指引方向,这样就不至于让孩子陷于长期不健康的成长状态中,也就不至于形成性格的缺陷。

此外,现在的学生,生活往往较为单一,缺少丰富的生命体验,会形成自私自利、软弱懒惰、缺乏担当等人格缺陷。为此,我引领家长走进《草房子》,从杜小康的成长故事中受到启迪,了解到孩子的成长需要经历磨难,从而反思自我教育,在日常生活中,不应溺爱孩子、束手束脚,要勇于放手,为孩子成长提供自由的空间。如此,将阅读育德的思想渗透给家长,呼吁更多家长重视阅读,参与阅读,引领其随时随地抓住契机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引导,将文化中的智慧植根于孩子的内心深处,从而生根发芽,促进孩子形成健康、良好的人格品质,使阅读全方位发挥其强有力的教育作用。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年少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车书”“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古人告诉我们,修身立德之本在于读书。阅读可以使我们经历丰富各异的人生,触摸智者的灵魂,追逐哲人的思想,深省自我的人格,获得生命的成长。扎实做好阅读教学,以诗书育德,滋心养性,为生命铺就文化的底色,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所在。

(作者單位:北京市通州区漷县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草房子曹文轩心灵
两袖清风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曹文轩的文学创作作品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曹文轩的影视作品
冬日苏格兰 震撼心灵的美
美味下饭剧,胃与心灵的治愈
唤醒心灵
心灵小语
打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