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抓好差班转化教育工作

2019-09-10吴铠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8期
关键词:鼓励信心纪律

吴铠

摘要:任何事物都具有一定规律的,只要能科学对待,矛盾是能够解决的。针对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同时也要严明纪律。我们要多鼓励、有耐心,让他们那几乎荒芜的心田变成一块丰腴的沃土。

提起差班,心中自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如一江春水在荡漾奔流。究其原因,是有感于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其间,有所谓的好班,也有所谓的差班。实践的结果表明,若能有方法,不断总结经验,把一个“差班”抓好,那无尽的乐趣自在其中。

所谓“差班”就是作为主体的差生所组成的班集体。它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思想和纪律不太理想,二是学习成绩相对落后。有的学校习惯于把差生编在一起,命名为“差班”。这样,差班就成了烫手货,没人愿意接近。但是,这部分学生同样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毕竟要有人来管理。其实,任何事物都具有一定规律的,只要能科学的对待,矛盾是能解决的。下面就谈谈怎样做好差班的转化工作。

关键词:信心  纪律  鼓励  因材施教

一、让学生放下包袱,树立信心

抓好一个差班,最要紧的是要像医生对待病人那样。时刻全身心关注着自己的对象,以便“对症下药”。一般的说,差生之所以为差生,是有一个形成过程的,他们或因一时的挫折,或因一时的失误,或因偶然的变故。而这挫折、失误、变故又没能得到及时的解决,长期淤积成疾,“抗菌”的能力下降,于是一般的“针灸药石”便不能奏效,他们也就习以为常了。这样的差生汇集在一起,一个差班就形成了。作为教育者,面对这样的学生,切忌听之任之,要善于做转化的工作。事实上,任何一个差生,他们被遮掩的心灵深处无时无刻不奔涌着一股青春的流泉,无时无刻不闪烁着希望崛起的光芒。可他们周围的环境是那样的令人不寒而栗,那讥讽的冷言冷语和歧视的目光无异于一股毒素在刺激着企望伸出的奋进的触角,他们耐不住这凄风苦雨,于是便自甘沉沦了。这正是那些差生们最大的心病。所以我们的第一步工作便是解除他们的顾虑,利用青少年心情易于鼓动、情绪波动的特点,用自己的真诚去换唤发出那隐藏的蓬勃向上的热情,从而改变他们的精神面貌。那“浪子回头金不换”的传统格言,那“勇于改过”的动人事例,那“朝闻道夕死可矣”的追求精神……都是我们可以借以利用的好教材。这样他们就可以在对比中找不足,在对比中求上进。同时,我们还可以架设一道社会、家庭、学校的桥梁,并把这三者的关系统一在学生主体这一点上,构成一个“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在其中所处的位置,从而产生一种对社会尽职尽责,对家庭尽职尽责,对自己尽职尽责的深刻意识。这样他们就可以立足在现实的土壤中,基于对自己的正确认识,选择自己怎样正确做人的道路了。心病解除,他们就想着去争一口奋发的扬眉之气,萌生着“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美好理想,以一种热切的情怀执着与憧憬中的生活。这种情形真可以用“木欣欣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来形容了。

二、以心发现心,形成向心力

在针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的同时,还应当做稳固班集体的工作。由于他们缺乏严明的纪律性,行动自由涣散,言语轻浮放荡,这样结合的班级,就如同一个松散的海绵组织而不利于管理。所以,就像新兵入伍一样,紧张的纪律训练要随之开始。而那些所谓的“差生”,最不喜欢的就是别人对自己说三道四,如果你一下子给他们来个“紧箍咒”,他们是会头疼的。因此又不能急于求成。最好的办法是首先向学生申明纪律的重要性,然后再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替老师想一想,也就是说把自己的底子交给学生,以求得心灵的沟通。正常情况下,用“主题班会”来解决这个问题为妙。在主题班会上,老师可以向学生心平气和的提出几个问题,让同学们讨论发言。如关于纪律,可以向学生提出,孙子为什么要斩国君的宠妃;诸葛亮为什么要挥泪斩马谡;张自忠为什么要枪毙自己的救命恩人孙二营长等问题。关于管理学生问题,老师可向学生作出假设,“假如我是班主任”如此等等。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师生在交心。正因为交了心,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便受到了启发,得到了教育,获得“润物细无声”的可喜效果,这于那死板的说教、严肃的训导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其实这正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攻心指数,体现了“以柔克刚”的辩论法。学生一旦意识到纪律在一个组织中所起到重要作用以后,老师完全可以一鼓作气,鼓励他们树立自己管理好自己的勇气和信心。无形之下,在学生的心目中就形成了如果不遵守纪律,就对不起自己的老师,也对不起由一帮“哥儿们”所组成的班级。这样一种把班级搞好的共同愿望把师生关系维系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向心力,基本上奠定了使班级集体走上正轨发展的基础。但是,倘若只停留在这个水平上,那刚刚形成的向心力就会有分离的趋势。这时候,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学生思想情绪的变化,同时从各方面对学生进行关怀和爱护,尽量把工作做得细一点,使自己成为学生思想情绪的体温表。把话说到学生的心坎上,洒在每一个学生身上,这样就出现了“老师爱学生,学生更爱老师”的礼尚往来,使之产生与心灵共鸣的基础上的伟大的师生情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一个充满活力的蓬勃向上的班集体就会出现。

三、抓住时机,寓思想品德教育与日常细微琐事中

任何工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立竿見影之于教育是不可思议的。所以对于差生的转化和教育工作也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只有通过一次次、一件件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才能促成量变向质变的飞跃。惟其如此,我们一定要把眼光盯住平时,有始有终,不失时机地进行矫正、说服诱导的工作,已逐步养成他们各种良好的习惯。例如当我们发现有同学把馍饭扔在地上时,我们可以对它们进行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教育,当我们发现同学去看望生病的伙伴时,我们可以对此进行鼓励,并进行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教育。只要精诚所至,何愁金石不开?那些所谓的差生,定当以新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

四,立足客观,因材施教

就差生的成因来看,重要因素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以至厌学,伴以纪律松弛。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一定要立足于客观实际,在授课时不能死搬书本或照抄大纲,要特别注意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教学方法的趣味性。让学生在乐学中“日知其所亡”。只要我们多鼓励,有耐心,他们那几乎荒芜的心田将会变成一块丰腴的沃土。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对差生的转化教育需要教师集体的通力合作。只有大家拧成一股绳,抱着一条心才能有所成效。

参考文献:

【1】王立英:《关于后进生转化教育的思考及初探》(教育研究  2007.第2期)

【2】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 2005年6月)

【3】韩素梅:《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观与“后进生”转化》(科技资讯 2007年第2期)

【4】李巨涛:《论小学生进生的教育与转化》(黑河学刊 2007.11)

猜你喜欢

鼓励信心纪律
Should Students Wear School Uniforms
Study Of ShiJie Control Thought
记战“疫”,树信心
语文课堂的鼓励艺术
试论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四要素”
“鼓励”浪费
纪律
纪律是所有成功的基础
My Fa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