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毛虫》(统编本二下)教学及评析

2019-09-10李文武凤霞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毛虫李老师自然段

李文 武凤霞

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将课文读正确、流利。

2.认识“可怜、挪动、笨拙、灵巧挣脱、轻盈、色彩斑斓、九牛二虎之力、尽心竭力”等生词。会写“整、怎”两个生字。

3.体会小毛虫变化的过程。

4.积累词语,运用词语。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课文,齐读课题。

生:《小毛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

师:同学们之前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李老师想请大家默读课文,一边默读一边完成三个任务:(1)标出自然段的序号;(2)读准词语和句子;(3)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好,打开课文第96页,开始默读吧!

(生默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2.学习生字

师:第一个问题完成得很好,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能不能把这些词语读准确?(出示)

可怜   挪动   笨拙

灵巧挣脱   轻盈   色彩斑斓

九牛二虎之力   尽心竭力

(生读,师相机正音。)

师:字音难不倒大家。第三个问题,你能用老师在大屏幕上出示的词语来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样的事吗?能用几个就用几个,不着急,小组同学先互相听一听。

(生小组讨论)

师: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来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主要讲了一只可怜的小毛虫,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挪动了一点点。后来它织了茧屋,灵巧挣脱出来,发现自己长了一双轻盈的翅膀,翅膀上有色彩斑斓的花纹,变成了一只蝴蝶。

师:很简洁,谁想再说一遍,补充他没有说到的地方?

生:毛毛虫很可怜,它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挪动了一点点,它现在最要紧的事情就是学会抽丝纺织。然后它尽心竭力地制作了一个茧屋,它进入到温暖的茧屋里,最后它变成了一只色彩斑斓的蝴蝶。

师:大家善于学习,马上就说出了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着“尽”)这个字是个什么字呀?

生:多音字。

师:那我们一起读一遍。

生:尽心竭力。

师:文中这个字还有一个读音是什么?

生:尽(jǐn)。

师: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平翘舌音都读得很好。(出示:整、怎。)谁来练一练?

生:整、怎。

师:第一个字是后鼻韵母翘舌音,第二个字是前鼻韵母平舌音,分别组一个词。

生:整齐、怎样。

师:你能说一句话吗?

生:我怎样才能考100分呢?

师:你好爱学习,反应好快哟!这两个字该怎么写?我在黑板上写,你们看。(范写)我先写拼音,左上格是一束花的“束”。李老师把这一捺变成了什么?

生:点。

师:右上格是一个反文旁,下边是一个“正”。第二个字是平舌音,老师又换颜色了,知道为什么要换颜色吗?

生:您用红色笔写的是偏旁。

师:这是你的发现。

生:点用红色的笔来写表示不能写长,写长了就跑到旁边的格子里了。

师:对呀,这样就会和捺打架,要学会谦让,汉字里藏着做人的道理。那开始写吧,把每个字认认真真地写一遍。

(生练写,师巡视。)

师:好,看一下第一位同学写的,谁来评一评?(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

生:我觉得他写得太歪了,那个“怎”的上面和下面对不起来了。

师:对呀,我们写字得端正,“心”歪了还了得?

师:再评价一下这个同学写的。

生:他写的心字底的“点”有点大,不够美观。

师:那我们对比着看。

生:这个“整”字上面的反文旁有点斜。

师:大家要求都特别高!其实,这个同学已经注意到了“束”的最后一笔是点,还是不错的,你来评。

生:“怎”的心字底的卧钩太弯了。

3.图文结合,了解主要内容

师:谁能说一说小毛虫经历了哪些变化?(板书:茧    蝴蝶)

师:(出示课文插图)请大家想一想哪几个自然段分别对应哪幅插图,写小毛虫的是哪几个自然段?

生:写小毛虫的是第1~2自然段。

师:你的回答很完整,写“茧”的是哪几个自然段?

生:是第3~6自然段。

師:蝴蝶就是最后一段了。

三、品读第1~2自然段

1.默读第1~2自然段,聊小毛虫

师:请默读第1~2自然段并找

出表示动作的词语,然后和同桌聊一聊小毛虫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生默读)

生:我觉得小毛虫很呆萌。

师:这个词很有意思,你的感受很独特。

生:读了这两个自然段,我觉得小毛虫开始是笨手笨脚的。

生:我觉得小毛虫好傻呀!

2.学习第1自然段

师:(出示第1自然段)我们来看其他的昆虫,大大小小的昆虫又是唱,又是跳,跑的跑,飞的飞,为什么不写“又是跑,又是飞”?怎么不用四个“又是”?难道写错了吗?

生:课文没有写错,因为“跑的跑”“飞的飞”更好一些。

师:你得说服我呀,好在哪儿?

生:我觉得用“跑的跑,飞的飞”能够说出昆虫的可爱。

师:来,我们站起来,你们又是唱,又是跳,这就是生机勃勃。把动作给做出来好吗?

(生做动作)

(师出示:只有他,这个可怜的小毛虫,既不会唱,也不会跳,更不会飞。生齐读。)

师:文中写它可怜,它自己觉得可怜吗?刚刚有同学说它很呆萌,那你从文中的哪个地方看出它自己觉得不可怜?

生: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我不会唱,不会跳,不会跑,不会飞,也没有关系。(出示:只有它,这个可怜的小毛虫,既不会唱,也不会跑,更不会飞。小毛虫会              。)

师:我们来想想它会什么。

生:它会爬,它会挪,它还会吃。

师:说得非常好!(出示:它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我们齐读。

(生齐读)

3.学习第2自然段

師:(出示:小毛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挪动了一点点。当它笨拙地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上时,它觉得自己仿佛周游了整个世界。)这里有一个词“九牛二虎之力”,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生:就是费了很大很大的力气。

师:我把这个词给写下来,(板

书:九牛二虎之力)谁来读?看看他是不是用了九牛二虎之力。

(生读)

师:好费力呀!谁像他这样来读,可能比他读得还要好?

(生读)

师:他是举重若轻,我们一起

来读。

(生齐读)

师:我想把“笨拙”这个词给拿掉,可以吗?

生:不可以,因为小毛虫本来就很笨拙,如果把这个词拿掉就不显得笨拙了。

师:好,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吧。刚刚有个同学说小毛虫挺傻的,我也觉得它挺傻的,这么笨拙,还想周游整个世界?

生:只能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上,不可能周游整个世界。

生:它一点儿也不傻,因为它一直在打量着这个世界,爬到一片叶子上觉得很累,所以它感觉已经周游了整个世界。

生:我觉得小毛虫爬得很慢,挪了一点点。

师:(出示:尽管如此,它并不悲观失望,也不羡慕任何人。)齐读。

(生齐读)

师:(出示:它既不羡慕         ,也不羡慕         ,更不羡慕          。)小组内说一说,集体再交流。

(生说,集体交流。)

四、品读第3~6自然段

1.聚焦“九牛二虎之力”“尽心竭力”

师:默读第3~6自然段,学习小毛虫变成茧的内容。找出最能反映小毛虫工作状态的词。

生:“尽心竭力”。

师:咦,上文中写小毛虫挪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这个词不是挺好的吗?这里为什么又要用“尽心竭力”呢?(板书:尽心竭力)

生:我觉得编织茧屋一定要仔细,尽心竭力能反映出它的仔细。

师:(出示:小毛虫一刻也没有迟疑,尽心竭力地工作着。)请一个从来没有举过手的同学把这个句子读一读,看看是不是深藏不露的高手。(指名读)

(生读)

师:你读得很好,这里有一个词“一刻”,同学们知不知道它的意思呀?

生:一秒的意思。

师:很短的时间,但不是一秒,你们知不知道在生活中它还有一个解释?

生:在生活中“一刻”表示15分钟。

师:(出示“一刻”的两个意思:①短暂的一会儿;②15分钟。)如果让你选择一个填空,你会选择哪一个作为它在本课的意思?

生:第一个。

2.聚焦“茧屋”

师:同学们,“茧屋”也不是没有变化的,到文中去找找“茧屋”的变化。(出示学习要求)

这是怎样的茧屋,发生着什么样的变化?

(         )的茧屋,(          )的茧屋,(         )的茧屋。

(生填,并汇报:牢固的茧屋、温暖的茧屋、与世隔绝的茧屋。)

师:它要编织一间牢固的茧

屋,它要让这个茧屋不但牢固,而且温暖,还与世隔绝。(出示:眼前最要紧的是学会抽丝纺织,为自己编一间牢固的茧屋。……它织啊,织啊,最后把自己从头到脚裹进了温暖的茧屋里。)读一下这个“裹”字,谁能做一下这个动作?从哪儿到哪儿裹?都站起来,一边读一边裹,从头到脚把自己给裹起来。

(生站起来边读边做动作)

师:也许这个时候你们觉得很好玩。但是,我们刚才讲过了,这间茧屋还是与世隔绝的,只会爬的毛毛虫把自己裹进了温暖的茧屋里,它在与世隔绝的茧屋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变成了什么?一团水?一团浆?没有亲人,没有食物。

生:我变成蝴蝶后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师:他觉得一定会变成蝴蝶。

生:我会不会成功呢?

师:不一定会成功。

生:我在想能不能渡过这个难关呢?如果渡不过去会不会灰飞烟灭呢?

师:灰飞烟灭,多么的感伤,多么的绝望!要坚持下去吗?那只小毛虫听到心里另一个声音。(出示:“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小毛虫听到一个声音在回答,“你要耐心等待,以后会明白的。”)

(生齐读)

3.聚焦“变化过程”

师:回到我们刚刚学的词语。(出示)

可怜   挪动   笨拙

灵巧挣脱   轻盈   色彩斑斓

九牛二虎之力   尽心竭力

师:谁能再用这些词语说一说小毛虫变化的过程?你可以用上更多的词语吗?

生:小毛虫本来很可怜,尽心竭力地工作着,最后把自己裹进了茧屋里。它灵巧挣脱,变成了一只色彩斑斓的蝴蝶。

师:虽然讲得还不太完整,但

是我佩服他的勇气。(指名另一生)我想请你再试试,看看你能超过他吗。抓住三个变化的过程。

生:一个可怜的小毛虫,它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只挪动了一点点,就觉得自己周游了整个世界。后来它尽心竭力地为自己编织了一间牢固的茧屋、温暖的茧屋、与世隔绝的茧屋。它在想:我会怎样呢?一个声音回答:“万事万物都有它的规律!”最后它灵巧挣脱,变成了一只色彩斑斓的蝴蝶。

五、总结全文,悟出道理

师:原来在这个世界上看起来毫不费力的事情,都要花掉很大的力气。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继续写其他六个生字,继续把小毛虫变成蝴蝶的经过说得更加有趣,更加有意思。下课!

教学评析

李文老师这一节课十分符合课标对低年级学生学习的要求,凸显了低年级学生学习的特点,最大的特色就是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做得十分到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

一、抓住独特的表达形式感悟语言

在教学中,有这样一个句子: 其他大大小小的昆虫“有的唱,有的跳,跑的跑,飞的飞”。别看这样一个小小的短句,李老师敏锐地感受到了句子之间表达形式的变化。为什么不是“又是唱,又是跳,又是跑,又是飞”,而是做了一个调整——“跑的跑,飞的飞”?再比如说,对“既不会唱,也不会跑,更不会飞”一句中的“既”“也”和“更”的体会,李老师敏锐地抓住语言的细微变化,带领学生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感受语言的变化美,而且在变化中体会汉语言的音韵美。更重要的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觉,就在这精心设计的细节中一点点培养起来,而语感就是这样炼成的。

二、在迁移中体会和积累语言

有价值的语言学习,不仅仅是理解和体会,更是在此基础上的语言实践,所以,抓住合适的契机,用合适的形式进行练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李老师在教学中十分关注这一点。比如说,在讲完小毛虫“既不会唱,也不会跑,更不会飞”的时候,我第一个感觉就是,这个地方应该让学生进行“既怎么样,也怎么样,更怎么样”语言的积累训练。但是我立即又做了否定,因为此时的训练很容易引发学生脱离学习内容,割断课堂学习中情感的延续性。但是李老师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理解 “它觉得自己仿佛周游了整个世界”这一段话时,她设计了这样的语言训练:小毛虫“既不羡慕什么,也不羡慕什么,更不羡慕什么”。于是,前面语言的学习就巧妙地迁移到了这一环节中。这一设计既有学生个人语言的重构,而且又没有脱离这一篇课文教学的环境,所以这一点做得非常好。

三、在比较中深入理解语言

李老师的语言敏感度让我非常敬佩。不仅仅是前面几点,还有她对“九牛二虎之力”和“尽心竭力”的体会也让我感慨。年轻教师教学中,往往会抓住“九牛二虎之力”,也会抓住“尽心竭力”,但是我们往往忘记向前再走那么一小步。这一小步是什么呢?这一小步就是,同样表达一种毫无保留的努力,那么,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表达方法?它们各自的价值又在哪里?所以这是需要教师具有语言敏感度的。李老师在教学中的处理是不落痕迹的。她请学生默读3~6自然段,找出最能反映小毛虫工作状态的词语。学生是比较容易发现“尽心竭力”这个词语的。这时候李老师似乎是随意一问:“上文中写小毛虫挪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这个词不是挺好的吗?这里为什么要用‘尽心竭力’呢?”这样轻轻一点拨,激发了学生自主研究比较的兴趣。现场我们看到,学生或者讨论,或者辩论,最终达成共识:“九牛二虎之力”是说要花很大的力气,而“尽心竭力”表达的是不仅要花很大的力气,还要更仔细,更用心。如此,在这样自主且有深度的研究学习中,让学生发现不同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价值。

四、在对课文信息的梳理中积累语言

李老师积累语言的第四种形式,是在对课文信息的梳理中进行积累。我们看到了,虽然是二年级的课,但是,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关注到了大段落的梳理的完整性。比如说,“这是一个怎样的茧屋?”这个问题的解读是分散在不同的段落中的。那么,学生就抓住这是什么样的茧屋——“牢固的,温暖的,与世隔绝的”这

三个层次,聚焦大的段落去发现,尤其是对“与世隔绝的茧屋”的理解,创设了一定的情境,让人如临其境。其实,小毛虫变成蝴蝶,这种破茧成蝶的过程,是要经过一些苦与痛的。所以这一点对整个文本信息的梳理,在梳理中深入地向前去推进,是非常独具匠

心的。

五、在螺旋式运用中积累语言

课开始的时候,李老师请学生用屏幕上出示的词语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能用几个用几个。这一学习要求看似平常,当整篇课文学完以后,李老师说:“谁能再用这些词语说一说小毛虫变化的过程?你可以用上更多的词语吗?”这就体现了一种梯度,一种回旋。这种回旋不是原地打转,而是螺旋上升的回旋。而这样的方法,其实也是在深度地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积累语言文字和运用语言文字。

李老师用短短的40分钟,在这样一篇短短的童话里,给我们呈现了丰富的教学形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的范例。

另外,我对李文老师的课提出以下建议:对课的解读,还可以再向前迈一步。举个例子:其他大大小小的昆虫“又是唱,又是跳,跑的跑,飞的飞”。此处一定要解读出来:语言形式為什么这样变化?它是短句,给人的感觉是灵动。不仅读出来,而且要给学生点到:“你们看,同学们,就是这么小小的一变,你发现了吗?你读的时候,语言的感觉就不一样了。可见,我们在写话的时候,也要关注语言的变化。”文本解读,再向前迈一步,会让语言习得的方法更加明晰且有深度。

(作者单位:安徽广德县桃州一小/江苏无锡市东林小学)

责任编辑 郝 波

猜你喜欢

毛虫李老师自然段
该得奖的李老师
秋天
宠物难伺候
美丽的秋天
毛虫与蛾子
毛虫和蛾子
绿毛虫
平常
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