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发

2019-09-10蔡检林

管理学家 2019年10期
关键词:启发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蔡检林

[摘 要]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问题及新挑战,如何对接大学生受教育的基本需求,重视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挖掘大学生的潜质,塑造大学生健康的人格,是当前备受学术界重点关注的课题。基于此,文章立足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内容,探讨人本主义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思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并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实效,不断培养出一批讲纪律、讲政治、有担当的大学生。

[关键词] 人本主义心理学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启发

中图分类号: D641 文献标志码: A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育观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社会个体的主体作用,强调社会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具体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主要是指教育者要杜绝灌输式的教育模式,重视受教育者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1]。一方面,教育者不能简单机械式地开展教育工作,而应当以受教育者为中心开展相关工作,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及时效性。另一方面,教育是一项相互影响的活动,受教育者與教育者之间进行良性沟通,可以更好地提升教学成效,避免资源浪费。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价值观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社会个体的内在价值,强调内在价值对于社会个体行为的影响。具体而言,第一,社会个体的价值观存在于社会个体的本性当中,是人性的基础以及有机构成。社会个体的价值观体系决定社会个体在社会上的行为以及处世风格,影响着人的心理活动以及思想活动[2]。社会个体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在社会上发展,才能彰显自身在社会上的价值。相反,社会个体如果树立错误的价值观,则不仅会影响自身的发展,而且会给社会带来危害。第二,社会个体价值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教育主体要立足于社会个体的基本需求开展教育工作,纠正社会个体错误的思想,满足社会个体内心价值需求。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人性观

人本主义心理学最早起源于古希腊,由古希腊人性观演变而来。到了近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要尊重社会个体的人性,运用正确的方法引导社会个体发展,杜绝错误的方法[3]。一方面,人本主义心理学关注人的尊严以及自由,即社会活动的开展不能违背人的本性以及人成长的基本规律。另一方面,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社会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会直接影响社会个体的意识。因此,相关主体必须要利用健康的环境来引导人和涵养人,最终实现人的自我完善。

(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心理观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社会个体心理对社会个体思想认识的影响,即社会个体心理健康与否,会直接影响到社会个体的思想认识水平。社会个体心理会受到生产生活环境的影响,并辐射至思想认识领域。一方面,拥有健康向上心理的社会个体能够更好地应对来自社会的挫折及压力,积极应对困难。相反,存在心理问题的社会个体则通常会怨天尤人,抗挫折能力也较差,进而产生思想问题。另一方面,社会个体的心理固然会受到先天因素的影响,但更多的是受到后天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教育者可以通过心理教育来帮助社会个体解决心理问题,去除社会个体的心理阴影,培养社会个体积极向上、乐观阳光的心态。因此,教育主体必须要重视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联性,丰富社会个体的精神境界,解决社会个体心理问题的同时,培育社会个体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一)提升大学生政治站位、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

大学时代是人身的黄金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1]。为此,高校必须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以及系统性的工作来抓,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思想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一方面,高校深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大学生辨别落后文化、落后思想的能力,可以有效抵制宪政民主思潮、拜金主义、自由主义、奢靡主义、享乐主义等落后思想文化在高校内部的传播,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用性[4]。另一方面,高校深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用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充实大学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大学生,可以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站位,防止大学生精神“缺钙”。

(二)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推动大学生发展的内在要求

新形势下,如何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防止大学生思想变质以及精神“缺钙”,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政教育教师重点关注并思考的问题[5]。一方面,高校深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开展相关教育工作,可以进一步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及决心,培育出一批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大学生。另一方面,高校深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意识的引导作用,规范大学生的日常言行,提升大学生服务人民、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意识,可以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成长。总体而言,高校必须要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常态化机制,充分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思想融入思政教育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高校在教书育人领域的作用。

(三)提升教育实效、避免资源浪费的必然举措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社会个体的主体地位,能够更好地激发社会主体的参与性及积极性。具体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人本主义心理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能够提升教育实效,避免形式教学等问题的发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教育获得感以及教育满足感。除此之外,人本主义心理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可以进一步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教学资源的优势,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认识,确保大学生健康成长。总体而言,高校思政教育教师必须把握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内涵,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机融合。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发

(一)重视意识对行动的引导作用,坚持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价值观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大学生具有怎样的意识及思想,决定了其日常行为的规范性及参与政治生活的态度。为此,高校思政教育教师必须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站位以及政治觉悟,不断更新教育内容[6]。第一,高校要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坚持运用先进理论及先进文化来教育人、涵养人。为此,高校思政教育教师要及时关注重大的党政资讯及时政资讯,及时收集最新的先进理论及先进知识,更新教学内容,而不要单纯地根据教材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第二,高校思政教育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文体活动、辩论赛、演讲比赛等内容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大学生提供思想碰撞的场所,激发大学生的思维,帮助大学生自觉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第三,高校思政教育教师要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通过讲解相关案例的方式来警示大学生,进一步避免大学生受到落后文化以及落后思想的侵蚀,有效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及先进理论。

(二)对接大学生精神需求,坚持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育观

高校思政教育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杜绝盲目性以及随意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为了更好地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确保大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高校思政教育教师要对接大学生的精神需求。第一,高校思政教育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考量大学生精神需求,分别从法治、时事政治、道德等领域搭建系统性的课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性,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第二,高校思政教育教师应当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及评估,了解大学生当前思想涣散以及精神缺钙的具体原因,设计出更有指向性以及科学性的教学方案。第三,针对实践中部分高校学生因课程繁忙而不愿意学习思想政治的问题,高校思政教育者要创新教育方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灵活性以及自主性。为此,高校可以充分发挥“学习强国”APP平台以及“红星云”微信公众号平台的作用,并建立相应的积分考核机制,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帮助大学生处理好思想政治学习与社会实践、专业学习等活动之间的关系。总而言之,高校思政教育教师要加强人文关怀,消除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排斥感以及被动感,变“被动填鸭”为“主动学习”。

(三)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坚持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人性观

第一,高校思政教育教师可以及时组织大学生深入红色旅游基地以及红色教育基地,依托当地的红色教育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为此,教育者可以组织大学生了解红军长征路上的革命故事以及先辈抵御外侮的故事,增强受教育者的爱国意识,培育受教育者的艰苦奋斗精神。第二,高校思政教育教师可以充分结合长征纪念日、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五四青年节等节日的基本内涵,组织不同主题的征文活动、歌唱比赛活动、诗歌朗诵活动等,实现文化宣传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激发大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主动性。第三,高校思政教育教师要充分组织学生深入基层进行实践,不断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基层、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一方面,高校思政教育教师可组织学生进入农村地区开展帮扶活动,利用农村环境来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提升大学生服务基层的意识。同时,教师可组织大学生深入农村地区感受农村生活,可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勤劳朴实的精神。另一方面,高校思政教育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深入敬老院、扶残儿童福利院等机构,为社会弱势群体献爱心,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使命感,进一步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总之,高校思政教育教师只有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元的实践教育活动,才能真正增强大学生的内心认同,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

(四)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坚持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心理观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联系及内在协调。为此,高校思政教育教师必须进一步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这一有力抓手,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培养高素质人才。第一,高校思政教育教师可以组织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系统地制定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优化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的心理防线。同时,高校思政教育教师要重视心理技能教学,以提升大学生的抗压能力及抗挫能力,确保大学生健康成长。第二,高校思政教育教师可以联合高校共青团、基层党组织、学生会、社团以及其他组织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为大学生提供相应的心理咨询服务,有指向性地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第三,高校思政教育教师要加快调研,了解当前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四、结语

伴随世情、国情的变化,社会各界应当给予大学生这一群体更多的关注,优化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认识,尤其是在文化环境变迁速率加快及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现阶段,大学生更容易受到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影响,进而影响自身的发展。为此,高校必须进一步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运用新方式来改善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缺点。文章重点就人本主义心理学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开探讨。通过本研究可以发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的工作,需要从多个层面展开。但总体而言,高校必须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与大学生的互动,及时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求,避免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我们相信在高校相关主体的努力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迈向崭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王欢.“双一流”建設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程全方位协同教育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9):20,22.

[2]郑盼盼.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 评《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领导科学,2019(18):125.

[3]邱凌.关于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4):52- 53,58.

[4]吕鸿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9(8):125- 128.

[5]叶罕汉.浅析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科教文汇,2017(1):9- 10,38.

[6]宁美妍.浅析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湖北函授高校学报,2015,28(8):59- 60.

猜你喜欢

启发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兴趣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单词教学中的作用
穷也兼济天下
愉快教学让音乐课堂轻松快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