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揉搓滚,涅一个进阶版龙猫

2019-09-10陈暑艳

放学后 2019年5期
关键词:面人龙猫面塑

陈暑艳

“面塑课开了3期,有的小朋友就连续上了3期。”长沙市天心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面塑大师陈金成老师告诉记者。面塑课这么好玩吗?记者带着好奇,来到了长沙市天心区文庙坪小学。

走进教室,记者就被眼前的一幕萌到了。孩子们围着两张大桌子团团而坐,认真地搓着手里五彩缤纷的泥巴,喔,不,面团。女孩子小心谨慎,紧跟老师步骤,务求模仿到位;男孩子有点粗枝大叶,边做还边念念有词。

记者忍不住也捏了一团橙色的面揉了起来,一下,两下,糟糕,粘手了。一旁的小男生发现了,指了指桌子正中的盘子。盘子里有两团乳白色的膏体,记者好奇地揩了一点,手指和面团立刻变得油腻光滑起来。

“这是什么?”“牙膏。”小男生笑得眼睛眯成了两条缝。

“这是发乳,初学者手指干燥,用这个做面塑能起到润滑的作用。”陈老师笑着纠正,“我刚拿出来时,他们都以为是牙膏。”

“这节课你们学做什么?”看来小男生肯定是老生,看着桌上示范用的龙猫面塑,记者明知故问。

“龙猫。”小男生头都没抬。

“你学了多久了?”“3期。”这下,小男生有点不好意思。

“你很喜欢面塑吗?你知道面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吗?”记者继续追问。

“如果是陈老师做的,他肯定做了两年!”“不,我觉得他早就放弃了,这应该是他和别人一起合作完成的!”小朋友们都不相信这么精美的面塑是陈老师亲自做的。其实,陈老师做这组面塑只花了两周时间!

“我从小就喜欢玩泥巴,面塑比泥巴更好玩,不但不开裂,还五颜六色,可以永久保存……”说着说着,小男生大声喊了起来,“陈老师,您不是说今天要给新生讲讲什么是面塑吗?我快讲不清了!”

“面塑,俗称面花、礼馍、捏面人等,是一种源自民间、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造型艺术。”陈老师一开口,教室里迅速安静下来。同学们的耳朵都张了起来,手却一刻也没停。

陈老师告诉大家,《礼记·月令》中记载“仲春之月,是月也,祀不用牺牲”,意思是这个月,不用动物作祭品,而用面或糯米塑成牛、羊、猪、鸡来替代,因此可以推断,面塑传承的历史已有3000年。如果从新疆土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面制人俑和小猪来推断,面塑距今至少也有1340年。南宋《东京梦华录》中对捏面人也有记载,那时的面人都是能吃的。

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了,同学们手中的龙猫都做好了。

“我的是进阶版龙猫!”胳膊上挂着三道杠的小胖子大声宣布。他做的龙猫胖乎乎的,头上还戴着个大大的巫师帽。

“我的是赌神龙猫!”学了3期的小男生给龙猫多做了一个骰子道具,看起来有模有样。

“我的是情人节龙猫。”“那我的就是光棍节龙猫!”“……”

小朋友们把龙猫们在桌上摆成一溜,然后站在桌子旁请记者合影。“我还要和我的作品单独合影!”“请给我的龙猫一个特写!”他们七嘴八舌地要求。

怪不得陈老师说,星期二,是他最快乐的日子。

非遗小课堂

Q:面塑和软陶、橡皮泥有什么区别?

面塑作为仪礼、岁时等民俗节日中的馈赠、装饰信物或标志,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已成为中华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是研究历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学不可忽视的实物资料。2008年,面塑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软陶源于欧洲,橡皮泥则是现代的产物。

面塑以面粉、糯米粉为主原料,以颜料、石蜡、蜂蜜等為辅料,安全无副作用,有的甚至可以食用。软陶是聚合物和无机填料混合而成的复合物。橡皮泥主要以碳酸钙等为原料,以液体石蜡为油性成分,与甘油等配制而成。

面塑比软陶和橡皮泥更易于塑形,其作品不开裂、不霉变,更容易保存。

猜你喜欢

面人龙猫面塑
面塑浓缩“百态人生”
龙猫
假如我有一只龙猫
捏个萌猪迎新春
孙空空 捏面人
方晔:浙江面塑文化“守艺人”
师徒恩怨
面人王
面人王
可爱的龙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