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肿瘤患者应用PICC导管提供营养支持的效果探究

2019-09-10刘月李健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9年8期
关键词:营养支持

刘月 李健

摘 要:目的:分析临床血液肿瘤患者使用PICC导管进行营养支持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就诊的应用PICC导管进行营养支持的血液肿瘤患者共40例作为观察组纳入研究,同期非PICC导管营养支持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营养状况和不良事件出现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相关营养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应用PICC导管作为血液肿瘤患者营养支持的途径,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同时减少不良事件的出现,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血液肿瘤;PICC;营养支持

血液肿瘤是一类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临床治疗血液肿瘤的主要方法为长期化疗,而化疗药物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可引起机体毒副作用[1-2]。若患者在化疗过程中胃肠道反应较重,正常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处于抑制状态,较易出现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对患者后续治疗及预后有严重不良影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安全、有效、便捷的置管技术,逐渐推广应用于临床[3]。为探讨临床血液肿瘤患者应用PICC导管术进行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笔者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入接受PICC导管营养支持和非PICC导管营养支持的血液肿瘤患者分组研究。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液肿瘤科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收入治疗的血液肿瘤接受PICC导管营养支持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59~80岁,平均年龄60.5±8.6岁;40例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2例、淋巴瘤11例、多发性骨髓瘤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例、慢性髓细胞白血病4例。同期未使用PICC导管营养支持的血液肿瘤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包括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范围58~81岁,平均年龄61.5±4.5岁;40例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3例、淋巴瘤10例、多发性骨髓瘤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例、慢性髓细胞白血病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种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差异不显著,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患者经临床诊断和实驗室相关辅助检查确诊为血液肿瘤,符合血液肿瘤疾病的诊断标准,同时符合肠外营养支持的诊疗标准[4];(2)年龄>18岁;(3)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和诊疗工作,依从性好。排除标准:(1)合并消化系统功能障碍、消化系统肿瘤,对研究结果可能造成偏差的疾病;(2)进行化疗前即合并中重度营养不良。

1.2 方法

对照组40例患者通过外周静脉进行营养支持,均采用静脉留置针输入,注意观察留置针使用效果,按计划使用外周静脉,适当缩短留置针使用时间,保证留置针使用效果。观察组40例患者均为PICC导管进行营养支持,PICC导管为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三向瓣膜4 Fr型导管(长度60cm,且末端有肝素帽),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如下:(1)穿刺前做好患者一般身体状况及肿瘤情况评估,制定针对性治疗及营养干预方案[5];选择穿刺血管,注意评估患者血管弹性、充盈度,局部皮肤是否有瘢痕、感染、红肿、静脉炎等情况,穿刺部位优先考虑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等,以右侧贵要静脉为最佳。(2)穿刺过程及方法,嘱患者手臂外展90°,提前准备好PICC穿刺专用包,整个操作过程中注意严格无菌操作[6],降低感染发生率;常规消毒穿刺部位,检查PICC导管通透性,成功穿刺拔出穿刺针,借插管鞘将导管送入上腔静脉并送至所需长度,成功后撤回支撑导丝及插管鞘;回抽检查是否有回血,回抽成功后使用肝素钠溶液冲洗管腔并进行正压脉冲式封管并与肝素帽连接;再次消毒穿刺部位并用透明敷贴加压固定(透明敷贴为美国3M公司生产的无菌透明敷贴,规格10cm*12cm,导管呈“S”型);X线确定导管位置,若有移位应在透视下调整,测量上臂围并做好记录。(3)建立规范的PICC导管管理小组,护理人员接受专业培训并取得PICC导管操作和维护的合格证书;及时为患者做好PICC导管相关知识健康宣教,包括日常护理、注意事项、不良反应识别等。

1.3 观察指标

营养状况指标包括化疗2周后体质量、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住院相关指标包括住院时间、住院花费、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资料,计量资料间采用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2.1 两组营养指标比较

如表1所示,观察组化疗后2周体质量、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如表2所示,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可将药物直接输入血流量大、流速快的中心静脉,减少患者长期大量输入强刺激性、高浓度药液造成的血管损伤,同时避免多次穿刺带来的痛苦、减少护士工作量提升临床工作效果,适用于长期大量输液、肿瘤化疗和肠外营养支持[8]的患者,被临床医务人员和患者广泛接受[7-8]。曾书凝等[9]研究发现,应用PICC导管为血液肿瘤患者提供营养支持在改善患者化疗后营养状态方面有积极意义,研究者取血液肿瘤患者化疗10日后指标,发现与一般静脉营养支持相比,PICC营养支持在改善患者营养水平的同时缩短患者总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安全度过化疗过程;陈文菁[10]研究得到相似研究结果,PICC导管营养支持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整体医疗费用。本研究通过对40例PICC导管营养支持和40例非PICC导管营养支持患者比较分析,取得相似研究结果,在改善患者前白蛋白、白蛋白、体质量方面有积极意义,而血红蛋白研究结果与两者有差异。本研究发现,PICC导管营养支持亦可保持患者更优的血红蛋白水平,而以上两位研究者在血红蛋白方面未见明显差异,考虑可能与标本取得时间有关,同时本研究标本量为每组各40例,以后可通过加大样本量、比较化疗后不同时间段营养指标水平进一步提升研究可信度。

本研究发现,PICC导管应用于血液肿瘤患者营养支持方面,能够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且从整体、长远考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总费用降低,可缓解患者及家庭经济压力。对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降低。对于PICC导管使用中可能存在的不良事件,临床使用过程中应提供有效的护理,林爱军等[11]研究发现,与常规护理相比,整体护理能够降低PICC导管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提升使用效率。刘军等[12]则认为,PICC导管的应用需配备专业的队伍以保证规范化管理,可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提升导管使用率和成功率。综上所述,PICC导管在血液肿瘤患者营养支持方面有积极意义,可通过专业PICC导管管理小组改善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后营养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旭梅,张建祺,吴心怡,等.层次分析法在血液病患儿PICC导管脱出原因分析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24):3038-3043.

[2]方云.血液肿瘤患者采用改良塞丁格技術留置PICC的可行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3,28(11):18-19.

[3]吴国豪.重视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及防治[J].中国肿瘤临床,2014,41(18):1145-1149.

[4]卞尧尧,杨丽丽,梅震,等.降低血液肿瘤患者 PICC非计划性拔管率的品管圈实践[J].护理学报,2015,22 (5):19-21.

[5]任尉华,张静,吴亚楠.PICC置管宣教对血液肿瘤患儿置管成功率的影响[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1,32 (5):481-482.

[6]王芬,何育兰,蒋小艳,等.PICC质量控制及安全管理在预防并发症中的作用[J].医学临床研究,2015,32(3):607-609.

[7]郑素华,余兰芳,顾琰.改良PICC预处理法预防化疗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2):48-49、53.

[8]袁颖.耐高压双腔PICC导菅在血液肿瘤化疗中的应用与护理[J].天津护理,2014,22(1):71-72.

[9]曾书凝,王六妹,叶玉蝶,等.PICC导管在血液肿瘤患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 (16):115-116.

[10]陈文菁.血液肿瘤患者应用PICC导管用于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J].中国临床护理,2016,8(6):473-475.

[11]林爱军,王伏波.血液肿瘤患者应用PICC的整体护理[J].健康护理,2016,2(3):247.

[12]刘军,赵园.PICC的规范化管理与并发症处理对策[J].中国保健健康,2014,4(中):1978-1979.

(责任编辑 李婷婷)

猜你喜欢

营养支持
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在脓毒血症患者中营养支持治疗的有效性
持续血液净化治疗在肾功能障碍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
影响脑卒中患者营养支持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疗效比较
重症烧伤患者急救期输液及营养的路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