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雾凇》教学设计

2019-09-10田敏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9年6期
关键词:长堤雾凇雾气

田敏

一、初读课文,了解雾凇

1.导入语: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种自然现象。齐读课题,指导写好“凇”字。

2.初读课文,用最简练的语言说说什么是雾凇。

二、美读欣赏,认识雾凇

1.配乐欣赏雾凇的图片,师引导:看了这么美的雾凇,你想到了哪些优美的词语或句子。

2.出示文中词语并指导学生读好,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雾凇的美。

三九严寒   大地冰封

松花江畔   十里长堤

洁白晶莹   银光闪烁

千姿百态   琼枝玉树

【设计意图:这八个词语是全文内容的概括,设计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在对雾凇有了直观的感受之后,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

三、品读感悟,感知雾凇

1.美读第1、第3自然段,感受霧凇景观之美。

(1)课件出示课文第1、第3两个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准、读美。

(2)指导学生读好文中引用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并体会到作者运用诗句所表达的惊喜、惊叹的情感。

2.品读第2自然段,感悟雾凇形成之美。

(出示自学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读课文第2自然段。)

(1)把一段话读成一句话,找出这段话的中心句,想一想雾凇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2)把一段话凝练成几个词,读一读描写雾凇形成过程的几句话,想一想雾凇形成需要经历哪几个阶段。

(3)把一段话读成两个字,再读描写雾凇形成过程的几句话,抓住两个表示动作的词,品味雾凇的形成。

【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旨在训练学生将长文章读短,并能将文字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的能力。】

3.交流。

(1)抓中心句。

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第2自然段的中心句:“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引导学生抓住“严寒季节”和“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这两处,感悟雾凇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并相机板书:-30℃。

(2)凝关键词。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字,感知到雾凇形成需要经历三个阶段:水汽—雾气—雾凇。

(3)品两个字。

课件出示:“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

引导学生抓住“涌”字,结合“笼罩”“淹没”,体会雾气越来越大、越来越浓的景象。

课件出示:“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教师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指导学生理解“镀”的意思:工匠们一层又一层在物体表面覆盖金属的过程。

师相机启发:文中的这位工匠是谁?再读这段文字,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工匠?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体会到这位“工匠”的耐心、细致。

品读“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指导学生体会到这位工匠的神奇,从而感悟到大自然的巧夺天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为学生创设了与文本深层对话的情境,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了解雾凇的形成过程,激发起对雾凇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4.配乐朗读。

四、齐读诗句,美化雾凇

1.师引导:这位神奇的大自然工匠,一夜之间为人间奉献了这样一幅美妙的画卷,这真是——(课件再次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齐读诗句。

(作者单位: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琅琊台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猜你喜欢

长堤雾凇雾气
雾气一样的摆渡船
雾凇岛的“繁花”
失雾招领
山中雾气
水天月
忆(通韵)
湖心亭看雪
雾凇奇观
问客
当雾霭遮住了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