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

2019-09-10毛琳琳

教育·读写生活 2019年6期
关键词:平行四边形生命探究

毛琳琳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教会儿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乐趣、对知识的好奇心,为儿童的终身发展提供动力,奠定一生持续发展的基础。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曾指出,新教育视域下的新生命教育的主旨是引导和帮助师生认识生命现象、掌握生命知识、习得生存技能、提高生活能力、感悟生命意义、实现生命价值的教育。由此可见,在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是每一个老师要思考和追求的目标。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本文主要从以下方面谈一下自己的浅显的认识。

一、渗透生命教育,唤醒珍爱生命的意识

由于小学生无论生理或心理方面都在逐步发展阶段,思维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认识活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具体直观的活动。在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抓住有利时机,适时渗透生命教育,例如:在学习“左与右”时,在三维目标中的“情感与态度”就定为“教育学生遵守公共道德,上下楼梯靠右走”。在学生认识区分“左右”之后,我适时问:“在楼梯上走,我们应该靠哪边走?假如不按一定的规则,不守秩序,会出现什么后果呢?”接着我放一段人们在楼梯间混乱的情景的视频,学生看后展开想象畅所欲言。之后带着学生亲自在楼梯走一走,通过学生的体验、师生的对话,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只有人人都按一定的规则走路才不会相互碰撞,不会出现意外事故或伤亡。在学习质量单位“千克、克”的认识时,我一边指导学生通过用手来掂量物品感受1克的重量,一边告诉学生:一克物品很轻,但一克毒品的危害却很大,让学生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提高生活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教學中必须联系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实际意义,这样的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五彩缤纷的世界、现实生活都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素材,但最关键的是要让学生研究并懂得怎样的生活才有意义,理解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例如:“认识人民币”的内容安排在教材的第五单元,但是在开学的第一周,我就在班级里开设了“班级超市”,让学生做起了真买卖。钱盒子里放了各种不同版本、不同面额的人民币,学生可以利用课间随时观察,同时买卖任何物品都要自己登记数量、单价、总价及使用了哪些面额的硬币或纸币。一开始是我和学生一起当营业员,然后是学生自己轮流当营业员。到学习第五单元的“认识人民币”时,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很好。

除此之外,每个周末,我还安排学生和家长一起出去购物一次。周末购物的要求和在班级里买东西的要求不同,在班级里没有任何认识人民币的任务,只是常态熏染,但是和家长一起出去购物,我要求在家长的协助下,每周有重点地认识一种人民币。如第一周奖励1元的纸币和硬币让学生自主支配,但学生要完成研究它的任务,包括认清它的长相、知道它能买哪些东西、了解它和角的换算关系等;第二个周末认识2元;第三个周末认识10元……这样在生活中不断地未学先用、边用边学,半个多学期下来,再来学习“认识人民币”时,学生就非常轻松和容易了。学生在这种长期的体验中,不仅认识了人民币,学会了人民币的简单兑换,而且亲身经历了购物的过程,积累了真切的体验,感受到了学习人民币的价值,获得了哪些物品大约多少钱、100元钱可以买哪些物品等一些直接生活经验,学会了如何购物等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这是课堂上教师教不出来的,只有在实际生活中才能真切体验到的。

像这样的内容有很多,如测量、长度单位、质量单位、24时计时法、方向、折扣等,都可以如此来进行教学。如果我们把这些内容坚持在生活中进行长期渗透的话,学生的认知和生活经验不断增长,加深了对世界的认识和了解,掌握了生存技能,同时对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也理解得更加深刻。

三、尊重个性差异,开发潜能,实现生命的价值

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不同、认识角度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学习过程的多样性、丰富性,并通过不同学习体验的交互与碰撞,与学生共同营造具有生命化的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生活中成长。

在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

首先提供了探究材料分别是:大小不同的底和高都是整厘米数的平行四边形硬纸片若干,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个。然后提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做好记录。最后思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你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吗?

探究过程中,有的学生需要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来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数方格法);有的学生将平行四边形割补成了一个长方形再计算它的面积,割补的方法则多种多样……但无论用什么方法,学生能依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或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完成探究的基本任务。在这样的课堂教学里,学生从自已的理解水平出发选择方法,教师并不随意作出定性评价,而是一一展示出来,再对学生加以指导,凸显出学生的个性。在此学习过程中,学生有直观的动手操作,也有理性的比较归类,有合作,也有自主探究,个性化的思维一一闪现,因此才有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式,而这就是生命在思考、完善、寻求优化的过程,这样的课堂就是充满生命律动的课堂,洋溢着生命光彩的课堂。

四、创设情景,激活教育,拓展生命价值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创设情景,借题发挥,适时将生命教育理念渗透到教学之中。例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信息窗时,首先出示信息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描述小动物们遇到了什么困难。(小动物们野餐后突发洪水被困在森林里的小岛上。)然后问:“你想帮助他们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想”,这时马上追问:“怎么帮助他们呢?”“打求救电话110”,接下来,就让学生模拟打电话进行求救,可以先让几个学生尝试拨打,进而提问:“哪名同学的求救电话的信息更完善?”经过同学们的交流,得出结论:在拨打求救电话时一定要告知发生了什么险情,被困人数,目前危重程度,现场采取的措施。还要说明事发地点、附近的明显标志重要信息。另外要留下你的电话号码,以便急救车与你联系。再问:“如果你发现有人落水、或遇到火灾等危险时你会拨打求救电话了吗?”同桌相互拨打模拟练习。

在此过程中,学生们不仅仅掌握了打电话求救这一技能,更重要的是懂得了当别人处于危险时,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伸出援助之手,救人于危难之间。同时,由此延伸到平时的交往中,善待他人、乐于助人,真正体现出生命的意义,拓展生命的价值。

结语

数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始终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平时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同时充分运用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事例作为教学资源,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开展生命教育活动。在实际中两者的结合也会出现很多问题,这需要我们不断去思考和创新,挖掘数学教材中可以利用的契合点,只有不断地探究,才能促进学科内容和生命教育内容的有机和谐统一。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鲁矿第一小学)

猜你喜欢

平行四边形生命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平行四边形的烦恼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平行四边形”易错题
找图形
特殊平行四边形与图形变换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