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乡村教育梦

2019-09-10刘红利

山西教育·管理 2019年6期
关键词:校长学校老师

刘红利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好老师要用爱唤醒爱,激发爱,传播爱!”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寄语,也被我奉为教育箴言。

我来自大同市云州区党留庄乡邢庄学校,是一名80后。19岁毕业的我,又回到家乡,当上了从小就梦寐以求的“老师”。时光荏苒,这一干,就是近20年。在云州区党留庄乡的多所农村学校里,哪里需要我就去哪里,从初中教师到幼儿教师,算起来,我也教过了很多学生。学生们说我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好老师,在我看来这是何等的荣誉与鞭策。现在,我也是党留庄乡邢庄学校当了不足一年的校长。我深爱着优秀的中华文化,并努力践行着敦伦尽分、修身齐家的中华美德;同时,家庭的和谐、家人的支持,也让我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所深爱的教育事业中。在我看来,学习成长是生命中最大的财富,所以,多年来,我度假的方式就是到全国各地学习提升。也就是在这些难得的经历里,去一次次观世界,并追求着属于自己的教育梦。越离开家乡,越热爱家乡,特别是面对家乡教育相对滞后的现状,多少次我深深地担忧,也常常思考:如何真正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如何也能让身在农村的每一个孩子在本应美好的童年里享受优质的教育。

现实总是充满考验。2017年9月,面对邢庄学校小学学生归零,仅余4名幼儿的艰难现状,一种越来越真切的尴尬和危机已不容许再回避,我面临着马上就可能真的没有学生可以教了的局面。两个月后,老校长退休,学校无人接手,在领导的谈话和动员下,我头脑一热,就走上了这“三个老师四个娃”的特殊学校的“校长”岗位。其实,起初我也是非常矛盾的,作为女教师,我知道这个选择意味着能够照顾家的时间更少了。但与其说是头脑发热,不如说是对教育阵地最后的坚守和捍卫。骨子里,我无法接受村庄里没有了學校的现实,如果没有人做,那么我来!

乡村教育需要寂寞坚守的情怀,也需要奔走呼号的执着,我选择了后者。面对常人眼里几近绝望的教育困境,置身于生我养我的挚爱家乡,我看到的更多的却是希望的春天。我恨不得联合起全世界能够联合的一切力量来挽救学校。面对学校的门庭冷落,我开始迈出校门,深入老百姓当中,走访每一个家庭。回想起刚开始时铺天盖地的不解与指责,那是我最难熬的一段时光。同事说:“算了,红利,这又不是你一个人能改变的事,何必自己找气受。”说真的,我也有被气哭的时候,但我没有当面流过眼泪,我总是调整自己,忍耐、接受,心想:家长只要还愿意和老师搭话,哪怕被骂,学校就是有希望的。看到还有很多老百姓虽然家庭困难,却又只能花高价钱把那么小的孩子送到外地学校的现状,我暗暗下决心:无论多难,一定要把学校重新办起来!我深知,学校回流一个孩子,就相当于脱贫一个家庭,就能减少一对空巢老人的守望。

农村学校条件的确相对艰苦,但我告诉自己要自得其乐。就拿用水来说,院子里仅有的一口井上挂着一个水龙头,一到冬天,提水时非常困难。握着冰冷的井绳,我给这件事赋予新的意义:就当这是拍电影体验生活吧!总之,我默默接受现状,并想尽办法不断改善。在一点点艰难的坚持中,学校也发生着不易察觉却充满希望的变化。

接下来,开学一个月后,学校留住了之前也准备要离开的4名幼儿,并第一次迎来了一名新幼儿的返校,这意外的惊喜给大家带来了无限的信心。借此机会,我引领老师转变观念,努力提升课程品质,师德师风也逐步扭转和树立起来。在奔走呼吁中,邢庄村委会最先给予了学校更多的支持。村干部与学校一起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说服孩子返校,并郑重承诺逐步改善办学条件。现在我还能想起一位父亲,说到孩子小小年纪外出求学时,原本倔强麻木的脸渐渐有了松动,眼里泛起泪光。渐渐凝聚的村风,也在消极放弃和积极争取两股力量的博弈中,带来了教育信心的逐渐增强。到2017年底,又有几名大一点的幼儿陆续返校,学校幼儿数突破十人。这一成绩的取得,给了我们这支摇摇欲坠中坚守教育阵地、渐渐觉醒的团队以无限的信心。2018年新年,学校向历届校友代表、村里流失在外的孩子家长、村委会、中心校领导、城市里热衷公益的家庭代表,以及所有关心学校的人共同发出邀请,举办了“放飞梦想”的新年联谊会。带着满满的爱,老师、孩子们和爱心家长一起,提前把校园装点得如同童话世界。当大家盛装来到学校时,很多人都感慨:不知道已经几年了,学校越来越变得空荡荡,几乎再没有看到这样朝气蓬勃、热闹欢乐的场面了。这样,多好!在不足50平方米的教室里挤了男女老少近百人,很多人还站在门口。精彩的城乡联谊带来了久违的欢乐,在彼此的祝福与感恩中,爱在流淌。后来,大家在校园里手拉手唱着新年歌,一起许下最美好的愿望。那一天的太阳分外温暖,我看到,很多人的眼里闪着一种叫希望的光。后来,很多村民们都说:这下,就看这个新校长的了。

也许是因为大家喜欢上了这种过节般的感觉,也许是我不懈的坚持换来了更多的力量,也许是这所艰难的学校不能再等了。2018年1月24日,农历腊月初八,学校再一次像过节般热闹非凡。在多方呼吁下,学校联合各方力量,举办了“邢庄村振兴教育社会助力公益行”活动,县乡村各级领导、大同市教育专家、周边几个村的家长村民、爱心义工等近千位各界人士现场参与活动,在严寒的冬日里共同助力教育。在这个原本沉寂的村庄里,消息不胫而走,活动也得到了新华网、今日头条、朝闻三晋、大同日报、大同晚报、大同电视台以及网络自媒体等多家媒体的关注与报道,不到两天时间,关注网络的人竟达到了二十多万,“农村教育流失严重亟待关注”成为热议话题。看到这个数字,我也非常惊讶,仿佛感受到几十万颗同胞的心在关注着我们这所不起眼的学校,莫名强大的力量奔涌而来。我这个才做了几个月的校长,就得到了大家分外的鼓励,还被冠以“最美校长”的称谓。说实话,在此之前,我还一直不太习惯,不好意思被称为校长。但从那天之后,我在内心郑重地告诉自己: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项使命,一定要把这个“最美校长”诠释出真正的意义!

2018年新学期,邢庄学校也真的迎来了教育的春天,近60位孩子返校就读的可喜成果,是当地农村教育振兴的一个奇迹,同时更是邢庄学校的一个崭新起点。面对孩子们那一张张真诚的脸,一个个撒着欢儿跑到我的身边,我确信:这是真的!这就像上天给我的最好礼物,让我在无比感恩中倍加珍惜。多少个日日夜夜付出的辛劳一扫而光,内心只有一个字:值!

学校才刚刚起步,办学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已习惯并享受着每天的起早贪黑、到处奔波。把工作带回家,工作到半夜12点更是常事。在我的字典里,没有假期。也有人問我,这么多困难,你是怎样解决的?我想说:当你真心对待自己的梦想时,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就拿最难解决的缺老师问题来说,领导从中心校协调老师、大学生支教老师,甚至社会上的义工老师……在我眼里犹如“天兵天将”般及时赶来,组成了一支充满爱的“最美教师”团队。其实刚开始,也有老师对我说:“红利,哪有你这么傻地干工作的!”但后来,大家都一起默默地这样做了。我发现,其实每个人都有这样傻的一面,只是越是纯净有爱的地方,傻得越彻底。就这样,一所欣欣向荣、充满希望的学校正在不断蜕变中向前发展。2018年“六一”期间,学校又迎来了一大喜事:面对周边村庄的孩子们来校就读交通不便的需求,在邢庄村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云州区第一辆乡村最美校车驶进学校。孩子们欢呼雀跃,老百姓夹道欢庆。

学校不仅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在一个地区中,它还是教化一方的阵地。在大同市及我所在的邢庄村,我参与和发起了多场公益道德大讲堂活动,以及敬老孝亲、扶贫助学、公益义诊、文化交流等活动,不断唤醒更多人的道德回归。我深知:扶贫先扶智,扶智先扶志。这第一个智是智慧的智,第二个志是立志的志。我带着孩子们走进了繁华的城市;同时,城市里的孩子们也走进了这个美丽淳朴的村庄。一张张亲手制作的连心卡片,一本本凝聚祝福的好书,架起了感恩与爱的桥梁。

2018年暑假期间,学校又发生了更多可喜的变化。一方面,周边村又有很多流失在外的孩子们也回来了;另一方面,学校办学条件也在各级领导、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得以进一步改善,原有教室改造、新教室、厨房、宿舍、室内卫生间的新建……各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在师资方面,新特岗教师的到来给这所充满希望的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我深知,一所高品质的学校离不开校长、教师的持续成长。利用假期,我们也参加了各种学习研修活动,在与全国各地及我区教育工作者的一次次学习交流中,勾画着学校更加美好的未来。

面对前路,我的心中不止一次地描绘着越来越清晰美好的教育梦:打造一所独具特色的融国学文化与自然环境于一体,优质教育与特色教学于一身,集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力量及爱心公益人士联合助力、共同办学的最美学校,献给家乡的孩子们一个天堂般纯净美好的教育净土,也为广大困境中的农村学校寻一条出路。这个梦想可能还很遥远,但于我而言,真的是魂牵梦绕,做梦都在想,不管它当下能否实现,我已经活在这个梦想中了。

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双脚踩在家乡的热土上,是踏实的,更是幸福的。也许有的人看到的只是她现在的荒芜,而我,却看到了无限美好的未来。在追求最美教育梦的这条路上,我愿与更多志同道合的追梦者一起,同心同德奉献、矢志不渝奋斗,勇于担当、善于作为,改革创新、善于发展,为了我们乡村教育的振兴,哪怕倾注我一生所有的精力,也要书写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人生篇章!

(作者单位:大同市云州区党留庄乡邢庄学校)

猜你喜欢

校长学校老师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学校推介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