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鲁迅先生的作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思考

2019-09-10张焕美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1期
关键词:策略方法语文教学

张焕美

摘要:鲁迅先生是我国文化领域中的泰斗级人物,也是我国五四青年运动的举旗人物与领军人物,更是新青年的代表。在之前,多数人对鲁迅先生的评价各执偏见,有人说鲁迅先生的作品难以理解,思想复杂,表达与叙事方式隐晦。还有人说,鲁迅先生的作品深刻的反应了当时的社会风潮以及各种真实现象,体现出了旧社会的黑暗性与糜烂性。笔者认为,要想真正理解鲁迅先生的作品,还要从根本上来对其进行分析与思考,要走进鲁迅先生的内心,从他的生活中寻求突破,从当时的社会风气中找到切入点进行判断。

关键词:鲁迅作品;语文教学;策略方法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文章都是出自于鲁迅先生之手,其思想结构复杂,深刻费解,很多学生在对其进行学习的时候往往会非常吃力。之所以学生学不懂、学不会,是因为学生没有对课本中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与探索,或者根本就没有对鲁迅先生所生活的时代有一个深度的认知。所以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不到重点,寻不见方法。在此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与培养,让学生懂得鲁迅,了解鲁迅,明白鲁迅先生所表达的方向在哪里,所表达的内容是什么。

一、主题思想的模糊性可谓鲁迅的思想厚度

教师在对学生讲解鲁迅先生文章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白,鲁迅先生所生活的时代与我们今天所生活的时代完全不同。当今我们处在一个欣欣向荣的时代里,而鲁迅先生当时所处的年代正是军阀混战、列强侵略的阶段。也就是这种生活条件的反差,导致了当前很多初中生无法正确理解鲁迅先生文章中的生意,无法切身体会到旧中国的迂腐与失败。因此,学生无法明白什么是“白色恐怖”,更无法明白反动派为什么要“买鲁迅的人头”等。所以,教师要重点将这些知识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对其有所了解。只有这样,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才能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在此基础上,学生自然会了解当时的社会,自然会明白为什么鲁迅先生笔下会有那么多平凡至极却又性格迥异的人。

例如:教师在讲解《藤野先生》这篇著名文章的时候,可以先从题目入手对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分析。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藤野先生是谁,藤野先生又是干什么的,藤野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鲁迅先生为什么要用这么长的篇幅描写藤野先生等。通过教师的讲解与分析,学生便会了解到,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学医时的老师,鲁迅写《藤野先生》这篇文章是为了表达对自己老师的尊重与怀念。接着,教师便可将《藤野先生》这篇文章进行全面且深入的讲解。如:“在鲁迅先生所写的众多文章中,题目和内容的范围设定都很大,就比如《藤野先生》一文,题目仅体现了一个人名,但是文中却写了关于这个人的很多事情。这导致大家在阅读时很难找到重点。想要理解鲁迅先生歌颂自己老师的种种,大家就要认真阅读鲁迅先生的另一篇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写的是鲁迅少年的老师,经过两文对比大家方可得知为什么鲁迅会写藤野。”以此为法,可让学生从头了解鲁迅先生的心路历程,而且还能让学生明白,随着作者的長大,其关注的内容也在不断变化。如百草园的皂荚树就是一个孩子会留意的事物,而描写藤野时,却少了乐趣,多了惆怅。

二、深入浅出进行引导是最佳的教学方式

鲁迅先生的作品在教学过程中有两个固定的因素会影响学生的判断与思考方式。第一是其文章的不确定性,第二是学生对文章理解层次不够所造成的各种困扰。因此,教师要利用深入浅出的方法开展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学懂文中的内容,领悟到鲁迅的思想,窥视到旧社会的相貌,理解鲁迅先生笔下人物的痛苦与无奈。

例如:教师在讲解《藤野先生》时,为了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更深的认识,可以给学生从历史角度进行分析。如:“本文是鲁迅先生成为民主斗士多年后所写,在第一次发表时文章题目为《旧事重提之九》,在标题后面,鲁迅先生标注了自己学医的初衷,希望能治病救人,希望让人们脱离水深火热。”以此为法,学生会对这本文的兴趣大增,因为这是学生之前从来没有了解过的。在兴趣的驱使下,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引导,如讲述鲁迅先生写作的背景帮助学生了解其实质。

例如:文章开头便就说了他求学时的见闻,以“电影事件”最为记忆。愤怒使然,鲁迅说出了“东京无非也是这样”的话。此时学生便会明白,这件事对鲁迅造成的影响可谓地动山摇,也为他弃医从文埋下了伏笔。文章还有另外一条线索:鲁迅与藤野先生的师生之情。教师在按照线索进行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明白《藤野先生》是一篇歌颂老师的文章,但是歌颂老师是建立在爱国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样更加凸显出藤野先生与鲁迅之间的深厚情谊,因为鲁迅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才受到了藤野先生的尊重。这样学生便会明白两条线索的作用,同时也会明白在家国仇恨下,为什么一个中国人会歌颂一个日本人。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中,鲁迅先生的文章整体较为深奥,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要结合时代背景,利用文献资料,采取线索教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并且要保证长效机制,培养学生的文章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郑娜.鲁迅作品教学的新维度[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15):18-19.

[2]韩芳.读文需从“文眼”起[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15):55-56.

猜你喜欢

策略方法语文教学
幼儿教育有效策略探究
指导学生英语预习摭谈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