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习作赢在起步

2019-09-10张小琴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9年7期
关键词:学段课标要素

张小琴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对于学生来说,习作重在激发兴趣,虽然第一学段的学生已经开始接触“写话”,但真正开始写整篇文章还是从三年级开始。比较统编本教材与其他版本教材,无论是编排内容,还是习作指导,都有了较大的变化。笔者以统编本三年级上册习作教学为例,通过与课标、学段、目标对话,有效提升学生习作水平,以便让学生真正赢在起步。

一、与课标对话,准确把握课标理念

课标是教材编写的主要依据,只有吃透课标,才能站在更高的层次理解编者意图。教材编者在准确把握课标理念的基础上,将第二学段的习作目标有序落实到四个学期之中。而对于三年级上册的习作教学,重在安排以下内容:

1.体验习作快乐

课标要求学生“乐于表达”。由此可知,对于教学来说,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研读统编本教材,其首要任务是鼓励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教学时,将学生之间的习作交流有机穿插其中。比如《猜猜他是谁》这一习作,教材建议“写好之后,读给同学听……”

2.突出自我体验

当前教学强调学生个性阅读。对于学生习作表达来说,重在抒发个人看法、叙述故事、表达观点,因而更要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便于激发兴趣,推促其乐于表达。课标明确要求:“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针对第五单元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来说,则是要求把学生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或者感受最深的写下来。

3.强调新鲜刺激

小学生思维较为感性,越是新奇的事情,越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因而针对学生习作,尤其是起步阶段,更要突出新鲜刺激。课标指出:“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而统编本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并且将其新鲜词语运用在具体习作与练笔之中。

二、与单元对话,精准理解编者意图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编者将相应的习作训练放到具体单元之中,其目的在于将阅读要素与习作目标有机地融为一体,借助阅读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针对习作教学,教师不仅要与习作内容对话,更要与单元进行对话,便于整体理解习作目标,帮助学生的习作训练形成序列,继而实现其水平提升。以第六单元为例:

1.从单元要素来看

结合单元提示进行分析,可以从中发现其阅读要素是 “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习作要素为“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从中可以看出,其阅读要素与习作要素是紧密相连、相互促进的。编者目的是实现从扶到放,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方法,在习作中进行实践。

2.从课文提示来看

《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主要是借助“泡泡”进行提示:“我发现这段话是围绕一句话写的”,其目的是让学生从中学会构段技巧,便于将其景物写具体、写生动。与此同时,其课后小练笔也是要求学生围绕一句话写一段话,课后习题也有“从下面的图中选择一幅,写几句话”。因而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重在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所学,积极将其构段技巧运用到练笔之中,可以是“总分”,也可以是“分总”,或者是“总分总”。

3.从单元习作来看

以《这儿真美》为例,重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引导他们搜集素材,激發习作兴趣;第二部分,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试着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围绕一个意思写”;第三部分,举例部分总起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尝试习作。

4.从交流平台来看

这是对单元习作要素进行的提炼、巩固,针对这一单元,主要是通过对话验证单元要点。首先是揭示规律:“一段话的开头就表达了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开头这句话来写的”,接着进行补充:“这样的句子也可能在一段话的末尾或中间”。

三、与目标对话,细化落实课堂教学

对于习作指导来说,目标要适中,过低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过高则会让学生失去兴趣。统编本三年级上册习作目标是适合学生习作发展的,与其习作目标进行对话,发现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学生心理

习作的主体是学生,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内心需求,懂得学生所思所想,才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之前学生之所以怕习作,最根本原因就在于习作指导脱离了学生实际。统编本教材注重学生生活体验,便于激发他们写作兴趣。如,《猜猜他是谁》重在通过描述儿童游戏,照顾他们内心需求;《我来编童话》重在鼓励学生发挥想象……

2.关注学段过渡

对于第一、第二学段来说,三年级上册是从第一学段“写话”过渡到第二学段“写作”的关键时期。针对《猜猜他是谁》这一目标是“选择一个同学,用几句话或一段话写一写他”,由此可知,其习作没有内容可以写“几句”,如果有话写,也可以写“一段话”。从中可以看出,习作要求相对宽松,有效降低了习作难度,便于消除学生对习作的恐惧。

3.关注段落训练

段落是习作的基础。写好习作,前提是写好段落。对于习作训练来说,第二学段重在写“段”,为其第三学段写好“篇章”奠定基础。统编本三年级上册习作目标,都是围绕段落训练进行的。比如“续写故事”要求续编故事结尾,而对于第六单元来说,整个单元要素都是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从课文提示到课后习题,再到习作训练都是进行构段训练,即“总分”或者“分总”构段模式。

4.关注习作修改

好习作是修改出来的。统编本教材注重学生习作修改,第三单元《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这一内容中,要求学生“学习下面的修改符号,并试着使用这些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且讲解基本修改符号,在其习作中要求学生用学过的修改符号把有明显错误的地方改过来,旨在引导学生学会自我修改。

四、与指导对话,有效提升习作水平

对于学生来说,“怎么写”更为重要。研读统编本教材就会发现,其习作的教学目标与指导内容都非常明确,其目的是在“写什么”的基础上解决怎么写的问题,以《我来编童话》这一习作为例:

1.重在解决“写什么”

开篇直接提出本次习作主题,用三组词语进行呈现,并提示学生:“看到上面这些词语,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故事?发挥想象,把故事写下来。”这里不仅指明了习作内容,还具体提供了习作素材与方法路径,在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同时,还有效降低了习作难度。

2.重在指导“怎么写”

对于写作思路,教材不厌其烦地通过问题引领、逐步提醒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创作。针对“故事里有哪些角色?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是在哪里发生的?他们在那里做什么?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等进一步研读,发现这些问题可以指明了童话创编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与故事的情节。

3.重在渗透“怎么改”

统编本教材把修改放在了重要位置上。针对这次习作,教材也明确提出了修改意见,即“写完以后小声读一读,看看句子是否通顺,然后分小组交流各自写的故事”。由此可知,统编本教材不仅关注教法,还突出学法,其目的是让学生的习作有话可写,并且有章可循。

相比以前的教材,统编本教材不仅强化了习作与阅读之间的关系,而且还强化了目标落实与方法指导,便于教师操作,便于学生学习。从教材编撰来说,这是一次质的飞跃,从学生习作来说,能让他们真正赢在起步。因而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编者意图,用好教材,帮助学生在习作上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师范学校第三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猜你喜欢

学段课标要素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转化策略”在课标卷选考题中的应用途径探析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