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文学研究的学术标杆

2019-09-10程杰

名作欣赏 2019年6期
关键词:学术研究诗意学术

程杰

一、皇皇巨集,奠大功德

《莫砺锋文集》+卷,此卷与古籍通行卷数不同义,实为十册。全集510多万字,这是一个不小的数量。虽然数量并不是著作价值的主要因素,但这个数量本身足证莫砺锋老师几十年兢兢业业勤奋著述的精神,这是令我们全体同仁肃然起敬的。

文集所收著作类型多样,有严肃的学术专著、学术论文汇编,有各类不同场合的讲课记录、演讲稿,有针对一般读者的普及读物,还有人生经历回忆的散文集及散文杂稿,内容极为丰富,价值多种多样,充分展现了莫老师作为人文学者、高校教师多彩的角色存在、丰富的责任担当、积极的人生奉献和深厚的思想情怀。从时间上说,这些著作完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四十多年间。这正是我们国家、民族拨乱反正、奋发图强、日新月异的伟大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事业一路得社会风气之先,建思想精神之基,有着更多令人瞩目、值得历史铭记的贡献。莫老师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成长起来的一大批高校教师和人文学者中的杰出代表,摆在我们面前的皇皇文集足证其以学术奉献时代的一大功德。

作为莫老师四十年学术成果、教学业绩的结晶,顺着其写作时间一一展读,能亲切地感受到莫老师学术研究不断精进、精神世界不断拓展的人生步伐,也能从中清晰地领略到我们这个时代社会不断进步、文明不断提高的历史脚步。比如莫老师最初的《江西诗派研究》就有颠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文学研究重思想价值、轻艺术价值的“左”倾思想积痼的明确针对性,体现着当时思想解放的时代精神和学术勇气。而此后学术研究中由诗艺阐释而人文思考的主题拓展,由学术研究而文化普及,由高校教育而大众宣传的不同价值追求,更是体现着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文明不断生息进化的历史趋势。甚至我们在凤凰出版社出版莫老师这一精美文集的活动中也能明确地感受到我们时代学术活动环境改善、文化事业长足进步的社会氛围。正是感于此,我们首先致敬莫老师,为莫老师皇皇巨著树立的当代古代文学研究学术标杆,同时也致敬我们这个伟大时代,为了玉汝于成、熙养我等习道从教,处处充满生机的时代氛围。

二、诗学与诗意,教诗与诗教的浑融辉映

莫老师的文集所收内容主要仍是学术研究及其相关的教学活动成果,体现了鲜明的学术特色,蕴载着丰富的文化精神。就我肤浅的感觉,主要有这样几点特别值得重视。

(一)立足文学研究主要是诗歌研究本位

从内容上说,莫老师一直从事严格的文学研究,数十年如一日主要研究诗歌,并且主要关注唐宋时期的诗歌,研究对象高度集中,研究活动专致执着,相应的成果不仅有着学术认识的精深和高明,而且也有着更多人生情缘和品格情操的寄托和展现。

(二)坚持专题研究意识

莫老师的学术著作没有宏大的文学史叙述和专门的文献资料整理编纂,绝大多数都是关于文学史微观、中观问题和诗人个案的专题讨论,坚持带着问题研究,所获都是具体切实的文学史认识。就以宋代文学研究而言,早期的《江西诗派研究》《朱熹文学研究》不仅填补了两大学术空白,更重要的是都有明确的理论针对性,端正了所谓宋诗形式主义和理学家文学地位(及宋代文道关系)两大宋代文学核心问题的认识。对作家的研究则高度集中在苏轼、黄庭坚、陆游等几位少数诗人,都是宋代文学的标志性人物,对黄庭坚、苏轼的研究在当时多少都有拨乱反正的作用。陆游研究的系列论文则有打破陆游研究传统僵局的自觉追求,着力挖掘陆游诗歌的生活情怀,给宋诗的大家研究带来不少新的启发。像杜甫这样的大家研究,学术积累极其深厚,而莫老师仍写下不少单篇论文,就历史文化意义、部分特殊题材和诗体、杜诗注本等大小问题一一挖掘,拾遗补阙。第二册和三册这两册所收近70篇论文,都是具体、扎实、新颖的专题论辩,大大丰富深化了相关诗歌史的认识。

(三)立足坚实的文献史实依据和细致的文本阅读

莫老师的研究以丰富的文献材料为依据,尤其注意通过细致的文本阅读,来体察诗人的诗意和诗艺,通过丰富的创作现象和文学史实来归纳和把握诗人、流派的创作特色和文学史发展的轨迹与规律。在作家研究上坚持知人论世的原则,在诗歌艺术分析上味心与谈艺相结合,即结合诗人的情感心理、表达意愿来体味艺术技巧的特色和效用。

这其中,文本的涵咏精读是一个核心,我这次认真拜读了莫老师杜甫研究的内容,杜甫研究成果汗牛充栋,莫老师的研究成果之所以独树一帜,一个重要的因素就在于莫老师对杜诗思想品格、诗歌艺术、诗史地位、文化意义的把握扎根在对杜甫众多作品的精细解读与深切分析上。文集第四册对250首杜诗的品评,既折中前贤更自出心裁,对诗心诗艺都有要言不烦、深切肯綮的品说。第五册的讲演录也大多以作品立题,以作品为核心来品察和展示杜甫的人格内涵和历史文化意义。第七册《莫砺锋诗话》《唐诗札记》也大都是以专题等不同方式对具体作品的品说。涵咏作品,把味文心,体察诗史,既是莫老师学术研究的成就之基,也是其学术研究的魅力之源。

(四)从诗学到人生,就教诗而诗教

莫老师十多年的著作,多有以“说”“话”讲”命名的学术普及和演讲为主的内容,多有学术普及和社会文化教育的意义,体现的是莫老师作为学者和高校教师自觉的社会责任和文化担当,这是值得我们首先肯定和学习的。这些看似有些应景而起的著述,实际包含着莫老师学术发展的内在逻辑,有着人生因缘实践的自然延伸。我觉得这些成果中,借用莫老师著述的说法,有一个“诗意人生”的思想主题和精神追求。莫老师“文革”潦落中相遇古诗,研究生以诗歌为课题,在大学里主要讲授古典诗歌,研究中重视诗心诗意的涵咏体味。莫老师的不少论述中也强调我们民族文化的诗性特征,诗的本质在于直指人心或情感。正是基于这些机缘和理念,由艺由学进乎道,在诗意中体味世道的炎凉,感悟人生的百味,在人生中感应诗意的抚慰,追求诗意的超越,就成了其为学为人的思想灵魂,学术与人生也就有了更多的交集和晕染。而有其中必发于外,无论在大学课堂,还是社会讲坛,莫老师发挥自己深厚博洽的学术,注意以诗心诗艺导俗育人,这类似古人说的“诗教”。我在莫老师的相关著作中读到了一种以诗心诗艺自寓自娱亦以劝世育人的情趣追求和文化担当。这看似平凡,却有一份阔大。这在莫老师既是学术成就的洽畅流溢,也是人生境界的自然升华。而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心不古的时代里,在当下这样一个大声疾呼文化重建的环境里,也许包含了某种学術如何服务社会,学术如何长育文化,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学术存在与文化存在如何有效也更有机统一的学术和人生启迪。

三、平正严谨、朴实明净的文风

这是我对莫老师著作整体文风的个人感受。说其平正朴实,是指无论立题还是论说从不标新立异,哗众取宠,故弄玄虚,故作高深,一本实事求是,平静讨论,严谨析说,切实论断。而语言都是宋人王禹偁、欧阳修提倡的常言常语、易道易晓。说其严谨、明净,是指其论说都做到通达明了、恰切精当,全无浮词累语,语言简洁明了。学术文章如此,随笔散文亦大致不差,闲淡无奇而真实动人。大家比较一下第一册《江西诗派研究》和第十册《浮生琐忆》的人物标题,就不难体会一种统一的平正朴实文风。文如其人,莫老师为人沉静温厚中有一份朴实简淡,发之于文也多严谨踏实,简切明了,平易近人。我很喜欢这样的文风。

猜你喜欢

学术研究诗意学术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虫子的诗意奇旅
永恒
冬日浪漫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Analy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in university English
数字生活方式对高校教师学术研究之影响
当代艺术档案的认识与收录方法
董进霞 治的是学术 过的是生活
梳理学术渊源 审视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