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植阅读力的小学语文模块学习

2019-09-10朱明海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9年11期
关键词:建模模块文本

朱明海

阅读力,即学生阅读的能力,指在阅读过程中所包含的感知、理解、欣赏、评价、迁移等复杂心智活动所需要的专注力、观察力、理解力、创造力、记忆力、思维力等。其外化表现主要有:迅速把握语言文字信息的能力、把信息与生活关联而形成自我意识的能力、转化语言表达的能力。

模块学习,是指师生在了解模块内语文要素的基础上,通过整体感知、组合研读、立体拓展、特色分享等课堂学习模型,运用导读、聊读、比较读、群文读等阅读教学方式,建构模块,达到培植阅读力的目的。

一、建模,重构学习内容

1.聚焦课内建模

(1)任务模块。这是指国家规定的语文课程模块,即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模块。如以“开心辞典”的形式组合进行词语训练形成学习模块,递进式了解有些词写法相同、读音与意思不同,同音词或近音词的意思不同,词语字序颠倒意思或相近或完全不同,让学生由易到难地掌握词语规律。

(2)单元模块。这是指尊重教材单元本身具有的逻辑意义而组建的模块。如统编本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突出的语文要素是“读好长句子”,就可以以此为主题层级开展模块学习:《静夜思》朗读得法——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画面,读出情感;《夜色》学习迁移朗读方法,学习“读准停顿、读懂关键词语的意思”;《端午粽》学习掌握“短语连读、读出韵味”等方法;《彩虹》阅读习得“读好反问句、读出想象”等方法。

(3)主题模块。这是指为了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以相关主题(如“母爱”“坚韧”等)组合教材文本形成模块。如教学“百折不挠”模块时,比较《天火之谜》《诺贝尔》实验场景的描写,揣摩《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咏三叹的场面描写,引导学生学写人物小传,并认识《滴水穿石的启示》的文体和文中精神。

(4)重组模块。这是指为了培植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以时令、节气或者写法等方面重组相似的教材文本形成的模块。如将《月光启蒙》和《我和祖父的园子》中的景物描写组成学习模块,想象、品味其中的意境,感受其中的情感,并在阅读过程中迁移运用,练习景物描写,领悟文本表达的效果。

2.聚焦课外建模

(1)作者作品模块。如在高年级组建李白系列诗歌模块,从经典选文《三打白骨精》到整本书《西游记》阅读模块等。以《三打白骨精》的阅读为引子,习得相关文本知识和阅读、写作方法,寻求课内外阅读的结合。

(2)主题作品模块。这是指以相关主题(如“春”“茶文化”等)整合课外文本形成模块。如以“春”为主题组建,形成“春之色”“春之音”“春之韵”等文本学习模块,引导学生感受文学的春天。

(3)体裁作品模块。这是指课程重构建模,如低年级识字语感模块、中年级审美情趣模块、高年级鉴赏批评模块。针对学生不同年段的学习特点以及教师的专业特长,建立不同的学习模块。如组建《林冲棒打洪教头》和“武松打虎”中的“打斗”片段形成学习模块,通过朗读揣摩两人的鲜明个性,进一步揣摩经典文本的表达魅力。

(4)整本书模块。这是指以经典书目为主,一本书就是一个模块,开展名著导读、阅读交流、阅读汇报等阅读活动。如以“谈论什么是英雄本色”为话题品读《史记》,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欲望。

无论哪种模型构建,都要思考目标与方式,更要思考以下内容:教材内的文本能不能打破,打破的依据是什么?教材外的文本如何构建?是从内容上构建,还是从内容实施上构建?总之,“建模”要指向语文课程建设,“模块”材料要更好地指向学生阅读能力的培植,要更丰富、更便捷、更好转换、更有意义。

二、学模,变革学习形态

1.变革课型

(1)“1”:整本书阅读。主要操作有:导读,激起阅读期待;共读,深化阅读感悟;交流,分享阅读成果。如阅读《草房子》,首先通过封面观察、内容简介、读者评价等激趣;在共读阶段,让学生学会切磋琢磨、交流心得的友读法;在读后的交流阶段,组织策略有:竞猜问答创设氛围,点击人物寻找原型,心心相印互相对话,精彩回放激发情感等。

(2)“1+1”:两课比较学。主要操作是在异中求同、同中求异中学习。如以《广玉兰》和《夹竹桃》为例,在“闻其香、赏其形、品其韵”的阅读过程中品析词句、培养审美情趣。

(3)“1+X”:一课带多课。一课得法,多课迁移,汇集成一种阅读能力。如“读好长句子”是一种阅读能力,它的养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在多篇课文的阅读中习得。如《静夜思》的朗读教学注重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凭借主问题“李白在思念故乡的什么”入境移情,读出古诗情感;《夜色》的教学中,抓住“读准停顿、读懂词语、读出省略”等训练点,迁移前一课“联系生活”的方式,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端午粽》的教学,开展了“短语连读、读出情感”等朗读训练;《彩虹》则侧重指导“读出反问语气”和“读出想象”……在破译词句密码的基础上,学生阅读能力层层提升。

(4)“X+X”:几课组织学。(主要操作流程如下图)

模块学习推进流程

在整体感知课上,学生凭借导读单相互检查字音字形,朗读课文片段,扫除阅读障碍,并合作概括文本梗概,梳理文章脉络。最为关键的是,师生共同探索模块学习主题,围绕学习内容提出问题,并为设计研读预案服务。组合研读课中,凭借师生共同提炼的学习主题组合文本,采用聊读等教学方式展开教学。立体拓展课则主要在教材文本的阅读基础上找到生长点,引进课外文本展开群文略读,进一步提升阅读力。特色分享课是鼓励学生发挥专长,开展学习模块相关文本的吟诵、赏读等阅读活动,巩固阅读力。

2.变革阅读课教与学的方式

(1)语境契合的教學方式。如在“组合研读”课型中实施“聊读”:教师以伙伴的身份,循着学生的理解路径,边聊边读,以聊促读。在师生共同学习文本的过程中,组织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较强联系的教学内容形成模块,生成聊点,展开对话,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到对文本形式、情感、价值等的认知、理解和体悟中,从而丰富语言要素、激活语言思维、丰满语言形式、提升语言表达、形成语言组块,促进儿童阅读力的生成和发展。其操作流程为:聊中建模—产生聊点—聊读对话—形成组块。

(2)语感提升的教学方式。如在“组合研读”课型中实施“比较读”:以比较的方法,通过删减、整合等手段,将两篇或多篇文本组成一个具有聚合功能的学习模块,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引导其围绕一种阅读能力,在阅读不同风格、不同题材、不同作家作品时再次运用比较的方法研读文本,提升语感。

(3)语用迁移的教学方式。如在“立体拓展”课型中实施“群文读”: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议题,开展多文本阅读学习,得法课内、迁移课外,让学生从“学课文”到“学阅读”。

当然,模块的组建和模块内涵下阅读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是双向的,可以“方式”牵引“教学”,也可以“教学”倒逼“方式”,还可以双向沟通。

还有模块学习也要体现课内阅读的聚约性和课外阅读的弥散性,要处理好国家课程的经典性、系统性和模块教学的创造性的关系。

综上所述,在模块学习过程中,由于整体的、集约的模块学习环境的存在,学生的语言要素可以通过语言思维转换成语言形式,语言形式围绕语意形成语言组块。这样的学习丰富了语言要素,激活了言语思维,丰满了语言形式,发展了语言表达,达到了培植阅读能力的目的。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重点自筹课题“培植阅读力:小学语文模块教学深度研究”(课题编号:B—b/2018/02/2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市八士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猜你喜欢

建模模块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物理建模在教与学实践中的应用
在经历中发现在探究中建模
Module 2 Highlights of My Senior Year
Module 4 Music Born in America
思维建模在连续型随机变量中的应用
求距求值方程建模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