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孩子学会面对和承担

2019-09-10龙凯铠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5期
关键词:责任意识责任心责任感

龙凯铠

在中国,上世纪90年代出生的孩子普遍被称为“90后”。他们是新中国的第五代,成长于全面改革开放的世纪之交,生活条件优越,成长过程中备受宠爱。据教育心里学专家研究发现,“90”后追求独立却难以摆脱对家庭的依赖,张扬个性却显得无比叛逆,乐于助人但又常常显得缺乏责任心……“90后”似乎是一个矛盾体。“90后”为何会缺乏责任心?笔者试从如下两个方面归纳:

一、时代原因:

1、物质在上,人生价值的物化。

“90后”的成长时期正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不仅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认同与世界也逐渐融合起来,而“90后”一出生就开始接受全新的、多元的价值观的影响。孩子们的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具体趋向为:从过去强调集体到开始强调个人,从过去重视理想到开始重视实际,从过去注重义务到开始注重利益。实用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在青少年中都有相当的影响。在大学生中出现考研热、考证热、实用知识热等现象;在求职上,存在向往大城市、好岗位、高薪酬的“实惠主义”行为。更有相关调查显示,35%的中学生认为“既要为人民服务,又要为自己谋利益”,相当多的学生认为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不是无条件的,他们在寻求公与私、集体与个人的结合。代表的观点有“公私融合观”、“利已与利人兼顾”、“自我和社会融合”。当孩子们考虑得更多是如何迅速实现个人物质的丰富时,也就逐渐弱化了对集体意识、责任意识的认知。

2、网络生活,责任意识的弱化。

蓬勃于90年代的现代信息技术,彻底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低效性,“90后”的“网生代”的诞生不可避免。由于网络的隐蔽性和信息传播的任意性,孩子们可以在网络上实现他们渴望的“自由”。他们用鼠标、键盘和网线建构着自己的新奇的虚拟世界,Email、聊天室、BBS、 QQ成为他们在这个世界中纵横驰骋的“交通工具”,进行着最真切的沟通、表达和宣泄。更有大批沉醉于网游世界的孩子,过着属于他们的网络生活。放纵网络,张扬个性的同时,青少年的道德规范意识开始弱化,集体与责任的意识随之淡然。

二、家庭原因:

“90后”的家庭,大多数是“6+1”组合,孩子是唯一的中心,长辈众星拱月。“90后”的祖辈,对孙儿辈自是万般溺爱。而“90后”的父母也有更好的条件溺爱孩子,只需要孩子好好学习。事实证明,孩子们并没从“只要好好学习”中懂得真正责任是什么,反而形成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学习自觉性较差、忍耐力差、承受挫折的能力相对较弱的缺点。

面对这样全新的一代孩子,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的班主任该如何对症下药,有效地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意识呢?笔者试总结出工作过程中的几点体会,以求抛砖引玉。

(一)明确学生尊重的需要,培养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责任心,笔者认为首先应该明确的问题,不是需要学生做些什么,而是了解学生需要什么。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好的参考。他经过大量的研究提出了人的需要由五个等级构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对于“90后”学生责任心的培养,笔者认为最值得参考的是马斯洛需要层次中的----尊重的需要。因为被尊重是每个人内心的基本需要。班主任应给予学生最大程度的尊重,才能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

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应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让学生直接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听取他们的建议,甚至向他们“取经”。因为班主任的信任,对学生来说,是真正的尊重。对于在家中往往“被安排”惯了的孩子们来说,能在班级的互相管理和约束中找到自身的价值,找到一种长大和成熟的感觉,切实感受到自己得到了最大的尊重,这是一件让他们感到欣喜和自豪的事情。逐渐地,学生就会开始喜欢集体生活,懂得在集体中责任心的重要性。

(二)从家庭入手,磨砺孩子自立品质,培养责任感。

“90后”学生的老师都有这样的共识:学生缺乏自理能力,尤其是在校住宿的孩子,离开父母后,问题层出不穷。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从学生家庭入手,充分调动家长的力量,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中领会责任意识。

具体说来,开展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具体工作:

1、针对通学生,要求学会做家务。劳动是可以给学生带来责任感的生活实践。家务事主动做,不会做的学着做,确保每天放学回家后15分钟的家务劳动时间。做饭、烧菜、洗衣服、打扫房间各尽其能。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分享了劳动的成果,体验了劳动的快乐,从而懂得体贴父母,内心的义务感和责任感便会越发增强。

2、针对寄宿生,从家长入手,召开家长会,要求家长不包办孩子应该做的事情(如整理物品、清洗衣物、带齐课本)。对在校住宿的孩子,多给予生活上的细心指导,鼓励他们自己解决一些小困难,让孩子懂得离开父母要学会独立的道理。

3、对家长们也提出一些要求,家长要以身作则,自己做事要有责任心,做好示范。例如,家长带孩子出去玩,不能随手乱扔垃圾;家长自己在工作中要认真负责;当周围的朋友,或者是邻居有困难时,家长要尽力帮助。总之,家长要有责任感,在潜移默化中去影响孩子。

(三)面向社会,消除学生功利意识,培养使命感。

“90后”学生功利意识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时代和社会原因,社会责任感的缺失正是其根本。笔者认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就要关注社会,敢于把社会问题引进学生生活中来。

笔者组织学生针对学校周围乱倒垃圾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活动,并将调查报告交给了有关部门。学生通过调查,明确了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不仅应关注,更应该设法解决。

针对灾區的救灾工作,我组织学生开展了“身边的人为灾区人民做了些什么?”的社会调查活动,让他们时刻记得:不要问别人能为你做什么,要问你能为他人做什么。让学生明白,人们多一些奉献,少一些索取,这样社会才能和谐进步。

结束语:综上所述,“90后”学生作为特殊的受教育群体,不仅需要我们广大德育工作者的大爱,更需要我们的大智慧。蔡元培先生说:“教育者,非为己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大爱无声,教育无痕。“90后”的教育,需要家长、学校及全社会的努力,多寻找解决之道、研究突破之法,为孩子们健康快乐、自主和谐成长创造条件,使他们成为身心健康、品学兼优、具备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人格健全的一代青年。

参考文献:

[1]《存在心理学探索》 马斯洛(美国)

[2]《班主任兵法》 万纬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学生仅仅是“受教育者”吗?》 吴康宁

[4]《“90后”学生时代背景与心理背景浅析及教育对策》徐一丁

[5]《生命的沉思》――生命教育理念解读[M].刘济良

猜你喜欢

责任意识责任心责任感
大学生恋爱过激行为分析
责任品格培养
高校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初中生责任感发展的差异性调查
浅析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北京市高职生责任心年级差异分析
伴侣责任心强,工作更出色
责任感等2则
浅谈韩国犯罪题材电影中的特点
破坏责任心的5种领导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