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微课设计和运用探索

2019-09-10陈群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83期
关键词:设计运用道德与法治微课

陈群

【摘要】小学阶段是幼儿进入学校生活,接触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道德观、法治观和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从小学开始,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法规意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本文针对传统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内容枯燥乏味,课程设计松散,实践性和操作性不强等问题,通过分析广州市部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例,探索运用微课进一步活跃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氛围,改善教学效果,推动新课改贯彻落实。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微课;设计运用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并指出:“法治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帮助青少年养成规则意识,将法治教育贯穿到国民教育的始终。”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逐步落地实施,部编小学教材《道德与法治》即将替代原教材《思想与道德》,标志着小学阶段即将开启更为系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然而无论是《道德与法治》还是《思想与道德》,在传统观念看来均属于不受重视的“副科”,教学走流程,内容泛化,脱离生活,教学实效性较差。为此,我们结合广州市部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例,探索分析“微课”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设计和应用,以期为推动新课改的全面落实,改善教学效果,以及开展《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一、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存在偏差

在传统教学观念中,语文、数学和外语是公认的“主科”,除此以外均是“副科”,尤其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普遍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一是学校重视不够,大部分学校没有配备道德与法治专职教师,兼职教师也大多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缺少教学实践经验;二是工作重心偏离,执教教师普遍认为小学道德与法治属“副科”,长期执教于个人发展进步不利,主动钻研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不深,短期教研或培训成果向日常教学实践转化效果不佳;三是家长放松要求,部分家长认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成绩与学生升学、择校等不挂钩,放松了对孩子的学习要求。

2.重德育轻法治教育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古往今来,师者以德为先,除教人一技之长,还要教授做人的道理,但更偏重于对基本社会道德的教育,而对学生法治观念的培养涉及较少。长期以来,在道德和法治两个方面教学内容上,无论是学生教材编排、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道德方面处于明显优势。此外有的学校法治教育甚至不列入考试范围,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几乎被忽视。

3.教育效果差强人意

一是教学过程简单随意,日常教学走流程、照本宣科现象严重,甚至正常课时用于其他科目学习;二是教学内容宏观泛化,课堂内容单一,书本中的“大道理”与小学生的现实生活情境结合不紧密,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三是考核评价机械单一,多以机械地试卷考试为主,学生存在抵触情绪,也一定程度挫败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应用微课技术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

“微课”是新媒体技术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主题突出、短小精悍、针对性强、交互性好、应用面广”等特点,更适合小学阶段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一个好的“微课”设计往往有助精炼教学内容,培塑学习能力,增强教学实效。

1.提供教学互动平台,聚焦各方关注

传统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教辅参考少。随着新媒体技术快速普及,大量音、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库,为教学参考提供了强力支持。各类在线教学软/硬件技术和设备也不断升级换代。新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提高自身水平,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互动平台,与此同时,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也在不断吸引社会各界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关注。

2.优化法治教学内容,补齐短板弱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乃治国重器,良法善治是法治中国建设的追求目标。”传统教育内容主要围绕宪法等宏观法律法规,内容过于宏观泛化,脱离了小学生阶段年龄特点。可结合生活中排队乘车、就餐等案例编排制作微故事、微动画等,从遵守公序良俗、校纪校规等方面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将宏观法律分解细化并落实到课堂教育,于细微之处培养学生的法规意识。

3.培塑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新媒体时代,通过整合优势教学资源,供学生课外观看线上“微课”,学生可以自主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复习与巩固。甚至还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进行针对性地学习,进一步提高知识灌输的针对性。通过这种由学生自主搜集资料,教师系统组织学习的形式,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提高了总体教学效果。

4.强化互动学习交流,改善教学氛围

传统“一对多”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难以全面掌握各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新媒体支持下,学生可通过在线学习微视频,进行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另外,学生在预习与复习时,可在线与教师互动释疑,或留言与同学交流探讨,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互动的热情。学生还可在课堂上把线上“微课”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在教师当面引导下,进行小组探究。此种形式,为增进师生了解,强化互动合作提供了便捷的条件。

三、“微课”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设计与应用

当前,“微课”的运用没有所谓的标准作业流程和呈现形式,可以说只有最合适的“微课”,没有最好、标准的“微课”。我们认为,科学设计和运用“微课”,创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应从课内和课外两方面入手:

1.打好课内教学辅助

可以利用“微课”的固有优势,从课堂導入、情境创设、紧扣主题、指导实践四方面切入。

①课堂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起到起歌定调、提琴上弦的效果。精彩的导入,意味着成功了一半。小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因此,也要特别注意导入的方式。可通过照片、视频展播的方式从学生身边的人和事,从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开始引导,循循善诱逐步进入主题。

如,讲授二年级上册《团团圆圆过中秋》一课时,课前教师搜集孩子们过中秋时的照片、视频素材,制成短视频,课堂开始时以胶卷传送的形式,将全班学生的节日照片快速呈现,再精心插入班上个别家庭团圆过节的小视频。以真实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的好奇感,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学生的灵性被激发,表达的欲望更强烈,对中秋也就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②创设情境,丰富生活体验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重视从小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让其掌握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在设计制作微课时一定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可使用音乐、动画、视频等音、视频手段创设一种贴近真实生活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唤起感性与经验共鸣,保障学习的全情投入,从而丰富自身生活体验。

如,讲授二年级上册《班级生活有规则》一课时,事先录制“街头采访”视频,以小记者“街头采访”的形式引导学生说出班级内存在的不文明现象。不但避免了学生不愿在课堂上说自己班级的不好,预期参与度不高的情况。通过这种小调查、小采访的方式,学生更愿说出真实的问题,心理上比较容易接受。

③紧扣主题,加深理解掌握

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弱,抽象思维能力欠缺。可针对课程主题,结合网络素材将抽象的学习内容制成学生喜爱的动画,既吸引学生注意力,也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如,讲授一年级上册《吃饭有讲究》一课时,在讲到“合理搭配有营养”环节时,可直接播放《蔬菜水果宝宝们》主题动画,让学生在观看视频过程中直观感受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达到直观呈现主题,加深理解掌握的效果。

④紧贴实际,指导生活实践

对于具体操作层面的内容,可通过网络下载或录制相关动画或视频,结合课程需要进行播放,达到直观呈现方法步骤,精练讲解内容的效果。如,讲授一年级下册《不做小马虎》一课时,讲到“克服马虎有妙招”时,播放班上某位同学根据课程表收拾书包的实录视频,逐步引导学生根据课程表来收拾书包物品,从而避免遗漏。

2.拓展課外活动

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以小组为单位鼓励学生课后自主收集资料,构思故事情节,编撰微故事,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学习思考。

如,讲授二年级上册《大家排好队》一课之前,我们让学生记录日常生活中在公共场所排队时发生的点滴,并整理制作微故事在课堂分享,以此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思考能力。

四、结语

“微课”良好的互动性和开放性,可有效活跃课堂氛围,增强教学互动,改善教学效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实践提供有力支撑。随着新技术快速发展(如虚拟现实技术、5G等),“微课”的应用形式将更加丰富多样,必将成为教学实践的主流趋势。今后,我们将继续优化“微课”设计,创新运用模式,提高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宣璐.论习近平新时代法治思想的四个维度[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6):99-105.

[2]康凯辉.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的制定[J].中国农村教育,2019(08):9.

[3]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0-12.

[4]张继刚.谈用PPT 及微视频搞活小学思品课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17):51-52.

[5]王定毅.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7.

猜你喜欢

设计运用道德与法治微课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环保工程设计中绿色环保理念运用研究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古典园林景观的艺术特征和设计运用
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民族元素在动漫中的运用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