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靴”的反思

2019-09-10孙青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19年8期
关键词:格斯靴子皮革

孙青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约翰高尔斯·华绥的小说《品质》,描述了工业革命浪潮下手工业者的生存危机,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经济发展规律,应势而为才能行稳致远。這正是华绥“批判反思”精神之所在。

约翰高尔斯·华绥对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有比较深刻的了解,用同情的态度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抓住平凡人不平凡的品质,采取平衡的结构塑造人物,使冲突双方都有存在的合理性和非合理性,表现出置身其外的冷静。作品富有较强感染力,通过批判现实主义手法,描写社会悲剧,刻画20世纪初的英国社会生活,具有真实与客观统一的特点,能调动读者积极性,让读者参与到作品中去,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力。

小说《品质》中,主人公把制鞋当作毕生使命,诚信经营,按理应该有十分美好的结局。可是,现实生活不是童话,好人很难处处都优,当工业革命到来时,不能够与时俱进,只有接受悲剧的命运。

[原文阅读]

格斯拉先生的店房朴素安静,橱窗里陈列的几双靴子太美观了,是模范品,只有亲眼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

格斯拉先生有点儿像皮革制成的人,脸黄皱皱的,头发和胡子是微红和鬈曲的,双颊和嘴角间斜挂着一些皴纹,话音很单调,喉音很重,有点僵硬和迟钝,只有蓝灰眼睛含蓄着朴实严肃的风度,好像在迷恋着理想。人们不时常到他那里去,因为他所做的靴子非常经穿,好像把靴子的本质缝到靴子里去了。

一个人年纪大了而又荒唐起来以至于赊账的时候,也绝不赊格斯拉先生的账;人们走进他的店堂,不会像走进一般店铺那样怀着“请把我要买的东西拿来,让我走吧”的心情,而是像走进教堂那样。来客坐在那张仅有的木椅上等候,因为他的店堂里从来没有人的。过了一会儿,看到他从店堂二楼楼梯口往下边望,随后听到一阵喉音,以及趿拉着木皮拖鞋踏在窄狭木楼梯的踢踏声;他终于站在来客的面前,没有穿外衣,背有点儿弯,腰间围着皮围裙,袖子往上卷起,眼睛眨动着——像刚从靴子梦中惊醒过来。我说:“格斯拉先生,可以给我做一双俄国皮靴吗?”

他一声不响地离开我,退回去,我继续坐在木椅上欣赏皮革的香味。不久,他回来了,手里拿着一张黄褐色皮革。他盯着皮革对我说:“多么美的一张皮啊!”等我也赞美一番后,他继续说:“你什么时候要?”我回答说:“啊!你什么时候方便,我就什么时候要。”于是他说:“半个月以后,好不好?”我含糊地说:“谢谢你,再见吧。”他边说“再见”,边继续注视手里的皮革。

一天,我对他说:“格斯拉先生,在城里散步时靴子咯吱咯吱地响了。”他看了我一下,没有作声,蹙蹙眉头,好像在搜寻对那双靴子的回忆。“把靴子送回来!”他说,“如果我不能把它修好,就不收这双靴子的工钱。”

有一次,我穿着因为急需才在大公司买的靴子,走进他的店铺。他的眼睛在细看我脚上的次等皮革,他说:“那不是我做的靴子。”为了讲究时髦,我左脚的靴子有一处很不舒服。他用手在那地方压了一下。

“这里痛吧,”他说,“这些大公司真不顾体面,把一切垄断了,”他说,“他们利用广告而不靠工作把一切垄断去了。我热爱靴子,但是他们抢去了生意,我很快就要失业了。”我看看他满是褶皱的面孔,看到了我以前未曾注意到的东西:惨痛的东西和惨痛的奋斗!我定了许多靴子,这些靴子格外经穿。差不多穿了两年,我也没想起要到他那里去一趟。

我再去那里的时候,他的店铺外边的两个橱窗中的一个漆上了另外一个人的名字,也是一个靴匠的名字。那几双常见的旧靴子已经失去了孤高的气派,挤缩在单独的橱窗里了。

“啊!格斯拉先生!”我结结巴巴地说,“你的靴子实在太结实了!”

“是的,”他说,“人们好像不要结实靴子了。”

我定做了几双靴子。过了很久,靴子才送到——但是这几双靴子比以前的更结实。不久,我到国外去,过了一年多回到伦敦。我离去时,他是个六十岁的人,回来时,他仿佛已经七十五岁了,衰老极了,看了叫人难过。

“啊!格斯拉先生,”我说,“你做的靴子好极啦!我差不多一直穿。”他细看我这双皮靴,把手放在靴面上说:“这里还合脚吗?我记得费了很大劲才把这双靴子做好。”我向他确切地说明:靴子非常合脚。“你要做靴子吗?”他说,“我很快就做好,现在我的生意很清淡。”我说:“我急需靴子——每种靴子都要!”

我对这几双靴子并不存什么指望,但有一天靴子送到了。我一双双地试穿,不论在式样或尺寸上,在加工或皮革质量上,这些靴子都是他给我做过的最好的靴子。一星期后,我想向他说明:他做的新靴子是如何的合脚。走进他的店铺时,店堂里只有一个年轻人。

“格斯拉先生呢?”我问道。

“啊!”他说,“可怜的老头儿是饿死了。他不让任何人碰他的靴子,接了订货后,费好长时间去做,顾客可不愿等待呀。结果,他失去了所有的顾客。在伦敦,没有一个人可以比他做出更好的靴子!他从不登广告,用最好的皮革,还要亲自做,这就是他的下场。”

“但是饿死——”“他从不让自己有吃饭的时间;店里从来不存一个便士。所有的钱都用在房租和皮革上了。他是个怪人,但是他做了顶好的靴子。”

“是的,”我说,“他做了顶好的靴子。”

(据沈长钺译本,文章有删改)

坚守职业道德,不随波逐流的格斯拉先生,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也是欧洲工业革命时期城市手工业者坚守自己职业品格的时代缩影。《品质》给人们留下现实冲突的悲剧命运,从而唤醒人们在前行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行。联系社会经济生活规律,对作品进行多元解读,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阅读发现]

工业革命后,不论机器工业和手工业,人、财、物、供、产、销是企业管理的六大要素,需求—设计—供应—生产—销售—消费—需求……是企业循环运转的各环节,环环相扣,周而复始。人们似乎需要工业化生产的随买随穿的“靴子”,但人们其实更加需要穿上格斯拉先生的“靴子”。

[一、需求环节是“穿好靴”的根本]

无论何时何地,人们总是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过有品質的生活。诚如脚下一双靴子,是脚适应靴子,还是靴子适应脚?

对于格斯拉先生来说,“要说哪些是他做得不合脚而被退回来的靴子,那似乎是不可想象的。”

“我的左脚上的靴子有一处使人很不舒服;他把手伸下去,用一个手指在那块地方压了一下。”

“这里痛吧,……”

试想,谁又愿意穿不合脚的靴子呢?

[二、设计环节是“求好靴”的关键]

为了满足人们各种需求,在产品生产前,根据产品功能要求,收集各种数据,如选择什么原材料、工艺参数如何、生产流程怎样,等等。犹如写文章要首先拟大纲,大纲决定文章架构。无品质的设计一定不会生产出有品质的(靴子)产品。

“……有一天,我把脚伸到他跟前时,……”“他非常迟缓地照我的脚形画了样子,又摸摸我的脚趾”“……他把我的脚放在一张纸上,用笔在外沿上搔上两三次,跟着用他的敏感的手指来回摸我的脚趾,想摸出我要求的要点。”

按照你脚的样子,立体裁剪,哪有不合脚的呢?

[三、供应环节是“制好靴”的保障]

有品质的(靴子)产品需要有品质的原材料提供保障。

“……他眼睛盯着皮革对我说:‘多么美的一张皮啊!’……”

“‘你要晓得,你的靴子实在太结实了!看,这双还很像样呢!’”

“他把手里的皮革举起来说,这是一张美丽的皮革。”

“他肯用最好的皮革,……”

是的,格斯拉先生,坚持用最好皮革,在追逐利润时代是难能可贵的。

[四、生产环节是“出好靴”的过程]

格斯拉先生的手工业生产,虽然规模小,但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无论机器工业或手工业生产,都是生产各要素和生产者的有机统一体。生产要素是客观的,生产者是主观的,生产要素和生产者互为充分必要条件。

“……只有亲眼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这些靴子体现了各种靴子的本质,确实是模范品。”

“他好像把靴子的本质缝到靴子里去了。”

“……回到楼上做他的靴子梦了。”

“这里还合脚吗?我记得,费了很大劲才把这双靴子做好。”

格斯拉先生以人为本,依脚定制,只有坚守品质的人,才能做出有品质的靴子。

是的,他做出了顶好的靴子。

格斯拉先生从早到晚做靴子,一直到最后时刻。不让自己有吃饭时间,店铺不留一个便士,所有的钱都用在房租和皮革上,这需要何等的信念支撑,需要何等的毅力坚持,这是何等的敬业精神。

如今,认知、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时代赋予我们使命,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弘扬工匠精神,做最好的自己,为的是让人们过上更好的品质生活。

[五、销售环节是“得好靴”的手段]

好的产品,只有销售出去实现产品的价值后,才可以投入再生产,形成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环环相扣。

格斯拉先生是制靴专才,但却没有把店铺撑下去。工业革命强调分工与协作的关系。机器工业与手工业也不是此起彼亡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格斯拉先生应反思的是:“他从不登广告!”我们要在批判与反思中前行,做出顶好的靴子后,如何才能让它穿在需要的人脚上?

现代信息化社会,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平台为产品与消费者建立起方便快捷的桥梁,诚然,再好的销售渠道如果没有好的产品,对消费者而言也是枉然;有了好的产品“养在深闺人不识”也是徒然。

如今,人们熟悉的批发与零售实体销售渠道正在受到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冲击。目标是让好的产品以方便快捷的速度呈现在消费者眼前,使“靴子”很快穿在你的脚上。不久的将来,随着物联网快速发展,厂店不分家,厂犹如店,店犹如家,喜欢什么样的产品就设计制造出什么产品,产品与消费者远隔天涯却犹如近在咫尺。

读过本文后,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的需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坚守品质第一才能适应时代要求。

品质追求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品质追求永远在路上。

猜你喜欢

格斯靴子皮革
皮革回潮
小斑马买靴子
足球上到底有多少块皮革
圣诞老人靴子
皮革机制
福格斯公园逃生记
福格斯不安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