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里的那些事

2019-09-10肖茂果

参花·青春文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阅读者习惯性大大的

不知不觉,已有些日子没有静下来好好读一本书了。记得我曾跟友人说过:“爱好并不代表喜欢,当爱好俨然成了一种习惯时,才真正算得上是喜欢。”

在我的阅读观里,一向奉行无目的的读书是散步,而不是学习。这样的阅读最能引起大多数阅读者的共鸣。何况,这样得来的体会本身就是人性最基本的层次,从中完全可以发掘和升华成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命题。

自己买的第一本书便是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那时才读小学二年级,连一大半的汉字都还认不全,更别提带着某种目的去阅读了。但说来也奇怪,一个月后,连蒙带猜地将整本书都读完了。并不只是简简单单地读完就罢了,中途还模仿着父亲的阅读方式,在所浏览过的每个地方都相应做了很多批注。不懂的字就要标注出来,不懂的语句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对于那些美句,便画上个大大的圈,时常拿来背诵。那时一直坚信,长大后,这些问题都会得到解决。不料,随着阅读量的积累,还没等到长大,短短三年后,原先那些批注的问题都被一一解决。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读时总是习惯性地揣摩作者的创作背景以及所表达的情感。觉得只有真正读懂作者了,才是一次成功的阅读。因为每次写作,就是深挖作者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情感,然后用他自己最特有的方式向世人展示出来。这样的阅读方式,或许就是大多数人所一向奉行的。但这只是一味地站在创作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你不是创作者,你是閱读者,你又是否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给自己提过一些问题呢?

现在,每当自己读到一本书时,习惯性地剖析文中的某些句子。就好像在《简·爱》中看到的那句“在这段时间里,我已经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我心里已经抛弃了从谭波儿小姐那学来的一切,或者不如说,她已经把我在她身边一直呼吸到的那种宁静气氛随身带走了。如今,我又恢复了我的本性,开始感到往日的情绪又在活跃起来,这似乎不像是失去了支柱,而像是失去了动机,并不是我已丧失保持平静的能力,而是保持平静的理由已经不复存在。”

我曾纠结于《简·爱》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变化,从谭波儿小姐那学到的一切是什么,那种宁静的气氛又是什么,又为何说带走了,保持平静的理由又为什么不复存在?这一系列的问题让我一次又一次地翻开书本,一遍一遍地思索答案,尽管到现在为止,其中的有些问题我依旧还没找到答案。但不可否认的是,原本一周就可以读完的书本我整整读了两个多月,有时换个角度想想,这倒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阅读方式。

文字是思想的体现,而书是文字的载体,因而换句话说,书是思想的载体也不为过。听从自己的内心,去找一本自己喜欢看的书。静下心来,学会给自己提一些问。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阅读书籍,我渴望得到什么,我要怎样阅读。当你听从自己的内心,找到自己喜欢的,便会觉得万事万物都为了你而存在,你拥有无穷力量,莫大的价值,知道自己为何而读,这是我一直深信不疑的。

所谓阅读,应该朝这个方向去思考,去用力,而不是在大众潮流或阅读者自己随流中做的无用功。

作者简介:肖茂果,彝族 ,四川省凉山州人,笔名芒果叔叔。系南边文化艺术馆第六届签约作家、小说委员会委员,著有散文集《昨夜星辰今日风》。

(责任编辑 王瑞锋)

猜你喜欢

阅读者习惯性大大的
想要一个大大的抱抱
大大的自然与小小的我
为什么有些人能成为终身阅读者
招呼
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
镜头中的阅读者
论“三者”教会学生“用脑”写作文
浅谈日语文学的创作背景对当今阅读者的影响
懒散和坚持
大大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