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类型“互联网+”物流创新平台的商业模式比较研究

2019-09-10黄柯祝建军

中国流通经济 2019年8期
关键词:价值创造商业模式互联网+

黄柯 祝建军

摘要:数字经济时代,“互联网+”物流创新平台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建立主导主体、资本战略的二维框架体系,将平台分为无车承运平台、生态线上线下融合(O2O)平台、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四种类型。根据不同类型平台切入点和关注点差异,选取C. H. Robinson、货车帮、oTMS、国家交通运输物流信息平台作为研究样本,从目标市场、价值主张、关键资源、价值创造、商业价值、创新/突破、流程整合、赢利模式八个指标入手,比较多类型“互联网+”物流创新平台的商业模式。研究表明:平台类型是商业模式选择的基石,只有与平台类型动态适配、高度契合的商业模式才能保证平台的高质量发展;从价值共创视角分析,平台的价值创造模式将最终以生态系统服务簇的形式动态演化为生态系统包络。平台未来发展的着力点包括锻造数字化供应链、夯实消费者体验、洞察细分市场风口、打造生态赢利模式、高效协同跨界创新、融合创新机制体制。厘清和甄别不同类型的“互联网+”物流创新平台商业模式,对助推数字经济时代平台型物流企业创新升级,培育“互联网+高效物流”领域的独角兽企业,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和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物流创新平台;商业模式;价值创造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66(2019)08-0022-12

一、引言

近年来,国家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出台了《关于推进改革试点加快无车承运物流创新发展的意见》等多项政策,旨在助推新兴技术背景下物流平台的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供应链呈现出消费端的个性化和制造端的柔性化特征,仓配一体、统仓云配、店仓合一、前置仓、即时配送等多种物流创新模式不断涌现。

创新不仅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动力,更是众多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竞争力[ 1 ]。“互联网+”物流创新平台是指针对多元化、个性化的物流服务需求,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通过萃取、整合与优化开放网络创新资源,在战略、文化、制度、市场、组织与流程等方面协同创新,改变传统物流的运作模式、业务流程和效率水平,赢得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持续竞争优势,从而促进传统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的、具有复杂系统特性的共享资源集合和系统公共架构。

“互联网+”物流创新平台的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一方面,自2014年以來,涌现约180余家车货匹配平台,竞争激烈程度号称“百团大战”。车货匹配平台数量锐减甚至大面积消亡。另一方面,一些平台型物流企业加强了跨界创新与战略合作,并通过战略生态布局、技术融合应用、商业模式创新等实现了质的飞跃,涌现出货车帮、G7等“独角兽”企业。在竞争与合作、优胜劣汰的数字经济时代,究竟怎样的商业模式才具有核心竞争力,未来平台的商业模式应该如何改善、调整、改变甚至重构,值得深入研究。

目前,现有商业模式的比较研究缺乏多视角、多方法的比较[ 2-6 ];忽略对商业模式的环境作用机制研究[ 7 ],缺乏清晰普适实用的商业模式范式设计[ 8 ]。

因此,本文对不同类型的“互联网+”物流创新平台的商业模式进行比较研究,试图在同一框架下厘清不同类型“互联网+”物流创新平台的商业模式,归纳总结平台高质量发展的共性,建立多类型平台与商业模式选择的匹配条件,揭示平台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的机理,探索平台商业模式创新的隐藏规律,以期助推数字经济时代平台型物流企业创新升级、培育“互联网+高效物流”领域的独角兽企业。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互联网+”物流创新平台模式

近年来,国外分布式创新平台、开放式创新平台研究成为热点,促使国内网络协同创新平台研究进一步升温[ 9-12 ]。按照创新主体的不同,对物流创新平台的研究集中在企业自营式平台和区域协同式平台两类[ 13-15 ]。根据平台的功能与作用不同,平台可分为信息中介、服务交易、运作管理、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五类服务模式[ 16 ]。网络化模式是创新平台成熟阶段的运行模式[ 17 ]。基于云模式[ 18 ]、云生态模式[ 16 ]、实践共同体模式[ 19 ]的开放合作创新平台更有利于有机集成和同步协同物流资源,引导数字经济时代物流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平台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涉及价值创造、提供和分配过程,是揭示经济平台化发展规律和特征的关键所在[ 20-21 ]。电子商务平台模式研究主要集中在交易模式、功能模式以及时空视角下或者价值链视角下的模式创新等领域[22-26]。物流平台商业模式研究聚焦快递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供应链金融等领域[ 5-6,27-29 ]。冯耕中[ 30 ]根据物流平台服务功能不同,将其分为信息资源共享模式、数据交换中心模式、物流资源交易模式、供应链集成整合模式、云物流SaaS服务模式等九种商业模式。要解决平台的竞争与合作问题,做好平台发展的风险防控,助推平台的高质量发展,亟需厘清“互联网+”物流创新平台的类型以及不同类型的匹配条件。

(三)平台赢利模式

独特的赢利模式和关键资源整合是平台商业模式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 27,31-32 ]。从价值链视角看,赢利模式是一个价值创造的过程[ 33 ]。从时间维度看,企业需要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动态调整自身赢利模式[ 34 ]。随着数据时代的来临,赢利模式应该建立在网络和信息技术基础上,充分体现产品、服务、信息流、资金流等要素构成[ 35-36 ]。物流赢利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供应链金融、农产品、货运交易等领域[ 37-39 ],针对不同类型的“互联网+”物流创新平台赢利模式还缺乏系统科学的范式归纳研究。

三、研究样本和指标的选取

由于“互联网+”物流创新平台商业模式的内容和内在逻辑尚不清楚,而且平台属性与商业模式创新密切相关,采用探索性的多案例研究相比大样本实证研究更贴近理论构念[ 6 ]。因此,借鉴国内外已有成熟的商业模式理论,构建平台类型划分的逻辑框架,从目标市场、价值主张、关键资源、价值创造、商业价值、创新/突破、流程整合、赢利模式八个维度对国内外典型平台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得到不同类型的平台商业模式发展经验和启示,从而建立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标准范式。

(一)样本的选取

以主导主体、资本战略为平台类型划分的逻辑框架[ 5-6,40 ],其中主导主体分为企业和政府两类,资本战略分为轻资产和轻重并举两类。所谓“轻资产”和“重资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轻资产是指技术、研发、信息互联;重资产是指车辆、地产、劳力;轻重并举是指线上和线下资产融合,着重细分市场和用户体验,打造服务竞争壁垒[ 41 ]。在这个二维框架体系下,将“互联网+”物流创新平台划分为无车承运平台、生态线上线下融合(O2O)平台、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参见表1)。

“互联网+”物流创新平台的战略定位对企业成长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42 ]。因此,为取样具有代表性,首先根据公开文献对平台高管、客户、专家的采访以及官方网站、物流沙龙、物流指闻、创业类网站的相关描述,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平台战略定位进行分析(参见表2)。

严格遵循多样来源收集证据、构建案例研究库、形成完整证据链等案例研究原则,从客观视角以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完成资料收集。结合平台切入点和关注点的差异,进行不同类型“互联网+”物流创新平台的样本选择,最终选择的样本是C. H. Robinson、货车帮、oTMS、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以下简称“国家物流信息平台”)(参见表3)。

分析表3,无车承运平台具有强大的集货能力、先进的技术装备、完善的风险控制能力、强大的业务整合能力,通过规模效应提供物流解决方案或供应链优化方案。生态O2O平台关注以司机为中心的衍生需求,将“互联网+”线上资源和物流园区、车辆、社区商业体等线下资源充分融合,提供车后市场、金融、生活服务等规模化增值服务。SaaS平台是为了满足初创期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和降低成本要求,从一次性买软件转向按需购买在线互联网服务。公共服务平台秉承基础公益理念,以开放共享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和行业互联网监管方式创新,实现大数据时代“政府搭平台,企业做交易”的创新发展方式。

1.C. H. Robinson

C. H. Robinson是典型的無车承运平台。C. H. Robinson不仅是大中华区出口至美国规模最大的无船承运人(NVOCC),更将“无车承运人”(NTOCC)的概念带进中国。C. H. Robinson的优势在于以“无车承运人模式”(参见图1)提供全方位的物流解决方案,凭借先进的运输管理系统(TMS)和强大的Navisphere科技平台成为无车承运市场的全球第一。

C. H. Robinson的无车承运人模式体现在具有无车承运商与在线运输服务经济平台两个业务领域。其运输的核心业务板块包括整车货运、零担货运、联合运输、海运、空运、通关服务、物流解决方案和农产品采购。

2.货车帮

货车帮是典型的生态O2O平台。货车帮拥有全国最大的车货匹配信息平台,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货车车后服务平台(参见图2),其目标是打造车后市场增值服务行业标杆,并最终转型成为一家具有规模化增值服务的智慧型公司。

货车帮线上资源包括车货匹配、阿里云服务、全国公路物流指数,线下资源包括实体的武汉、贵阳等物流数字港,1 000家线下直营网店,涵盖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ETC)、新车销售、轮胎、二手车、加油、小额贷款、货车融资租赁、货车保险等车后服务、园区一体化等。

3.oTMS

oTMS是典型的SaaS平台。oTMS较少介入物流实际运营,将货主、承运方、司机和收货人纳入全流程透明化信息管理,通过TMS、仓库管理系统(WMS)、订单管理系统(OMS)等多系统集成,提供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云+端”软件租用服务与一站式招投标服务(参见图3)。

4.国家物流信息平台

国家物流信息平台是典型的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由交通运输部和国家发改委牵头,依托物流信息基础交换网络(参见图4)提供全面的标准服务、基础的交换服务、数据资源目录和丰富的应用产品。

(二)指标的选取

通常商业模式结构研究方法包括构件化、层次化和关系化三种,其中构件化在比较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 40-41,56 ]。为实现针对不同类型平台采取差异化策略促进平台高质量发展目标,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基础上,以战略选择、价值网络、创造价值、获取价值为“互联网+”物流创新平台逻辑划分主框架,将构成要素细分为目标市场、价值主张、关键资源、价值创造、商业价值、创新/突破、流程整合、赢利模式(参见表4)。

四、指标比较分析

(一)目标市场

C.H.Robinson的目标市场是以货运经纪为中介进行车货匹配和交易撮合的客户。由于车型和线路复杂、司机诚信体系缺失,C. H. Robinson借助经纪人与货车司机进行沟通和协商。

货车帮的目标市场是以司机为核心的汽车后市场客户。货车帮将司机与消费场景结合,开展新货车团购、二手车交易、抵押贷款、信用贷款、消费金融、第三方支付等业务。

oTMS的目标市场是有即租即用软件云需求的货主企业。平台通过软件即服务实现货主企业物流链整合、供应链重构、价值链提升,从而抢占市场主动权。

国家物流信息平台的目标市场是借助信息互联互通开展“平台+”应用的客户。该平台依托全国物流信息基础交换网络,提供标准服务、交换服务、数据服务以及“平台+物流管理软件”、“平台+供应链上下游互联”、“平台+产品”、“平台+多式联运”等组合推广应用。

(二)价值主张

一般而言,企业可以为客户提供效率价值、补充价值、锁定价值、新异价值四种类型的价值[ 58 ]。C. H. Robinson采取效率型价值主张,以具有竞争力的运力池资源和数据控制塔为客户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运力匹配服务和第三方物流服务方案,具有搜索成本较低、选择范围广、信息透明、简便快速等特征。货车帮采取锁定型价值主张,深度挖掘货运司机社群的需求和痛点,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以“帮友圈”密切与客户的关系,以互动信任不断增加客户的切换成本,通过主导设计和信任机制不断提升客户的忠诚度。oT? MS采取补充型价值主张,通过产品和服务互补、线上线下互补、技术互补、活动互补为货主企业以软件即服务的方式提供供应链全面解决方案。国家物流信息平台采取新异型价值主张,以数据交换和共享技术创新为“平台+”联盟商提供服务,不断提高数据的使用性能和商业价值。

(三)关键资源

C. H. Robinson的关键资源是科技、流程、人才。在技术上不断创新,每年为Navisphere技术平台及TMS管理系统平台投入大约1亿美元[ 43,45 ];对流程严格管理,每一步均有标准化的操作管理(SOP),降低潜在风险;对科技型人才尤为重视,为每个员工采取股权激励机制,对审慎选择的高管充分授权。

货车帮的关键资源是基于司机的O2O全场景应用能力。货车帮围绕司机构建线上线下全渠道场景,深耕车后市场,提供ETC、物流宝、信用体系、新车销售、加油服务等O2O衍生服务,灵活、快速响应不同消费场景的商品及交付需求。

oTMS的关键资源是基于核心流程的定制化解决方案[ 44 ]。 oTMS聚焦货主企业的核心流程,通过集成供应链,将支付和金融嵌入核心流程,以模块化提供一体化、全流程、多角度解决方案,从而降低使用门槛,发挥成本优势,提升用户体验。

國家物流信息平台的关键资源是基础数据交换网络和标准体系。通过物流信息互联共享基础交换网络和标准体系,包括23类数据、22个物流业务协作场景,提高信息交换效率和精准性,在更大范围内快速、精确地实现数据交换服务和“平台+”应用。

(四)价值创造

“互联网+”时代,以供给为导向的传统价值链正在被以需求为导向的价值生态体系代替,平台价值创造逐渐由产品主导逻辑向服务主导逻辑演进,形态结构日趋复杂。“互联网+”物流创新平台在价值创造过程中将充分融合服务生态系统[ 63 ]、社会生态系统[ 30 ]、价值生态系统[ 16 ]、创新生态系统[ 64 ],以生态系统服务簇形成生态系统包络,通过标准化界面连接、兼容和共享,不断提高研发和创新效率,提升用户黏性和核心竞争力[ 65 ](参见表5)。

C. H. Robinson的价值创造以价值网的形式实现。“价值网”是指依靠中介技术来联结顾客,依托货运经纪联结托运人和承运人,通过物流服务提供商与顾客的价值互动和价值协同来实现价值创造[ 66 ]。

货车帮的价值创造以价值生态系统的形式实现。在数字时代,信息与通信(ICT)、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助推顾客成为价值创造活动的引导力量,并为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提供增值服务[ 67 ]。货车帮通过精准的智能匹配算法、全面的用户需求画像和高效的数据分析方法提升司机的响应速度,提高车货匹配效率,使货物运输效率提升50倍以上。

oTMS的价值创造以价值星系的形式实现。价值星系是一个企业引力集合的创造价值系统,是一种包含顾客/供应商合作、信息交流活动的强有力的高业绩网络[ 68 ]。oTMS作为掌控价值流路径的“恒星”企业,担任资源调度员和知识经纪人角色,围绕“客户成功”,注重客户体验,在更为复杂的价值网络中实现知识互换与价值增值。

国家物流信息平台的价值创造以价值商店的形式实现。价值商店也称为问题解决模式,是指通过解决特定顾客问题来为顾客创造价值[ 66 ],即平台充当“商店”角色,“平台+”联盟服务商充当“商家”角色,为解决顾客互联示范应用问题而周期性交换数据。

(五)商业价值

C. H. Robinson的商业价值体现在提供透明实时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43 ],包括面向整车货运、零担货运、联合运输、农产品采购等提供物流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仓储、报关等服务。

货车帮的商业价值体现在提供多元精准的汽车后市场规模化产品服务体系,既有车货匹配、融资租赁、保险业务、全国公路物流指数等线上产品,又有智慧物流示范园区、汽配维修、加油服务等线下产品,已成为我国物流行业的独角兽企业之一。

oTMS的商业价值体现在基于大数据的供应链全链条商务智能服务,具有流程优化、事前预警、决策优化、商务智能等功能,主要包括订单即时传输、跨越多层实时追踪、一键生成账单、实时生成智能报告等[ 69 ],涉及服装、汽车零配件、消费品、医药、工业等领域。oTMS通过深挖订单、承运商作业数据等,形成细颗粒度可视化运输分析与预测模型,为货主企业提供招投标决策参考,以此赢得了巨大的商业价值。

国家物流信息平台的商业价值体现在基于数据交换的“互联示范”应用,包括跨部门、跨运输方式、跨企业、跨平台、跨国互联应用等多种方式,与铁路系统、机场货站、沿海港口、海关监管区、商贸制造企业、重点物流园区等开展互联示范工作[ 70 ]。其中与传化物流合作,推出园区通管理系统,实现流程优化、返程配货、车货交易、支付结算等功能。

(六)创新/突破

“互联网+”物流创新平台创新/突破的分析框架基于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业态创新、开放创新四个维度,其中,服务创新可以細分为服务产品、流程、管理和模式创新。C. H. Robinson的创新/突破主要体现在服务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其在美国明尼苏达州伊甸草原总部设立了创新中心,具有提供智能解决方案的世界领先的Navisphere科技平台,实施“以人为本”的战略,为运力方、货主方、冷链业务、VIP企业级客户单独配置专职团队。

货车帮的创新/突破主要体现在业态创新、服务模式创新。在做互联网车货信息匹配的同时,货车帮着手布局车后金融、二手车、轮胎等增值服务市场,形成以车货匹配为核心,贯穿产业周边市场的闭环生态。如货车帮的ETC卡集合了类似于支付宝的平台钱包支付系统和手持可移动发卡设备,利用大数据分析为司机提供小额贷款、智能加油等服务。

oTMS的创新/突破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服务流程创新。oTMS可对接企业现有IT系统,以独立或中立姿态构建开放生态,通过横向连接打造云端的运输生态体系,快速迭代软件版本实现服务增值和创新。

国家物流信息平台的创新/突破主要体现在开放创新、服务管理创新。平台以政府为主导主体,科研院所、软件开发商、物流企业多方参与共建,实现跨行业、跨区域、跨国界物流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如联合日本、韩国实现了三国27个港口信息共享,同时通过对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工商注册、公安身份证信息等数据跟踪,实现“互联网+”时代政府服务市场的创新。

(七)流程整合

C. H. Robinson的流程整合体现为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商流“四流”合一,依靠强大的流程专家和流程工程师,通过流程自动化为客户量身定做个性化解决方案,实现物流服务质量的提升。货车帮的流程整合体现在信息化与实体无缝结合,通过车货匹配平台与贵州物流数字港、浙江义乌物流数字港等智慧物流示范园区、物流园区的深度合作,提供车后市场、金融、大数据等多元化增值服务。oTMS的流程整合体现为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商流、订单流“五流”合一,为货主提供易于使用的一站式服务,涵盖从采购、执行、支付到分析的端到端流程,在互联网环境下以高效管理知识为核动力,依据社区型运输管理模式实现了订单流、货物流和资金流的实时反馈[ 69 ]。国家物流信息平台的流程整合体现在双向数据交换和管理控制,分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个方向,重点建设了1个国家级管理服务系统、32个区域交换节点、n个互联应用的平台架构创新。如推进杭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通过构建信息服务保障体系,集“关、税、汇、检、商、物、融”功能于一体,实现外贸电子商务企业与口岸管理业务协同与数据共享[ 71 ]。

(八)赢利模式

C.H.Robinson的赢利模式主要是运费差价、订单抽佣等,既为供应商提供运输及物流服务,也向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及支付服务[ 72 ],采取典型的双向收费模式。货车帮的赢利模式主要是O2O增值服务费,包括线上会员服务费、撮合交易费、远程调车服务费、广告费、保险费、线下司机配套商务费等增值服务费。如货车帮赢利最好的ETC产品,对货主按不同标准收取年费,目前年营业额已超过200亿元,赢利能力卓越。oTMS的赢利模式主要是月度租用费,包括应用软件许可证费、软件维护费以及技术支持费用等[ 44 ]。oTMS通过B2B解决方案把供应链上所有的订单聚集起来,成为一个开放型的运输产业管理与交易平台。国家物流信息平台的赢利模式主要是以公益为主,带动“平台+”联盟服务商赢利。国家物流信息平台坚持融合创新、基础公益、开放共享、政企合作,是企业间最值得信赖的“最佳中间方”,为联盟服务商提供跨境电商、保险、跟踪、订舱、物流信息化等“平台+”服务产品,合作伙伴用户达45万余家,年服务物流货值13.5万亿元[ 70 ]。

综上所述,本文对多类型“互联网+”物流创新平台的商业模式进行了比较(参见表6)。

本文的研究分析了“互联网+”物流创新平台的不同类型,厘清了多种类型平台对应的具体商业模式。可以看出,平台商业模式的选择,需要深入揣摩可持续发展的赢利模式,结合对平台定位与愿景的精确研判,选择适合的平台类型。同时,进一步重视消费者体验,深耕细分市场,采取多元化赢利模式,充分考虑用户参与、隐性知识、新兴技术等多因素的共同作用,是多类型平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共性。

从价值共创视角分析“互联网+”物流创新平台,平台将通过价值共创、动态演化、共生进化实现生态系统包络,在用户参与创新、互动创新领域取得突破,高效协同核心企业、用户创新者、新兴中介、研究机构、创投机构、金融机构、监管机构、媒体等异质性主体,构建互生共利的创新生态系统,从而确立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平台可持续发展模式。

五、讨论与结论

(一)研究结论

数据时代的信息资源已上升为价值创造活动的引导力量。本文通过科学规范的构件化方法,比较和分析了多类型“互联网+”物流创新平台的商业模式,对理论和实践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研究表明,平台类型是商业模式选择的基石,平台关心的首要问题是明确何种类型采用何种商业模式才能充分发挥核心竞争力。只有与平台自身类型相适宜的商业模式才能保证其高质量发展。

本文的主要贡献体现在:界定了“互联网+”物流创新平台的内涵,采用探索性案例研究和比较分析方法研究了多类型的“互联网+”物流创新平台的商业模式;构建了主导主体和资本战略的平台类型划分的逻辑框架,提出了无车承运平台、生态O2O平台、SaaS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四种“互联网+”物流创新平台类型,为“互联网+”创新平台的分类提供了多维范式参考;提出了“互联网+”物流创新平台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包括目标市场、价值主张、关键资源、价值创造、商业价值、创新/突破、流程整合、赢利模式;深度剖析了多类型“互联网+”物流创新平台的价值创造模式,从价值共创视角分析平台商业模式的价值创造过程,指出平台将以生态系统服务簇的形式动态演化为生态系统包络。

(二)管理启示

数据时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物流创新平台的发展方兴未艾。“互联网+”物流创新平台的未来发展着力點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锻造数字供应链,架构供应链中台

全面数字化服务流程、数据资源、认证评价,以规模效应锻造数字供应链。通过业务、数据的集成以及内外部合作伙伴的集成,构建基于数字供应链的供应链中台,既在数据和流程上天然互通,又能基于业务快速迭代升级,实现供应链端到端的实时数据采集、可视与处理,进而支持供应链层面的管控与优化。

2.提升消费者体验,增强用户黏性

增值服务是未来的主要赢利点之一,增强用户黏性是增值服务的核心,创造超级服务、便利的客户解决方案和个性化定制服务价值[ 68 ],满足顾客优先权(偏好)。例如,货车帮和oTMS开始考虑融入金融手段来解决场景化的物流金融创新问题。货车帮秉持帮助货主的理念,货主想要什么,就提供什么;oTMS秉持货主成功的理念,货主有需求,平台业务有拓展。因此,“互联网+”物流创新平台发展须不断强化对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感知,高度重视消费者体验。

3.把握竞争与合作关系,洞察细分市场风口

竞争和合作是平台发展的主旋律。除寄生、共生关系外,“互联网+”物流创新平台通过内生增长、战略联盟、外延并购实现合纵连横和市场垄断。例如,货车帮和运满满强强联合,C.H.Robin? son收购Freight Quote。细分市场是涌现物流独角兽企业的沃土,特别是在农村物流、多式联运、跨境物流等领域有技术突破、模式引领、业态跨界、金融创新的空间。

4.多元化增值服务,打造生态赢利模式

赢利模式是“互联网+”物流创新平台高质量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生态化赢利模式不仅是平台长久的生存之道,也是创新升级为科技型企业和培育独角兽企业的良方。未来大数据背景下的物流赢利空间,是基于流量和大数据带来的支付结算、商业保理、保险经纪、融资租赁等金融服务收入[ 72 ]。

5.高度协同跨界创新,构建生态系统包络

完美融合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是实现跨界生态创新的途径之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颠覆性技术与物流活动深度融合,将引领平台型企业的创新发展,不断提高“互联网+”物流创新平台的科学决策能力。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颠覆式技术创新应用、供应链控制塔、大数据支撑下的智能算法与优化[ 73-74 ]、数据情景智能预测与决策[ 41 ]是未来平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不过,要避免“杀熟”等现象,关注算法伦理与公平性问题,着力解决平台高速发展过程中的隐私、信用和安全问题。

6.融合创新机制体制,搭建六张保障网

融合创新交易互动机制、安全信用机制、风险评估机制、自感知自调整自适应自优化机制,搭建基于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的天网,基于新零售和C2b、消费者对工厂(C2F)需求(数据)驱动生产模式的地网,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设备网,基于人工智能的作业机器人网,基于区块链的质量安全网,基于机器学习的知识发酵与裂变创新网等六张保障网络,提供互联示范服务(如数据交换服务等)、基础设施服务(如云计算服务等)、公共服务(如信用服务等),利用泛品牌效应不断扩大影响力。

(三)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互联网+”物流创新平台已经进入多方博弈时代,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平台的产品与服务边界逐渐模糊、消失,比拼的是科技型综合解决方案服务能力。平台须发挥先行者优势,在交易互动机制、安全信用机制、风险评估机制框架下,以全流程、全渠道、全链条、全场景的数字供应链有机结合物流要素、服务场景与商业模式,打造企业、政府、用户、协会等多主体共生依赖、互补创新的平台生态系统包络,为社会提供高效匹配的,信息全对称、全链条透明、创新迭代快、用户黏性高的商业服务与公共服务。

未来,应在以下几方面做进一步研究:一是进一步充实“互联网+”物流创新平台商业模式的研究理论与方法。例如扎根理论、系统动力学、定性比较分析(QCA)、社会网络分析、实证研究法等多种方法的应用,结合领导力、联盟组织、企业文化、融资能力、顾客参与、企业社会责任、消费者学习、价值网络建模、风险控制等进行深入研究。二是商业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平台的开放度决定规模和体量,平台的用户黏度决定质量和效率,平台的融合度决定生态生命力。因此,可进一步研究基于外部环境变化的平台生态系统协调度、共生度、成熟度、创新度。三是数据时代用户需求差异较大,且需求更新迭代速度快,因此,平台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研究不仅要关注主流的构件化,还要关注层次化、关系化和动态化。例如研究典型的物流“独角兽”企业,分析其商业模式在主导主体(企业主导、政府主导演变为政企合作)、资本战略(重资产演变为轻资产、轻资产演变为轻重并举)等动态变化过程中的演化模型。四是价值创造和价值共创是产品主导逻辑向价值主导逻辑研究的必然选择,下一步可研究平台的价值分布、价值创新路径、价值网络。五是采用不同聚类方法对生态系统服务簇进行定量的识别、对比分析,厘清“互联网+”物流创新平台的功能分类,采用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研究生态系统的内部生态链与反馈机制。

参考文献:

[1]陈劲,郑刚.创新管理:赢得持续竞争优势[M].3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8.

[2]MORRIS M,SCHINDEHUTTE M,ALLEN J. The entrepre? neur’s business model:toward a unified perspective[J].Jour? 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5,58(6):726-735.

[3]原磊.国外商业模式理论研究评介[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29(10):17-25.

[4]项国鹏,杨卓,罗兴武.价值创造视角下的商业模式研究回顾与理论框架构建——基于扎根思想的编码与提炼[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4,36(6):32-41.

[5]吳勇,冯耕中,王能民.我国典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商业模式的比较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3(10):14-21.

[6]鞠彦辉,何毅,许燕,等.线上供应链金融商业模式之比较——基于多案例研究[J].财会月刊,2016(23):110-113.

[7]原磊.商业模式分类问题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8(5):35-44.

[8]盛亚,徐璇,何东平.电子商务环境下零售企业商业模式:基于价值创造逻辑[J].科研管理,2015,36(10):122-129.

[9]PAPPAS M,KARABATSOU V,MAVRIKIOS D,et al. De? velopment of a web-based collaboration platform for manu? facturing product and process design evaluation using virtu? al reality techniqu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in? tegrated manufacturing,2006,19(8):805-814.

[10]FREY K,LüTHJE C,HAAG S. Whom should firms at? tract to open innovation platforms? the role of knowledge di? versity and motivation[J].Long range planning,2011,44(5):397-420.

[11]黄南霞,谢辉,王学东.大数据环境下的网络协同创新平台及其应用研究[J].现代情报,2013,33(10):75-79.

[12]王迎英,甄延临.产城融合理念下的科技创新平台规划探讨——以嘉兴科技创新平台战略规划为例[J].规划师,2014(11):49-53.

[13]张旭东.ERP系统:长春卷烟厂物流系统管理创新的平台[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31(9):68-69.

[14]丰佳栋.云计算视角下的第三方物流服务质量创新模型[J].中国流通经济,2015(2):33-38.

[15]王琦峰.区域港口物流产业技术协同创新平台构建研究[J].物流科技,2013(7):25-34.

[16]邢大宁,赵启兰,宋志刚.基于云生态的物流信息平台服务模式创新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6(8):5-15.

[17]王雪原,王宏起,李文奇.基于网络演化过程的区域创新平台运行模式探讨[J].中国科技论坛,2012(6):24-29.

[18]毕娅,张曙红.开放合作创新视角下基于云模式的物流资源一体化集成决策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36(9):100-102.

[19]HUANG K,ZHANG H L,WANG Y W,et al. An im? proved adaptive propagation chaotic particle swarm optimi? z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immune selection[C]//Proceed? ings of the 201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 ing and cybernetics(ICMLC 2017),Ningbo,China,9-12 July,2017:105-110.

[20]CHESBROUGH H,ROSENBLOOM R S. The role of the business model in capturing value from innovation:evi? dence from xerox corporation’s technology spin-off compa? nies[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02,11(3):529-555.

[21]林翔.互联网时代媒体经济发展研究——基于平台经济理论[D].武汉:武汉大学,2013.

[22]齐严.网络背景下的物流商业模式创新理论与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3.

[23]MAHADEVAN B. Making sense of emerging market struc? tures in B2B e-commerce[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2003,46(1):86-100.

[24]BAILEY J P,BAKOS J Y.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the emerging role of electronic intermediar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1997(13):7-20.

[25]冯华,陈亚琦.平台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时空契合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6(3):99-113.

[26]陈亚琦.基于时空视角的电子商务平台竞争及商业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6.

[27]武淑萍.分享经济下“PtoS”平台快递模式的机理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16.

[28]舒晖,翦象慧.省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商业模式探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3):1-4.

[29]朱艳.物流信息平臺商业模式的国外经验借鉴[J].商业经济研究,2015(20):26-28.

[30]冯耕中,吴勇,赵绍辉.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31]OSTERWALDER A,PIGNEUR Y. Clarifying business models:origins,present,and future of the concept clarify? ing business models:origins,present,and future of the concept[J].Communications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 tion systems,2005,16(16):751-775.

[32]程卫超.平台商业模式研究现状及综述[J].经济论坛,2015(3):126-128.

[33]波特.竞争战略[M].陈丽芳,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34]斯莱沃斯基,莫里森,蒙泽,等.发现利润区2:利润模式[M].张星,等译.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8:.

[35]TIMMERS. Electronic commerce:strategic and patterns for business- to- business trading[M].United States:John wiley & Sons Ltd,2000:.

[36]WEILL P,VITALE M R. Place to space:migrating to ebusiness models[M].United States: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1:.

[37]杨磊,赵世田,于勇.供应链金融下的中小物流企业赢利模式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3):116-119.

[38]庞燕.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农产品物流仓单质押的赢利模式[J].中国流通经济,2015(4):114-117.

[39]张子健,陈全朋.基于货运交易的物流平台赢利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2015,34(15):6-9.

[40]郑称德,许爱林,赵佳英.基于跨案例扎根分析的商业模式结构模型研究[J].管理科学,2011,24(4):1-13.

[41]潘永刚,余少雯,张婷.重新定义物流:产品、平台、科技和资本驱动的物流变革[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9.

[42]刘伟华,刘秉镰,王海鹏,等.全生命周期的本土物流企业竞争力发展路径[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3):367-372.

[43]祁娟.罗宾逊:全球物流巨头是这样“链”成的[J].运输经理世界,2018(1):46-49.

[44]喜崇彬.借鉴罗宾逊经验推动中国物流变革[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8,23(4):88-91.

[45]岳梦蝶.美国“无车承运人”发展经验分享[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7(11):43-45.

[46]杨仪,戴文建.“货车帮”的大视野[J].当代贵州,2016,(21):40-41.

[47]马红梅.“货车帮”资源整合之路——访货车帮首席运营官罗鹏[J].当代贵州,2016(5):28-29.

[48]徐翔.助力物流人共同实现中国梦——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满帮集团联席总裁、贵阳货车帮科技有限公司CEO罗鹏[J].中国储运,2018(5):28-31.

[49]郭隽.大数据驱动下的物流生态共同体[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7(24):84-84.

[50]任芳.oTMS:“互联网+社区型运输管理”的开拓者[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5,20(5):76-78.

[51]喜崇彬.oTMS:从产业链条前端整合物流运输——访oTMS联合创始人及COO段琰[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6,21(5):104-106.

[52]刘光琦.oTMS:国内首家社区型运输管理平台构建运输互联世界[J].中国储运,2015(6):68-69.

[53]李静宇.oTMS战略升级冷链成为新重点[J].中国储运,2016(7):64-65.

[54]马骥.打造“平台的平台”——专家热议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生命力[J].运输经理世界,2013(9):18-18.

[55]焦轩.一项改变中国物流生态的实践——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纪实[J].浙江经济,2015(23):20-22.

[56]SHAFER S,SMITH H,LINDER J. The power of business models[J].Business horizons,2005,48(3):199-207.

[57]AMIT R,ZOTT C. Value creation in e-business[J].Strate? 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1,22(6/7):493-520.

[58]ZOTT C,AMIT R,MASSA L. The business model:theo? retical roots,recent developments,and future research[J]. IESE research papers,2010,37(4):1 019-1 042.

[59]HEDMAN J,KALLING T. The business model concept:theoretical underpinnings and empirical illustrations[J].Eu? ropea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2003,12(1):49-59.

[60]CHESBROUGH H. The logic of open innovation:manag? 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2003,45(3):33-58.

[61]MILES R E,MILES G,SNOW C C. Collaborative entre? preneurship:A business model for continuous innovation[J].Organizational dynamics,2006,35(1):1-11.

[62]CALIA R C,GUERRINI F M,MOURA G L. Innovation networks:from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to business mod? el reconfiguration[J].Technovation,2007,27(8):426-432.

[63]LUSH R F,VARGO S L. Service-dominant logic:reac? tion,reflections and refinements[J].Marketing theory,2006,6(3):281-288.

[64]梅亮,陳劲,刘洋.创新生态系统:源起、知识演进和理论框架[J].科学学研究,2014,32(12):1 771-1 780.

[65]蔡宁,王节祥,杨大鹏.产业融合背景下平台包络战略选择与竞争优势构建——基于浙报传媒的案例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5(5):96-109.

[66]罗珉,李亮宇.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价值创造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5,57(1):95-107.

[67]金帆.价值生态系统:云经济时代的价值创造机制[J].中国工业经济,2014(4):97-109.

[68]罗珉.价值星系:理论解释与价值创造机制的构建[J].中国工业经济,2006(1):80-89.

[69]王砚羽,谢伟,邹仁余.互联网环境下管理知识的链式传递——基于oTMS公司运输管理平台的案例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6,34(11):1689-1715.

[70]连政.打破信息孤岛,创新政府服务——国家物流信息平台成为政府创新服务的有力实践[J].浙江经济,2017(22):24.

[71]王升.构建开放体系,服务国家战略——国家物流信息平台促进开放经济发展[J].浙江经济,2017(22):27-28.

[72]汉森研究院.物流4.0:驱动中国物流互联网化转型的百张脑图[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73]HUANG K,WANG H,ZHU H,et al. Research on deep interactive learning mode of“community of practice”in lo? gistics internet platform based on double subjects compe? tency model[C]//Proceedings of 2017 2nd ISSGBM interna? 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communication and so? cial Sciences(ISSGBM-ICS 2017),San Francisco,CA,USA,2017:85-90.

[74]HUANG K,ZHANG H L,YANG G L. An optimized ISAPCPSO algorithm for large scale complex traffic network[J].Cluster computing,2018,1(1):1-14.

Comparative Study on Business Models of Multi-type“Internet plus”Logistics Innovation Platform

HUANG Ke1and ZHU Jian-jun2

(1.Zhejiang University,Ningbo,Zhejiang315100,China;2.Ningbo Branch of China Development Bank,Ningbo,Zhejiang315040,China)

Abstract:The“Internet plus”logistics innovation platform in the digital economy era presents a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trend. A two-dimensional framework system of leading entities and capital strategies has been established. The platform is divided into four types:car-free carrier platform,ecological O2O platform,SaaS platform and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platform entry points and concerns,C. H. Robinson,Truck Alliance,oTMS,National public information platform for transportation & logistics(Abbreviated as LOGINK)are selected as research samples. Starting from the eight indicators of target market,value proposition,key resources,value creation,business value,innovation/ breakthrough,process integration and profit model,the business model of multi- type“Internet plus”logistics innovation platform is compared. Research shows that:(1)Platform type is the cornerstone of business model selection;only the business model that is dynamically adapted to the platform type and highly compatible can guarante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platform.(2)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alue co-creation,the value creation model of the platform will eventually evolve into an ecosystem envelope in the form of an ecosystem service cluster. Finally,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focus of the platform’s future development include forging the digital supply chain,consolidating the consumer experience,insight into the market segment,creating an eco-profit model,efficient collaborative cross-border innovation,and integrating the innovation mechanism.

Key words:Internet plus;logistics innovation platform;business model;value creation

猜你喜欢

价值创造商业模式互联网+
改变集装箱供应链商业模式
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政治经济学研究
基于价值创造与可持续增长的现金流量管理模式探讨
浅谈价值创造视域下的国有企业内部财务控制问题
商业模式考验
2006-2007年度最佳商业模式
2006-2007年度商业模式未来之星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