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领顶劲”练法浅探

2019-09-10曾英

体育风尚 2019年9期
关键词:中轴中正太极拳

曾英

摘要:“虚领顶劲”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所在。必须要从太极拳对身体各部分辨证统一的技术要求和互为因果的关系中察悟何为“虚领顶劲”,必须要从太极拳“阴阳互济”的本质特征中探究“虚领顶劲”的成因,以探求其练习方法。

关键词:太极拳;虚领顶劲

“虚领顶劲”作为太极拳技术要领的第一要义,历来为练家所重视。名家对其说法各有所论,如“虚灵顶劲”“顶头悬”“精神提得起”“神贯顶”等。对其描述也各有所喻,如“辫系於樑”的“悬空”之说,“绳系百会”的“上提”之说,“头顶满水碗”的“上顶”之说等。然名家所论言简意赅,名家所喻也是对“顶劲”的各自体悟或感觉,难以明其义知其法。若对其论望文生义,以其喻当其法,则练之大谬。必须要从太极拳对身体各部分辨证统一的技术要求和互为因果的关系中察悟何为“虚领顶劲”,必须要从太极拳“阴阳互济”的本质特征中探究“虚领顶劲”的成因,探求“虚领顶劲”的练习方法。本文结合太极拳的“形意气神”,对“虚领顶劲”及其练习方法试作粗浅探讨:

一、顶平颈直,竖项以虚

拳经“立如平准,顶是准头,故云顶头悬”。要做到“顶是准头”,头部的“形”和“意”就必须做好三点:第一,下颌微收,眼光前视75度左右,使玉枕骨自然上领并与大椎形成对拉,以牵伸舒直颈椎,头顶百会就会自然平正。做到顶平颈直,呼吸平稳顺畅自然。第二,颈部不可僵直,自玉枕骨以下颈椎骨节和肌肉都要向下放松,若有似无,有虚无感,以利气机“顺项贯顶”。第三,在意念上要“定住”百会穴的水平位置不动,切不可有任何“上提”或“上顶”的想象。做好这三点,头顶自有不领而领的“悬”之意。

二、领自沉出,“中轴”为要

太极拳要求动作既要轻灵又要沉稳,轻灵是领劲使然,沉稳是松沉而至。若然只有领劲而无松沉则飘,只有松沉而无领劲则懈,此仍练拳大忌。要解决顶劲与松沉这对矛盾,做到轻灵之中不失沉稳,沉稳之中又具轻灵,就必须要遵循太极拳的一个重要法则,即“不丟顶”。只有在“不丟顶”的前提下才能做好逐节向下松沉。同样,也只有在“不丟顶”做好松沉的同时,才会自然而然有了领劲。领劲上升为阳,松沉下降为阴,“阴阳相济,互为其根”。所以松沉的意义不仅仅是使动作做到沉稳。而且是产生领劲之源。在松沉上下功夫,松沉的越好,领劲的程度就越高,这就是“虚领”。由此而论“顶劲在脚”不无道理。

“虚领顶劲”对做到“立身中正”的重要作用在此无需多述,但两者同样是相互制约且相互依存的因果关系,后者做不好也影响前者。“立身中正”的关键是要“以腰为轴”,即从百会到尾闾这根无形的“中轴”。而要练出这根无形的“中轴”的关键是要做到“尾闾中正”,与百会不偏不倚同步旋转,而且顶上百会要有“领旋”之意。这与“虚领顶劲”有莫大的关联,古人云“尾闾中正神贯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另外还要解决好“松肩坠肘”、“含胸拔背”、“开胯圆裆”、“中定”等等问题,一处不到,处处不到。练出“中轴”,方可更为深入感悟到“虛领顶劲”的意义和作用。

三、督升任降,气至於顶

太极拳是一项意气运动,“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虚领顶劲”则是气机运行的状态及所达到的层次。内气运行的主要路线是顺督脉而上,沿任脉而下。上下二气交替循环即为“周天”。内气自尾闾提升到背脊至大椎,一路由大椎经肩井达於与手指;一路由大椎经玉枕上至百会,即为“顶劲”。因此,太极拳的“虚领顶劲”,实际上是太极拳在行功状态下内气运行至百会使然,也就是通常说的“清气上升,浊气下降”的结果。

四、精神提起,神领意随

拳论:“尾闾中正神贯顶”,“灵通于背,神贯于顶,流行于气,运之于掌”。何谓“神贯顶”?拳论上与之相近的说法是“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

太极拳一层功夫一层理,未及“神明”便无从知晓什么是“神贯顶”。能否作这样的揣测:在冷兵器时代,太极拳作为“显非力胜”的搏杀术,必然要重视和练好“虚领顶劲”,使全身达到“轻灵圆活”“活似车轮”“满身轻利”“无迟重之虞”的要求。体现在精神和意识层面,则是太极武者在“神”和“识”上的高度感知和灵敏,是在精神和形体中“一触即发”的潜能或说是本能,是在临战状态下精神的高度集中和意识的高度专注。因敌而动,具有“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敏捷和“灵机一动鸟难逃”轻灵,具有“心如火药手如弹”的威力和“冲天之雄”的凛然豪气。由此可见,精神和意识在“虚领顶劲”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而今习练太极拳更多的是注重其养生健身功效,“虚领顶劲”既是先圣们练出的境界,也是项重要的技术要求,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所在,同样需要“精神提起”和意识的专注。弄清“虚领顶劲”之所以然,这是一个长期善练善悟善觉的习练过程,需要的是明理晓法懂拳,需要的是身证体悟黙识揣摩。验证拳理,知行合一,从而不断提高太极拳习练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宗岳《太极拳十三势行功解》.

[2]杨澄甫《太极拳十要》.

[3]杨澄甫《太极平准腰顶解》.

猜你喜欢

中轴中正太极拳
无题(3)
如果你只能拥有一支脚架 旅行\风光\微距通吃的曼富图Befree GT XPRO实测
魏晋时期的中正品评与考察乡论
短小便携,迷你稳定
“C”“S”方孔中轴互换
“中正纪念堂”存废成岛内话题
光影视界
多面能手百诺GoTravel GC268TV2三脚架
42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传人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