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2019-09-10许同驳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新闻传播移动互联网原则

许同驳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类媒体载体兴起,我国新闻传播传媒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为了能够在融媒体时代占据制高点,传统媒体也在积极探索新闻传播宣传的方式与手段。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展开新闻传播工作时更应注意方式方法。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新闻传播;原则;方式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新闻传播需注重真实性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信息传播飞速,近乎实现了与事件发展的同步进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闻传播工作在重视时效性的同时,更应做到真实性。真实不仅是新闻必不可少的关键条件,同时也是新闻工作者取信于受众的首要任务。但当前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新闻传播有失真实性,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过于追求新闻的时效性

新闻传播竞争日益激烈,速度与时效性逐步成为了各家新闻媒体的主要追求。传统形势下的新闻宣传通常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采访调查,经过多方求证后才能够实现发布,而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媒体几乎没有进行核实求证的时间,过于追求新闻发布的速度与时效性,造成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新闻失实。

(二)新闻把控不够严谨

在传统形势下的新聞部门,新闻稿件往往需要通过各个管理人员的层层把控后,才能够实现发布。而信息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管理人员,只重视了对新闻信息的收集与整合能力,往往不具备专业的新闻知识与素养,在进行新闻的把控工作时出现了不够专业严谨的现象。

(三)信息来源复杂

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新闻信息的来源也呈现出多样性。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来源更加复杂,出现在公众视野下的新闻事件日益增多,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大量虚假新闻信息的肆意传播。对此,新闻传播工作者不仅需要确保信息的快速收集,更应保持自身新闻宣传工作的专业性与真实性。

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传播应更注重贴近性

贴近性能够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对新闻媒体的接受与喜爱程度,同时也是新闻媒体在传播新闻时是否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当前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各类新闻网络平台能够根据用户的喜好精准推送各类新闻,相比较传统的新闻报道而言,避免了新闻传播的空洞化。新闻媒体要利用传播平台的发展与进步,抓住信息传播平台的优势,打造出具有贴近性的新闻宣传工作。

(一)新闻的宣传表达趋向活泼化

根据当前各类网络平台的分析能够看出,社会热点新闻发布时,仍注重以严肃性的表达方式,在生活娱乐类的新闻信息方面则显示出了活泼化的表达方式。有效拉近了新闻传播平台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收获了群众对于新闻的喜爱。

(二)资讯本地服务化

当前发展阶段,大部分新闻宣传平台是基于本地媒体建立起来的,在宣传本地资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关于社会生活服务性的新闻虽属于资讯类,对于群众而言,与自身生活更加贴近,且具备一定的实用性,受到了群众的喜爱。因此,新闻平台在激烈的竞争中,也应重视起具有服务性资讯的宣传力度。

(三)报道多媒体化

传统形式的新闻宣传报道往往由于语言表达的严肃性,在可读性方面有些欠缺,当前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利用图像、视频等多媒体载体,使得新闻信息的宣传实现了丰富多样化,使得用户能够以新奇多媒体化的形式接收到新闻信息。

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传播应更注重导向性

当前互联网环境复杂多变,人们有大量接触网络信息的时间,通过社交平台转发的新闻信息对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影响更为突出。甚至出现部分不法分子利用社交平台发布不实言论,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当前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下,更应注重发挥导向性的作用。

(一)坚持新闻审核,做好把关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新闻信息传播速度飞快,在达到了数量的同时,新闻媒体更应注重对于新闻质量的把控。考虑到该什么时间发布什么类型的新闻,并重视起不同类型的新闻传播会产生的社会效应,避免出现为了博取群众眼球而发表不良新闻信息。

(二)合理设置议程,正面引导舆论

当前社会出现了不少突发性新闻事件,针对新闻的网络舆论传播迅速,呈现出了过度情绪化的趋势。新闻传播的报道影响着群众对于新闻事件的第一反应,对此,新闻媒体必须要善于掌握话语权,把控社会舆论的正确导向,并通过适宜的语言表达,积极反映出趋于主流的议题,掌握当前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四、结语

移动互联网时代为新闻媒体带来冲击的同时也提供了发展的机遇,不论新闻传播手段发生何种改变,要始终坚持传播受众喜欢的新闻,推动新闻媒体领域进一步发展与进步。

猜你喜欢

新闻传播移动互联网原则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当传播遇上新技术,媒体人需怎样的新闻坚守?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Android的一键智能报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
运用科技手段提升传播力
新闻传播专业硕士产学对接路径重构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