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问题”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2019-09-10高文霞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9年7期
关键词:主问题课文内容火柴

高文霞

在阅读教学中运用“主问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动力,盘活学生的阅读能力,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通过“主问题”,阅读教学变得更具开放性、探究性,课堂也更具弹性。在阅读教学中运用“主问题”,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教学的旨归。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呢?近年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主问题”,搭建学生的阅读支架,有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探究。

一、生成“主问题”,激发学生阅读动力

有了问题,思维就有方向,就有动力,就有创新。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笔者立足于学生的已有经验,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动力。通常情况下,笔者会让学生在初读文本时提出自己的问题,再将全班的问题聚集,提炼出“主问题”,这样,“主问题”更能指向课文的中心,指向学生阅读心脏。

教学《为人民服务》一课时,学生先在小组内提出各自的问题,然后经过小组交流,形成小组内“最有价值的问题”。经过梳理,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1)张思德的为人民服务体现为哪些内容?(2)毛主席所说的为人民服务指的又是指什么?(3)我们曾经学习过的课文中,还有哪些人物表现了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格?(4)当下,作为学生的我们,哪些行为是为人民服务的行为?这些问题,有些直指课文,有些关照学生生活,有些指向学生曾经所学过的课文内容。在这些问题中,我们确定将第二个和第四个问题作为主问题,因为,这两个问题,一个指向历史,一个指向当下,具有丰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用这两个问题,让学生深度交流、研讨,就能深化学生对“为人民服务”内涵和宗旨的认识。“主问题”牵涉全篇课文“脉络”,在“主问题”驱动下,通过联系实际生活、所学知识,学生对“为人民服务”的内涵进行探究,獲得了深刻体会。

二、深化“主问题”,盘活学生阅读能力

“主问题”是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发动机”。“主问题”能将课文中的一连串内容拎起来,能激发学生在课堂中深度参与的积极性。深化“主问题”,能盘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与写作形式形成独特感悟,对课文的解读、认知沿“主问题”一路攀爬、螺旋上升,从而逐步深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深度理解。

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有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老师,课文为什么不写小女孩擦燃第一根火柴就看到了奶奶?”应该说,这是学生阅读课文后产生的一个真问题,因为学生对文章反复描写小女孩擦亮火柴产生了一种重复感。由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对情节之间的关联缺乏认知,因此对课文内容就产生了一种累赘感、冗余感。为此,笔者深化“主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小女孩每一次擦亮火柴后看到了什么?可否将每一次擦亮火柴后的景象换一换?几次擦亮火柴之间有什么联系?小女孩渴望得到什么?……通过对“主问题”的逐层深入,将学生探究触角引向课文中心。在阅读探究中,学生不仅能感悟课文内容,还能体会到安徒生童话的写作特色,体会铺垫的力量,深入理解童话“反复铺垫”“幻觉铺垫”的结构特色,这样,学生的阅读就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教师对“主问题”的深化,不仅让学生在阅读中知其然,更让学生在阅读中知其所以然。因为知其然,所以能把握课文内容和写作形式,这是一个对课文阅读逐步深化、内化、活化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阅读思维,提升学生阅读品质。

三、延展“主问题”,开阔学生阅读视野

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生成“主问题”,深化“主问题”,还要延展“主问题”。延展“主问题”,能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从某个视角看,“主问题”不仅构筑了学生阅读平台,还为学生深入阅读提供了前行的“指明灯”,是学生课外阅读前行的“航标”。

如短篇小说《刷子李》选自冯骥才先生的《俗世奇人》。在教学中,笔者根据小说三要素中的“情节”预设“主问题”——小说的情节有怎样的特点?(一波三折)作者是怎样写的?(通过曹小三心理活动的一波三折来表现的)这样的“主问题”,不仅让学生理解小说的内容,更理解了小说的形式。在引导学生对“主问题”进行探究后,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将学生的阅读从“单篇”走向“群文”,从“课内”走向“课外”。通过延展“主问题”,让学生比较阅读《刷子李》与《张大力》,从中梳理出两篇小说在情节上的共同特点,都是“一波三折”,进而深刻理解“作者为什么让情节一波三折”(塑造人物、表现主旨、给读者想象空间、平中见奇等效果),进而,引导学生走向冯骥才先生的《俗世奇人》的整本书阅读。如此,通过延展“主问题”,打通课内外通道,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课外阅读获得强而有力的支撑。学生的课内阅读需要引导,课外阅读同样需要引导,但这种引导不是支离破碎的,而是要有一个主心骨。“主问题”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学生围绕“主问题”阅读,就会有思考、有探究,就能让课外阅读走向深入。

“主问题”能整合学生的阅读内容,转变学生的阅读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问题”让教学变得更具开放性、探究性,让课堂变得更具弹性。“主问题”充分展现了教学的“一线串珠”之美,教学因此变得高效、有序。

(作者单位:安徽安庆市宿松县经济开发区龙山学校)

责任编辑 刘 妍

猜你喜欢

主问题课文内容火柴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主问题”设计:课堂活动的牵引机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火柴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