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战略思维做好“一带一路”研究

2019-09-10于今

一带一路报道 2019年2期
关键词:战略思维一带一路研究

于今

摘要:“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推进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建设也亟待我们提高防控风险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无论从“一带一路”倡议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方面还是从“一带一路”倡议推进本身,都必须以战略思维加大对“一带一路”的研究,注重理论研究的全局性和系统性。

Abstract: As a systematic project,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should be pursued in the principlesof extensive consultation,joint contribution and shared benefits. Active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integrate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Meanwhile,it is alsoimperative for us to enhance the resilience against risks,and work to prevent and defuse major risks.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ituations ln pushing for the initiative andfor the better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itiative, it is important to ramp up our work in studying theinitiative, while focusing on the holistic and systematic features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關键词 Keywords》战略思维 一带一路 研究

(一)用战略思维研究“一带一路”倡议,要有宽广的眼界和世界视野,把握空间上的全局性,研究“一带一路”倡议是适应国际国内局势,把世界发展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战略的基本特征是系统性和全局性,其基本要求是看问题、做事情要胸怀全局,通观全局,把握全局,处理好全局中的各种关系,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关键问题。全局性表现在空间上,是指从整个大的系统上去把握全局,从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整个世界等大的系统上去纵览局势的变化。亚洲是世界多极化和全球化的中坚力量,要与相关各国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因此,用战略思维做好“一带一路”研究,首先就要研究“一带一路”倡议产生的国际国内背景,深刻理解“一带一路”的提出和发展是符合时代潮流、适应国际国内局势变化的产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爆发于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其深层影响至今仍在持续扩散,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世界各国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也在深刻调整,世界各国的发展形势依然严峻。中美“贸易战”背景下,面对美国对中国咄咄逼人的贸易施压以及特朗普政府加快推行的单边主义“围剿”,更应看到,“一带一路”倡议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发展潮流,致力于推进更加开放的区域合作和全球合作,维护世界自由开放型经济贸易体系的有力方案。“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促进市场的深度融合、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经济要素的有序自由流动,推动沿线各国在更高水平、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打造均衡、普惠的开放型区域经济合作框架。

(二)用战咯思维研究“一带一路”,要有历史眼光,把握时间上的全局性,研究“一带一路”是世界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战略的全局性不仅表现在空间上,还表现在时间上,是指贯穿于指导战略准备与实施的各个阶段和全过程,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和贯穿性。用战略思维研究“一带一路”,要求我们必须研究古代丝绸之路形成和发展的深厚历史文化根基。

为推进实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让古代中国的丝绸之路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以新的形式使亚欧非各国联系更加紧密,互利合作迈向新的历史高度,中国政府制定并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引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弘扬古代中国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国际经济合作发展新模式。总之,用战略思维把握“一带一路”研究,就是要清醒地认识和把握我国国情和国际局势,统筹考虑和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类规则,保证党和国家战略决策以及党和国家全部工作顺利进行,既不割断历史、又不迷失方向,既不落后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要充分认识到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的历史合法性、文化传承性与现实延续性。

2017年5月8日,“一带一路”图片展在联合国总部开幕   (新华社供图)

(三)战咯的一个基本特征是系统性。以战咯思维加强“一带一路”的研究,要用发展的、普遍联系的眼光,深刻理解“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关涉海内外、需要进行跨学科、多领域研究的系统工程。

从发展实践而言,“一带一路”实际上是沿线各国和地区经济发展实践的相互融通与转型升级。它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因此,“一带一路”不是空想,而是能给沿线国家带来经济实惠的国际合作倡议,是在坚持普惠原则的基础上,让沿线各国和地区都能在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获得最大利益,这样才能可持续地将此倡议贯彻落实。

从发展理论而言,“一带一路”的实质,是在达成国际政治共识基础上的区域发展观,是总结国内、国外发展实际,适应新发展要求的产物,其对内是继承发扬了新中国区域均衡发展、区域非均衡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四个阶段的发展观;对外则是在形成国际政治共识基础上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倡议。这种区域发展观,统筹和综合运用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类规则,可称之为“区域协同发展观”。

(一)不能用肤浅的、近视的眼光来看待和评价“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要着眼于解决长远发展中有可能产生的矛盾和问题。“一带一路”在平等的政治、经济、文化认同的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对于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国际性合作倡议,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不仅立足于当前,更是着眼于长远,任何所谓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只搞短期效应、短期化行为的,都是相违背的。

(二)不能用封闭的、保守的态度来开展“一带一路”的宣传工作,既要加强自我宣传的力度,也要加强海外传播的力度。要将“一带一路”宣传工作扩大到非沿线国家,加大海外传播力度,避免对“一带一路”自说自话式的宣传。切忌简单地将“一带一路”进行区域分割,要处理好沿线国家和非沿线国家之间的关系。

(三)不能用碎片化的、零散的方法来研究“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要用系统的、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一带一路”。“一带一路”不仅仅是关于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倡议,而且是关于沿线国家甚至世界更多國家与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政党以及国别、外交、外宣、宗教、法律、民族、民俗、文物、军事、安全、教育、民生、环境、互联网、大数据等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与合作倡议。各级科研院所、智库研究机构,尤其是高校应该突破单视角的理论学术视野,系统深入地从多学科、多领域对“一带一路”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建议开设“一带一路”研究专题,出一批有深度、有分量、有国际语境的理论学术成果。同时,各级各领域智库单位也要出产一批有重要价值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智库咨询报告。

具体而言,以战略思维做好“一带一路”研究,需要明确战略评估、风险应对与协同机制,并不断推动其合理化调整。

(一)明确“一带一路”建设的评估导向。

在确立“一带一路”建设评估导向的基础上,需展开针对“一带一路”建设的理性评估。这一理性评估,主要涉及时间与空间的维度。从时间维度上讲,对于“一带一路”建设的评估应当首先明确评估“一带一路”的时间范围,应当更多地注重长时段而非短时段的关注。从长远的发展与国际关系互动的视角阐释,至少需要考虑十年乃至更为长远的时间,作为评估“一带一路”的时间段设置。其原因在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项目,诸如基础设施投资与其他相关经济产业的投资,其本身需要更多的时间才可以明确其有效的收益。与之相反,倘若以短时间段作为评价“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时间段限,很可能造成脱离“一带一路”原本初衷与现实的评估。

从空间维度上讲,评估“一带一路”的空间范围,不应仅仅局限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关系,而应当顾及到“一带一路”在整个东半球的实施效应。此外,还应该明确随着“一带一路”的实施与不断完善,其对于我国对外交往所具有的积极效应。从全球经济与国际关系互动的视角阐释,针对“一带一路”的理性评估,应当明确其全球效应而非仅仅局限于欧亚大陆。

(二)构建“一带一路”风险研判及应对和区域协同机制。

1.在国内与国际协调层面,需要顾及更为全面而有效的整体审视。尤其是充分注重国家治理现代化、区域协同发展等相关积极变量所发挥的作用。同时,在具体协调过程中,考虑更加有效的协调机制——尤其是在外交、安全、国防、经济等部门。

2.在中国与沿线国家关系协调层面,需要更为有效的外交布局与更为积极的外交措施,以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关系变化作为重要背景——提升中国国家治理、政党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综合能力,以此推动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区域治理,以明确中国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3.在企业与公民的海外保护层面,需要注重更为有效的海外保护制度与相应的协调机制。其中,主要涉及国防、外交、安全等部门,也涉及相关安防企业的积极参与。

4.在持续性动力的构建层面,有必要考虑设立与完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领导机构而非协调机构。相应的领导机构需要具有必要的权力,尤其是能够约束与应对中央与地方政府在推进“一带一路”进程中的困境,并避免某些政策或客观环境的掣肘与制约。

5.在区域协同发展机制的构建层面。“一带一路”提出五年多来,一些省市为抢“丝绸之路起点”、完成招商引资工作,出现了恶性竞争的现象。中央要建立“一带一路”区域高级联席会议制度,解决“一带一路”区域协同发展中的顶层设计的障碍问题,提倡发展市场机制促弱变强为基础作用的适度竞争,必须遵循市场法则,同时,通过利益机制、政策制约和信息导向限制各区域间恶性竞争。

(三)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合理化调整。

基于上述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相关评估,我们进一步提出针对未来“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合理化调整:

第一,进一步推动包括亚投行在内涉及“一带一路”的经济合作与协调机制构建,提供更为积极而合理的经济支持。这并不意味着投入越多收益越大,而是意味着合理的投入,将带来有效的收益。应考虑为中国主导下的“一带一路”提供更为具体的实施规划中开展合理而有效的经济因素运用。否定将“一带一路”视为单纯的经济援助或过剩产能转移,而是将“一带一路”视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乃至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的开放性平台。

第二,对于中国外交,应当在评估现有“一带一路”实施参与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相应的外交战略与政策协调。其中相当重要的核心环节在于: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与中国领导下“一带一路”外交之间的有效协调及优化。即应考虑在固化中俄关系的基础上,助力“一带一路”向欧亚大陆内容的提升拓展;应考虑在稳定中美关系的基础上,稳定“一带一路”的外部国际环境;应考虑在推动中欧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助力“一带一路”的有效推进。同时,不能也不可能忽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关系的有效强化,这是推动“一带一路”自身进程的核心动力所在。

总之,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合理化调整,是基于针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现实与未来开展有效评估基础上的战略性举措,需要加以审慎研判。同时,还需进一步的研究与预测,以提供更为明确与细致的智力支持。

猜你喜欢

战略思维一带一路研究
新时代高质量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三重认识维度
中国战略思维谋的是百年大计(纵横)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徐光启科技翻译的启示
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思维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