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先行先试 引领带动全区整体发展

2019-09-10本刊编辑

校园足球 2019年7期
关键词:九龙坡区特色学校全区

本刊编辑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是普及发展校园足球的主体力量,重庆市九龙坡区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大力推动校园足球发展。2017年,九龙坡区被教育部认定并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区”,全区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3所,其中小学1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单办初中3所,完全中学6所,1∶3∶6的区域校园足球特色发展格局基本成形。全区建立足球校队、常年开展课外足球训练的学校54所,占全区学校总数的70%以上。全年参与足球运动的学生8万余人,占全区学生的60%以上。

一、取得成效

1.硬件条件不断改善。通过政策导向和经费投入,各中小学加大了对学校足球场地(体育场地)和设施设备的完善力度,保障了校园足球活动有序、全面开展。全区有11人制足球场7块,7人制足球场11块,5人制足球场31块,此外还有多块正在建设中的足球场地。

2.师资队伍不断夯实。全区专任体育教师510名,足球专项教师108名,每所足球特色中小学至少配备1名专职或兼职足球教师。近年来,通过开展市、区各级足球培训,全区足球专项教练员、裁判员参培率达100%,管理人员参培率达80%以上,进一步提升了专职人员的足球技能、训练和管理水平。

3.成绩效果不断凸显。在2017年重庆市校园足球联赛中,九龙坡区共有7支队伍入围重庆市校园足球联赛总决赛,育才中学、铝城小学分获中学、小学男子组冠军,杨家坪中学获初中男子组季军,铝城小学获小学女子组季军,其余球队都进入前八名。本次联赛主城区高中组比赛由九龙坡区承办。育才中学牵头组队,先后代表重庆初中男子组获得由教育部和央视共同举办的“新时代杯”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5人制)大赛六盘水赛区冠军、南区赛冠军、全国南北大赛(总决赛)冠军;1名队员进入全国最佳阵容,获得前往英超曼城俱乐部接受训练的机会。此外,杨家坪中学获得市教委、市学生体协主办的2018重庆市阳光体育“茗日之星”5人制足球比赛初中组和高中组冠军,该校初中组将代表重庆参加全国总决赛。

二、发展举措

1.加强规划指导,提升发展水平。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区教委高度重视校园足球工作,全面实施校园足球工程,制订了全区《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工作方案》《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实施方案》《中小学校园足球训练安全管理制度》《中小学校园足球比赛(竞赛)安全管理制度》等相关文件,明确校园足球活动、训练、比赛、安全等方面的内容,鼓励和支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发展。

各校把校园足球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制定了符合学校实际的校园足球发展目标及规划,切实开展校园足球工作。九龙坡区与中国教科院开展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第二轮合作,将校园足球纳入改革重点项目,下一步,将依托中国教科院专家团队为九龙坡区提供教师全员培训、学生体质健康与营养干预、课程教学实施与评价、校内赛事组织制度等方面建设的指导,提升校园足球整体发展水平。

2.健全工作机制,促进规范发展。各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体育的副校长为副组长,德育处(学生发展中心、学生处)、年级主任、足球教练为组员的学校足球领导小组,设立日常办事處,分管体育工作的学校中层干部为专项管理干部,形成校长—分管副校长—德育处(学生处)—各年级组—各班级的能级负责机制。各校结合实际制定了《校园足球领导小组工作职责》《足球教练员培训制度》《足球训练例会制度》《教练员奖励制度》《优秀足球运动员表彰制度》《足球体尖生招生制度》《足球基地学校合作制度》《比赛期间管理制度》《足球运动员宿舍管理制度》等系列规章和制度,切实保障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

3.抓好足球教学,厚植发展基础。各校按国家要求,开足开齐体育课,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全面普及足球基本技能;把足球纳入每天半小时的大课间活动,开展足球韵律操、啦啦操等运动项目。把足球作为体育课的必修内容,每周用1节体育课进行足球教学。部分足球特色学校把每周1节足球课落实到了课堂,还结合自身实际,依托本校足球专业教师,开发编制了适合学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校本足球教材,并大力开展足球选修课,打造足球校园文化,有效地推动了学校足球工作的发展。

4.科学专业指导,提升训练水平。在各特色学校足球领导小组的统筹安排下,由足球专业教师经过反复研讨,制定系统科学的周、月及赛前训练计划,常年开展课余足球训练,注重提高训练效益,并配备有安全、医疗等应急方案。部分学校还充分利用校外资源,与专业人士和足球俱乐部合作开展训练,足球工作中的群体活动由学校足球领导小组主管,训练工作由专业俱乐部负责,形成了“分工明确、协调统一”的合作机制,进一步提升训练水平。如杨家坪中学创建绿杨青少年俱乐部,于2008年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育才中学借助中超退役球员资源,建立了骞越足球俱乐部;渝高中学与天才青训合作,挂牌成为意大利AC米兰足球俱乐部青训营基地校。著名足球教练特鲁西埃、金志扬,教育部体卫艺司体育处处长卢逊,力帆俱乐部全体队员等先后到校指导,让教练与队员都受益良多。

5.完善比赛赛制,激发赛事活力。全区23所足球特色学校均成立校级代表队2~4支,各校各年级建有年级足球代表队、各班建有班级足球代表队,形成“相互衔接、全员参与”的梯队建设机制,并定期开展校内足球联赛,做到“班班有球队,周周有球赛”,形成了学生积极参与足球的良好氛围。

优化全区“活力·九龙”杯校园足球联赛赛制,在原有的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的基础上,设置精英男子甲组、精英男子乙组、精英混合组、校园组、女子组等5个组别,按学生年龄、性别以及竞技水平合理分层分级,让水平相近的球队同场竞技,增加比赛激烈度、观赏性和参与面。组织各学校积极参加校外各级各类足球比赛,如重庆市校园足球联赛、球王争霸赛、青少年足球锦标赛等赛事,不断提升队伍水平,仅2017年九龙坡区就获得全市足球总决赛小学组和初中组两个冠军,是全市入围总决赛球队最多、成绩最好的区县。

6.培育足球文化,营造良好氛围。各足球特色学校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为校园文化注入健康、向上、活力的运动元素,积极倡导体育锻炼,有效推动了足球等体艺活动的开展。如杨家坪中学的“健体、明德、益智”,区实验二小的“我们一起天天向上”,兰花小学的“养雅成人·养成成才”等育人理念的树立,营造了良好的校园足球发展氛围。

各特色学校还注重“参与、合作、拼搏、快乐”的足球文化元素融入,开展丰富多彩的足球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足球、参与足球和热爱足球。各足球特色学校组建啦啦操队,利用足球賽事间隙进行表演和比赛,活跃赛场气氛。各特色学校每学期定期开展班际间的足球联赛,组建足球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足球嘉年华、校园足球吉尼斯挑战赛等课余活动,举办与足球相关的摄影、作文、绘画等比赛,增进学生对足球的了解,丰富校园足球文化内涵。

7.加强保障力度,切实促进发展。一是加大投入强化经费保障,累计投入500余万元,用于推动全区校园足球工作的开展。区教委制定并印发了《参加国家级和市级各项体育艺术科技比赛获奖学校奖励工作方案(试行)》,以奖励和弥补学校参赛的工作经费,鼓励学校积极参加校园足球各级各类比赛。各学校均设有体育工作专项经费,纳入学校年度经费预算,每年体育教育人均经费超过人均公用经费的10%。为教练员训练经费、场地维护费、足球耗材、外出参赛、日常训练等提供足够的经费保证。在为学生实施校方责任险的基础上,还为学生新增购买运动意外伤害险。

二是上下联动强化设施保障。区教委积极寻求区级部门的支持,2018年,仅区体育局对学校校园足球训练设施设备配置的投入就达50余万元。各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也非常注重足球场地设施设备等硬件配备,不断补充完善场地设施和器械配置。目前区域内小学足球特色学校均有5人制或7人制球场1~2块,中学特色学校均有7人制或11人制球场1~2块,球门、球网、足球、训练背心等训练器材配备充足,特别是田坝小学、实验二小均保证了人手一个足球、人人一本足球教材。

三是多措并举强化师资保障。各学校立足于校园足球的长足发展,充分认识到优秀足球教练人才是学校发展的宝贵财富,不定期选派教练员参加国家级、市级高水平培训,把课外足球训练计入工作量,专职足球教练参照学校班主任津贴执行,兼职足球教练足球训练在教师绩效考核中按满工作量计算,并将校园足球训练的业绩作为教师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体育教师在职称评聘、工资待遇、推优评先等方面进行了优先考虑。各特色学校均配有1~4名足球专业教师,外聘足球教练,引进足球高水平教练人才,并在区域学校之间建立了教练员共享机制。如杨家坪中学专职教练员同时担任区实验二小、铁路小学等学校的兼职指导教练员,育才中学专职教练同时担任谢家湾小学、杨石路小学等学校的兼职指导教练员。

三、未来规划

下一步,九龙坡区将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区”为契机,深入贯彻《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试点县(区)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改革步伐,积累典型经验,围绕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课外活动、竞赛体系及师资培训等方面在区域内积极探索,完善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工作实施方案,通过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先行先试,引领和带动全区校园足球的整体发展,进而带动校园田径、篮球、排球等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的发展,形成“足球特色+体育项目”学校体育发展新模式。

猜你喜欢

九龙坡区特色学校全区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特色学校”的实话实说
特色学校创建不该存在功利化倾向
8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被取消资格
九龙坡区“讴歌十九大,畅想九龙坡”诵读会在铁路中学举办
重庆市九龙坡区二氧化氮污染现状及对策
教育部启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争创计划
蓝光TO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