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序”教学 “活化”拼音

2019-09-10黄映霞彭乃明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9年10期
关键词:韵母纸盒音节

黄映霞 彭乃明

汉语拼音是一种抽象的符号,是低年级教学的“老大难”,那么如何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规律,来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学得有兴趣,让教师教得有效率呢?我们采用了“变序”的教学方法。

一、追寻“变序”痕迹

人教版教材的编排体系是“先学拼音后识字”,使得拼音教学“难上加难”。统编本教材,反其道而行之,是“先识字后学拼音”。学龄前儿童已经在生活中通过父母的教读、媒体的熏陶、语言的学习等方式,有意或无意地认识了一定数量的汉字,即便一些不认识的汉字也能在生活中说得地地道道——普通话,这就为从未接触过的汉语拼音发音教学提供了依据。先认识一些最常见、最容易同时又跟汉语拼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汉字,然后通过这些汉字带读拼音,让学生通过眼、嘴、手等感官“耳闻目睹”,从而“能熟于心”,这其中包括学生还没学过但已经会准确说出的具体事物来带读拼音。这就大大丰富了拼音的学习内容和内涵,让我们实现了“短文长教”,让学生“兴趣盎然”。因此我们的拼音教学也就应该突破传统进行“变序”——“先识字后学拼音”,而这特征主要表现在一年级,因为二年则应该进行二次“变序”—— “先学拼音后识字”,使拼音真正成为教师识字教学和学生识字过程的“拐杖”。

二、体验“变序”乐趣

在教学 “ɑ、o、e、i、u、ü”时,我们就是先引导学生观察文中插图,看清嘴巴发音的特点,然后自己做个示范,学生试着模仿发音(可借助镜子),最后师生根据图意一起体会和创编儿歌,从而让学生改枯燥的学习为有趣的说和读,并做到举一反三,为后面大量的汉语拼音学习做好铺垫。如教学“ɑ”:丁丁练唱,嘴巴大大 ɑ ɑ ɑ。同桌对练并互相纠正,然后让学生自己创编儿歌。于是,学生通过看图观察,体验发音,编出了像模像样的儿歌:

公鸡打鸣,嘴巴圆圆 o o o。

白鹅倒影,嘴巴扁扁 e e e。

一件衣服,嘴巴咧开 i  i  i。

一只乌鸦,嘴巴小小 u u u。

小鱼吹泡,嘴巴扁扁 ü ü ü。

再比如,在教学韵母的四声调时,学生也编出了儿歌:一声高高平又平,二声就像爬山坡,三声下坡又上坡,四声就像下山坡。包括声母和韵母及声调在四线格的书写位置,也可形象地称之为“一楼,二楼,三楼”“站要顶天立地,但不能捅破天,也不能踩爆地雷(即超线)”等等。你看,借助已经熟悉的事物找到新的未知点,学生就能始终乐趣无穷。

三、创造“变序”具象

拼音部件虽然简单,但是学生却屡错不止。故我们除了让学生“图音结合”,还应让学生回忆一下生活中与拼音部件相似的具体事物。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上举起的小手如林。他们有的说“y”像妈妈晾衣的撑杆,还有的说“m” 像麦当劳的标记,有的说“ k”像一把椅子……同时辅以“儿歌具象”如“正6,b b b,反6,d d d;正9,q q q;反9,p p p;半个8字s s s;拐杖f f f;伞把t t t……再比如复韵母“ɑi”“老师高,学生矮,ɑ在前,i在后, ɑ 、i,ɑ、i……(快速地连读),然后读出ɑi的音,此类还有ei、ui、ie、ue……”此时,当单调的拼音字母与实际生活中儿童感兴趣的事物结合起来的时候,学生已牢牢记住了拼音部件的样子。同样,在教学整体认读音节时,让学生联系生活用音节组词,学生一下子组出了: ā yí、wǔ yī、yīn yuè 等词,想想,学生们在初步学习拼音时,一下子学会了多个音节词,他们的成就感会是多么强烈。在课堂上,他们的眼里、脸上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四、丰富“变序”内容

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中我们把全班学生的姓名采取汉字加拼音的形式写在后黑板,充分利用早读课的时间让优秀学生充当小老师带读,以后慢慢轮当,赛教,赛读。为了尽快认识全班同学,为了能够帮老师发作业本,熟悉的面孔,陌生的汉字,要学的拼音,在班级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学生们都能快速地认识全班同学的姓名,并能通过这些姓名准确地读出了它们的拼音,甚至扩展至各学科书本名称等。时间之短,效果之好,方法之多真是难以言喻。一段时间后,把它有机地与学习汉语拼音联系起来,让学生由读一个词发展到读一个短语,由一个短语发展到一个长句,由一个长句发展到一个句群。如我们制作了以下几个词和短语音节,打乱顺序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摆一摆,读一读。“ lín duó ”“ hǎo péng yǒu”“jīng cháng”“tā men”“zài”“yì qǐ”“xué x픓h锓zhāng huì”有学生很快就发现了,于是其他学生不断地接着补充至“lín duó  hé zhāng huì shì hǎo péng yǒu, tā men jīng  cháng  zài  yì qǐ xué xí。”这种学习活动基于生活,源于身边,给学生带来的刺激颇大,使他们感到学习是一种有趣的活动,因此整节课他们都兴奋不已。

五、形成“变序”规律

在拼音教学中,“j、q、x”和“y”与“ü”相拼时,去掉“ü”上两点的规则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这个规则的讲解可以用故事的形式来叙述:ü是个懂礼貌的好学生,j、q、x和y都是学校的老师,ü每次遇见j、q、x和y都要脱帽行礼,脱了帽还读“ü”(从而避免误读为“u”)。同时可利用教具进行即兴表演: “我是ü,我是ü,见j、q、x和y要脱帽,脱了帽还读“ü。”“我是j,我是j”,“我是q,我是q”,“我是x,我是x”,“我是y,我是y”,然后分别带着大家读,特别是整体认读音节“yu”的读法更应注重加以引导,接着可以扩展到与其他声母相拼,以便对上述音节进行强化,并与之区分开来。另外,给音节正确地标上四声调也是拼音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我们这样进行教学:有ɑ找ɑ,没ɑ找o,没o找e,没e找i,没i找u,没u找ü,i、u并列标调总在后(如,liu和dui这两个音节的声调要分别标在u和i上)。但这两个规律,只能是教师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有意渗透,学生在自己的学习中经过仔细观察,通过大量对比才可以水到渠成地进行总结,最后才自然而然地形成规律。

六、实现“变序”迁移

这主要指拼音的拼读过程,先读韵母再读介母最后读声母,并把音节读的过程以活动课件的形式展示出来。让死的书本“动”起来,寓教于乐以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例如在教学“g-āng→gāng” “g-u-āng→guāng”时,我们准备了五个大小适当的纸盒。在第一个纸盒上的两面写上“刚”和“光”,在第二个纸盒的四面分别写上ɑng的四声,在第三个纸盒的一面写上u,在第四个纸盒的一面写上g。教学时,先出示ɑng的四声,再出示u,最后出示g,两个(或三个)纸盒相碰撞,表示声母g和韵母相拼,得出gāng(或guāng)。这里特别强调必须让学生从读汉字开始,再从后面往前面拼音节;从两拼音节逐渐过渡到三拼音节,最后直至直呼音节。实现拼音教学的第一次“变序”,并在一、二年级日常教学中不断进行强化训练,然后养成良好的拼读习惯,对此,应努力拓展儿童的识字途径:

1.日常生活——读书、看电视、玩电脑、喝饮料、逛商店、坐汽车、买东西、去医院……

2.学校生活——校园环境(校名、校训、标语、公告栏、各处标牌)、班里布置(课程表、值周记录、各项制度、《小学生守则》)……

3.節假日活动——庆六一、闹元宵、迎国庆、过春节……

4.主题活动——当小记者、办板报、故事会、表演课本剧、编写成长记录、参加比赛……

在二年级的下学期则应逐渐过渡到先出示韵母,再出示介母,然后出示声母,最后出示生字。我们制作了一个“快乐大转盘”,方便声韵随机组合,让学生练习快速直呼拼音。从而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拼读拼音的全能化、自动化,获得“活化”拼音的最佳教学效果和最高教学价值。

(作者单位:福建泉州市洛江区罗溪中心小学/福建泉州市洛江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猜你喜欢

韵母纸盒音节
拆装纸盒
纸盒里面捞小鱼
r(re)音节单词的拼读规则
拼拼 读读 写写
单韵母扛声调
浅谈韵母的内部结构分析
《湘水韵》及其编撰原理要点
看音节说句子
折叠纸盒
单韵母读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