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如何与当地单位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浅薄思考

2019-09-10余泽葵

读与写·教师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社会实践活动

余泽葵

摘要: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我们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旨在探寻学生德育的新方法,结合我们创建"1 +6德育资源圈”开展系列活动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形成一个德育“教育链”。

关键词:社区德育资源;社会实践活动;教育链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7-0171-01

1.传统德育教育方式僵化

《中学德育大纲》中规定了学校德育工作和学生品德的基本要求。在教育内容上强调培养学生正确处理自己与自己、自己与社会、自己与国家的关系。在实施方法上注重课内外、校内外相互配合,强调学校德育要符合三贴近的要求,使校内外德育力量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德育任务。现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对学校德育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对德育实施方法的选择也有创新。传统的学校德育模式单一、封闭,主要依托思品课堂以及班主任的讲授,形式单一而缺乏活力,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2.我们开展的德育活动

2.1 变讲授为体验的德育活动

本课题利用社区德育资源,在实践活动中进行道德教育,使德育模式由单一讲授变为活动体验,可以为学生接受道德教育提供新体验。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乐趣,并在切身体验中将社会道德要求内化为自身道德品质。通过利用新的德育资源以及对德育形式的创新,为教师开展德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与依据。这符合现代教育改革对学校德育目标的新要求。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校德育实效性,符合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和要求。社会责任感教育是学校德育活动的一个载体,社会责任感培养能避免学校德育内容的“大”、“虚”而追求“小”、“实”的教育目标,从而增强德育活动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将社区德育资源作为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载体,从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积极性,使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突出了中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主体性。

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处促进,对立统一的关系。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统一体,个人是社会的一部分,个人行为对社会行为规范、社会风气、社会舆论产生影响。社会的发展进步依赖社会中每一个个体的发展进步。人才资源将是未来世界发展的主要能源,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个人。特别是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其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以及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社会责任感是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精神动力来源之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同时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正面积极的社会意识会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反面消极的社会意识则会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进步。

2.2 整合资源分步开展活动

将学生的德育工作融入到当地单位,需要充分的社区德育资源。本课题所指的社区资源,是社区建设与管理的基础,推动着社区的发展,主要分为:物质资源、组织资源和人力资源。本课题的社区德育资源主要是指1+6德育资源。1+6德育资源是本校特有的德育资源,1+6分别是指:1是指学校德育,6是指依托学校周边社区物质及精神资源为主的:进军队、进工厂、进农村、进社区、进自然、进基地,这6大实践活动,即:进军队,通过开学军训活动及参观部队生活,培养艰苦奋斗精神;进工厂,参观汽车制造流程;进农村,进行劳动实践;进社区,开展志愿者活动;进基地,到中山舰教育基地缅怀革命烈士;进自然,依托海事局,净化长江,加强环保教育。其中,进军队、进工厂、进农村三大实践活动侧重于培养学生对自己的责任感;进社区、进基地两大实践活动侧重于培养学生对他人的责任感;进自然实践活动侧重于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责任感。

3.形成德育活动“教育链”

社区作为社会的缩影,逐渐成为德育发展的一个主阵地。社区德育活动的开展,使学校德育逐步向社区、家庭及社会延伸扩展,真正实现生活化德育,这是学校德育实践的一种新模式。本课题从学校实际出发,依靠周边社区德育资源,因地制宜地运用社区德育资源,发挥有利因素,转化不利因素,促进初中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拓宽初中生德育的空间和内容,更新初中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途径和方法。旨在使学校与社区的德育资源在共享中整合互补,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一个“教育链”。保证初中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连贯性、针对性、一致性和实效性,使初中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真正走向生活。

社区具有地域、人群、生活服务设施、管理机构和社区意识等要素,是对青少年发生影响作用的“特殊生活圈”。社区是中学生成长的“大课堂”,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道德是个体的人在自己的生活过程中,在他所处的各种社会关系中,通过活动与交往,通过学习、模仿和反思自我建构起来的。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学生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道德体验以及道德認识。因此,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必须在初中生的生活过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利用社区德育资源进行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能够改变学校德育脱离社会发展的单一现象,给学校德育注人新的内容。德育资源的多样性有利于德育内容的选择,实现德育内容各具特色、各有侧重、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在德育实施途径方面,可实现互相补充,并在互补中扬优补缺。本课题的社区德育资源主要是指6+1德育资源,在以学校为德育主阵地的基础上,通过组织学生进军队、进工厂、进农村、进社区、进自然、进基地这6大主题德育实践活动,加强对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感培育。这使学校与社区的德育资源在共享中整合互补,有利于学校与社区互相利用,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一个“教育链”。

由此,充分利用社区德育资源,在社区开展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和培养,是破解当下德育教育难题的一条好的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4年2月26日).

猜你喜欢

社会实践活动
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互联网视域下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社会实践活动的价值及应用
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实施策略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体育社会实践活动教学探微
将社会实践活动融于主题班会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