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中有“规则”》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2019-09-10祝祖岗

中小学班主任 2019年1期
关键词:规则病人游戏

祝祖岗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上)《心中有“规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认识“规则”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规则在心中”的自律意识,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做一个心中有“法度”的小公民。

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大多能从自己的生活中感受到规则的存在,也在有意无意地遵守着这些规则。可是,什么是规则?那么多规则会不会束缚我们的生活?人们为什么会厌倦规则?面对规则,孩子们有疑惑是正常的。关键是,我们该怎么应对?

[教学实践]

片段一:“你为什么出手那么慢!赖皮!”——在游戏中唤醒

(孩子们在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大家热情高涨,因为胜出者能和老师PK,而且老师还说自己能所向无敌,一些好胜的同学非要跟老师一决高下)

几个回合后,同学们中的胜者自信地站在了老师的跟前。比赛开始,大家都在喊口令:“石头——剪子——布。”可是老师每次都会慢一拍出手,几次下来,同学们都不干了。有一个同学涨红了脸,直截了当地说:“老师,你为什么出手那么慢,你赖皮!这样玩,没意思!”

师:(看着大家,故做奇怪状)同样的游戏,为什么你们和我玩不起来呢?

生:老师,你不守规则!

师:(恍然大悟)哦,看来玩游戏时,只有大家都自觉遵守规则了,游戏才能顺利进行,才能玩得尽兴。

师:那谁来说说,在你的脑海里,规则是什么呢?

生:……

片段二:“超市里的规则还有哪些?”——在互补中沟通

师:课前,老师让大家分头去收集人们生活中的规则。现在请大家围绕各自收集的主题,在小组里进行交流。

生1:我们整理的是超市中的规则:不能大声喧哗;不能追逐打闹;不可以私自拆开包装纸或包装袋;要排队结账付款;未经工作人员许可,不能随意品尝食品;要把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归位。

师:超市里的规则还有哪些?其他小组有补充的吗?

生:(各抒己见)

生2:不能把包装袋里的东西捏着玩。

师:为什么呢?

生2:因为这样捏的话,会损坏袋子里的东西。对超市来说,造成了损失;对其他的顾客来说,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买了破损的商品,心里会很不高兴。

片段三:“你该怎么办?”——在情境中自省

师:刚才有同学说,在医院里看望病人时,声音不能嘈杂,要保持安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则呢?

生1:看望病人时,要保持安静,有利于病人休息。

生2:在病房要轻声细语。即便很伤心,也不能哭出声来。太过伤心,会影响病人的情绪,这对病人战胜疾病没有好处。

师:嗯,看来同学们很有关爱意识。可是,有些人看见自己的亲人处在痛苦之中,会情不自禁地流泪,甚至痛哭。碰到这样的情况,你该怎么办?

生1:我会极力控制自己,实在不行,就迅速地离开,免得影响病房里的其他病人。

师:你真懂事!

片段四:“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规则?”——在反思中延伸

(老师组织学生观看视频:学生江伟峰在校园里采花玩,被制止以后很生气,又去扰乱同学们跳长绳,结果被老师批评了一通。他难过极了: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规则啊?此时,视频定格在江伟峰发呆的画面上)

师:在视频中,江伟峰发出了怎样的疑问?

生1:他认为学校的规则太多了,很烦人。

师:哦。那生活中没有规则会怎么样呢?在前不久的假期里,江伟峰和他的家人去外地游玩,发生了很多事情。我们来看看江伟峰爸爸给我们发来的图片。

(不守交通规则引发的大堵车、景区买门票时插队的人不少、景区垃圾遍地、攀爬文物的现象比比皆是、江伟峰在游玩时觉得很不快乐的留影,等等)

师:同学们,经历了这些以后,如果你是江伟峰,请换位思考一下,你会怎么想?

【教后反思】

一、好的教学必须对学生的困惑做出积极回应

每学习一个新的道德知识,学生的心里都会有意无意地产生这样的疑惑:这和我的生活有关吗?学习了这些知识,我的生活会改变吗?

其实,这也是教师在备课时应该直面的问题。实事求是地说,由于受学生社会生活经验和道德认知能力的限制,很多时候,教师给出的答案没有办法让学生满意。在教学中,教师积极应对学生的疑惑,主动出击:我们的生活中为什么要有那些看似让人烦恼的规则?教师通过把江伟峰的外出游玩的所见所闻,让学生换位思考,然后再回顾自己身边的校园生活中的规则,把生活和课堂成功地嫁接在一起,让学生通過真实、生动的生活情境,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从心底里认同——只有规则才能维护人们和谐美好的生活!

二、好的教学必须是对课程生活的智慧加工

为了让孩子们更多地了解生活中关于超市、书店、医院、乘电梯、乘车、过马路、打球等所涉及的规则,老师组织学生在课前分组重点调查、收集、整理一个方面的规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分享。

这样的课程生活就是儿童真实的生活。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的小组交流分享,其实就是让学生在探讨自己当下的生活,这样的教学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融为了一体,教学与学生的真实生活之间由此建立了一种直接的、内在的联系,切实地开通了教学与儿童生活的直通车。

三、好的教学必须是对学生情感的合理迁移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具有情境性的特点。本课选择了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石头剪子布”游戏情境导入,师生、生生积极互动,产生矛盾,又巧妙化解,成功地实现了学生道德情感的正位迁移。

教学时,游戏中的冲突引起了大家思考:为什么同样的“石头剪子布”游戏玩起来会不开心呢?要想玩得开心需要些什么呢?这样就自然地切入本课的教学主题——规则,巧妙地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关于规则的道德思维中,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新的道德认知水平,了解更多我们应该在生活中遵守的规则。

四、好的教学必须提升儿童的道德水准

这堂课,教师以学生感兴趣的游戏作为切入点,在感受规则时,有意识地把学生带到生活案例中,帮助他们弄清是非,明晰道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片段三中,学生在讨论时,不但考虑到看望住院病人时应遵循的规则,还顾及了充满人文关怀的细节。这是难能可贵的!儿童的美好德性在充满活力地潜滋暗长!教师适时地点拨和夸赞,也在潜移默化地熏陶着更多的孩子去积极地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准。

猜你喜欢

规则病人游戏
谁是病人
让规则不规则
不如吃茶去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病人膏育
还能活多久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