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失群的Amanda

2019-09-10王宇昆

读者·原创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微信工作

王宇昆

Amanda以为自己胜券在握了。在面试过后的第二天,她悄悄发消息给那个自己认识的HR,对方说部门的总监挺喜欢她的,如果不出意外,签完字后下周就可以发offer了。

Amanda在微信的这头小小欢腾了—下。对方给了一个她的目标薪资范围内的待遇,她退出微信前还有点儿后悔,当初应该把薪资范围的底线定得再高一些的。晚上她约了自己的小姐妹一起出去吃蛙,这也是她自从离职以来,除了面试之外,第一次好好打扮出门。

现在想想,大概多亏了我在她那条加了浓厚滤镜的蛙锅“朋友圈”下点的一个“赞”,才知道原来这平淡如水的生活也有汹涌的瞬间。点了那個“赞”之后半个小时,某位前同事找我聊天,我才得知Amanda前一周正式离职的消息。

“为什么啊,老板不是很喜欢她吗?”

我在微信这端感到诧异,按照我的观察,老板对于Amanda的工作能力可是赞赏有加的。她的策划案写得漂亮,连页眉页脚都精心修饰过。她也非常懂如何讨老板欢心,每次下午茶时间,总是抢先把老板点的那份奶茶或者咖啡送去办公室。

“老板也不傻好吗?能力这种东西,日久天长,大家都能看到的。”

同事的回答还是没能抑制住我的惊讶,我从对方的只言片语中拼凑起这件事的完整经过,大概是因为某个原因,老板想要派Amanda到其他城市,Amanda不答应,想故意提出离职来让老板回心转意。结果不料弄巧成拙,老板不仅没有放弃调派Amanda,反而应允了她辞职的请求。

Amanda走的那天,她发了一条“终于解放了”的微信“朋友圈”,所有同事可见,唯独屏蔽了老板。没有人知道她的用意是什么,大家也懒得去猜,只是默默看着她在工作群里简单告别后,安静地退群离场。

Amanda心里或许明白,她离场的那一刻,这世界上有一群人在庆祝。

我刚进公司的时候,Amanda给我留下了一个很热情的印象。我的电脑无法使用,她主动跑去技术部帮我询问解决办法;她拖着凳子过来跟我讲这讲那,告诉我在这个公司里应该注意的小问题、小细节。

那时候因为我刚来,Amanda带着我做一些项目,她像个小导师似的,分配我做这个做那个,帮我指出每项工作里的小问题。我多少是怀着一些感激之情的,毕竟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难得有一个人愿意这样带你。

然而这种好感没有维持多久,便伴随着一些让人费解的事情逐渐瓦解。

比如,Amanda会把自己不愿意做的活儿以老板的名义推给我;比如,Amanda成功套出我的税前工资,扬言要帮我向老板争取提高工资;还比如,她总是吹嘘自己过往的留学经历,说自己会多国语言,可她却连一些基本的英语单词都不会拼。

在某次发布会的现场,我们团队成员前去布置会场、彩排。大家都是两两组队合作,唯独Amanda独自一人在那里忙活。处理完手上的活儿,我想要过去帮Amanda整理—下物料,闲聊的工夫得知她曾经在某大型外企工作过,拥有相当风光、令人艳羡的工作经历。她一边整理着,一边讲自己的宏图大志,说自己辞职前已经是经理职位的候选人了。

她问我一些留学的生活情况,转而回忆起自己留学时常去的一个酒吧,怀念那才是她真正向往的自由人生。

Amanda的确有着不错的表达能力,如果只是第一次见面,会让人觉得这个姑娘有几把刷子。这大抵也是老板所称赞的她的能力,每次项目会议上,Amanda滔滔不绝之后总能收获老板欣慰的笑容。那时候,我心里还不明白,原来我和Amanda走得太近,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Amanda其实不胖,却总是在减肥。午饭不吃,一个人沿着楼梯下去,和团队里往餐厅走去的人们背道而驰。原以为她是个为减肥而歇斯底里的人,后来发现其实那个落寞的背影之后另有隐情。

“啊,我以为你们两个关系很好呢,看她总是往你那边跑。

“她经常拿老板压别人,把自己的活儿推给别人做,做好了功劳归她自己,做不好就是别人的错。

“你真是‘傻白甜’哦,她问你工资,你就老老实实交代了,不知道薪水是个人隐私,要对外人保密的吗?她以为她是谁哦,她不过是个刚入职半年多的普通员工,还能帮你要工资?

“她那些留学故事说了八百遍了,去日本待了两个月也算留学了,厉害厉害。”

当饭桌上一句句揭开谜底的话朝我抛来时,我才意识到,在这里,Amanda是不被大家待见的。准确点儿来说,我和Amanda的热络,让大家也渐渐与我保持了距离。

在听到有关Amanda的那些往事和八卦时,我忽然觉得有点儿庆幸,庆幸自己及时在羊群中发现了失群的那一只,从而让自己与其他同类保持在安全的距离中。但当我吃完饭看到Amanda-个人趴在桌子上的背影时,我又感到一丝悲伤,悲伤是因为在我看到那只失群的同类时,下意识地选择了拉开与她的距离,让她又变成一个人。

后来某次我没有和同事一起去吃饭,下楼去便利店买咖啡的间隙,看到Amanda-个人坐在窗户前啃着个饭团。

我问她:“今天没有减肥吗?”

她摇摇头。

我又问她:“那你怎么不跟大家一起去餐厅吃啊?”

她沉思几秒,像是用力想出来了一个理由,再不缓不慢地告诉我:“我嫌餐厅的菜都太油了,不好吃。”

“你要小心啊,不要让她觉得你是个软柿子,这样你就遭殃了。”

某位同事的善意提醒,让我逐渐对Amanda心生防备起来。那些有关她的不好的历史往往都是听过就罢,直到某天,老板忽然找到我,说希望将我和Amanda的工作内容调换。也恰好因为这件事,我才听说她一直在跟别人散布“我特别想做她负责的工作内容”这样的信息。

因为老板的喜爱,加上她出众的表达能力,老板很快有了决定。也是因为这件事,让我对她残存的最后一些好感彻底瓦解。

我开始像羊群中的其他同类一样,和她保持遥远的距离,但仍旧维系表面的和平。不知道从哪一刻开始,当我和同事们吃完饭回来,再次看到她落寞的身影时,内心已经不再有任何波澜。甚至在一些茶余饭后的议论中,得知原来Amanda口中“非凡的工作经历,差点儿要升任经理”不过都是她的谎言,实际上她是被前公司辞退的。具体原因无人知晓,但大家似乎都不约而同地認定为“她的伪装被识破,自然也无法再继续待下去”。

几个曾经被她“挪用”过工作成果的同事说,Amanda的工资是同级别员工中最高的。当一个人的能力和薪资不成正比时,自然会受到他人的不解和质疑。

但这种不成正比之所以成立,正是因为“老板的认可”,也正是因为“老板的认可”,才让我在得知老板对于Amanda的主动离职没有任何挽留时,内心无比惊讶。

“她接手你走后的几个项目,策划案做得很漂亮,但‘落地’起来效果尴尬。老板也有所察觉,而这时候恰好另一个同事又做得很好,所以对比很明显。”

同事给我的这番回复,似乎才让我彻底明白Amanda离开的原因。

老板其实很清楚大家对于Amanda的看法,只不过他一直在给Amanda机会。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机会你都没有抓住,就算你再会粉饰、再会美言,最终也会被放弃的。

不知道为什么,当我知道这个原因后,我的内心没有任何其他的情绪,反倒像一个旁观者,只剩下平静。

或许,离开的Amanda就像一面镜子,某种程度上我也在试图通过这面镜子审视自己。

胜券在握的Amanda在离职后,最终还是没有收到那家公司的offer。我是怎么知道的呢?因为在决定录用新员工之前,每家公司会进行适当的背景调查,而做背景调查的那位人事人员恰好就是我们公司某位同事的朋友。

Amanda的新简历迅速在前同事之间传阅开来,大家纷纷惊叹于Amanda的表达能力和总结能力。原本属于其他人的项目成果,在这份漂亮的简历里,都变成Amanda一个人的果实。

这其中也包括我的。

当我看到我竭尽全力做的两个项目最终在简历上变成由Amanda一个人策划、监制时,我在手机屏幕前禁不住笑了一声。

那个瞬间,我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因为什么而发笑。

是因为Amanda这个人,还是因为这种荒唐的事竟然也会发生在我的生活里呢?

这份简历背后藏匿起来的真相,最终让那封决定发出的offer被收了回去。Amanda怎么也搞不清楚这其中的原因,但是她知道,自己那位HR朋友所说的“组织架构临时调整,这个岗位被拿掉了”不过是一个用来掩盖真相的借口。

想到这里,忽然间我的内心涌出一些感叹。

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事情是被谎言包裹着的,当撕开谎言的包装发现真相时,人生的本质最终会像刮刮乐一样,被刮掉的灰色涂层随风飘散,渐渐浮出答案。

那些卓越又令人赞叹的过往和历史,如若没有真实的地基,即便是一场温润的细雨,或是和暖的微风,也足够将其震荡得支离破碎。

那份简历我后来悄悄地下载了下来,保存在我的电脑里。尽管我没有再去打开它,但也没有想过删掉。或许它就像这位短暂在我的记忆中停留过的Amanda一样,成为我的职业生涯甚至可以说是我人生的一面镜子。

透过这面镜子,我希望看到的是一个踏实认真、真正用努力和勤勉去赢得青睐和掌声的灵魂。

猜你喜欢

微信工作
不工作,爽飞了?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