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

2019-09-10杨雪莲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3期
关键词:立足点手段教学现状

杨雪莲

摘要: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想要让中学生更好地承担起历史使命和责任,就需要培养他们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传统文化是民族自豪感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是最简单有效的途径,只有认同了学生们才会产生喜爱之情,这样我们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阶段语文教学的现状,来探讨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关键词:教学现状;前提;立足点;手段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且同我们的语文教学课本是紧密相关的,因此,我们做为语文教师有义务在此基础上进行传统文化的弘扬,但是自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大量的西方文化肆意的在青少年之间传播,这对我们的传统文化传播造成了很大的阻挠。基于此,我认为在中学这个重要阶段,语文教师应当自发的承担起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帮助更多地学生了解并爱上我们的传统文化。

一、当前中学语文的教学现状

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古诗古文、成语典故、文学名著等文化精粹都是我们语文学科的必考内容。由此不难看出,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同我们中学阶段的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但是唯分数论的应试大背景下语文学科成绩的提高是需要死记硬背的,因此很多语文教师往往都是把这些传统文化强行的灌输给学生,孰不知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不利于我们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还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灌输式的教育不仅不会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还会让学生们觉得知识点晦涩难懂,进而丧失学习的动力。因此,我们做为语文教师,应当积极思考这些问题,如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自发的学习,就如同大部分女生对十二星座的自发性了解一样。

二、传统文化的渗透关注点

1、渗透的前提

想要做好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首先就需要做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进而明确自己的授业态度。语文教师想要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只能是抛弃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进而树立起“素质教育”理念。素质教育不同于应试教育的地方在于教师除了要传给学生固有的学科知识以外,还要教导学生如何成才,全力培养他们的道德品格和优良的温、良、恭、俭、让、忠、孝、仁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只有这样的教育才可以培养出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而养成勤劳勇敢、爱国、自强不息的优良人才。这些教育不单单要求教师对学科知识的了解,还要求教师必须对传统文化有一定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才可以做到正确传授传统文化的前提。

2、渗透的立足点

语文教材是离不开传统文化的,这从我们文言文教材的选择上就可以看出,我们所用的人教版教材是由国内的一线名师和教育专家精心挑选的名师名次和成语典故。这些优良的传统文化不仅符合当前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更符合他们的世界观。进行这些传统文化的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学生们还收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可以说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这些文章完美的传授给了学生。因此,我们做为中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一定要立足于教材,进而以课本为基础深入的剖析课文当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和精神,进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优良品格。拿课文《陈太丘与友期》举例,这篇文章不仅讲述了诚信、方正的重要性,还向学生们阐述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

3、渗透的手段

首先,教学工作的开展应当丰富多彩,不应当拘泥于课本。单单的讲述课本的知识,往往会枯燥、乏味,我们在讲解书本知识的同时就可以引申出更多地知识点如:文章中人物的相关故事、背景等,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还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语文知识框架。拿我们的课文《孙权劝学》进行举例,不仅可以讲述学习的重要性,还可以引申出吕蒙的“吴下阿蒙”、“白衣渡江”等历史小故事,这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是大有裨益的;其次,我们语文学科的课外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们单纯的通过语文课本是只能涉猎很少的知识点的,且学习起来兴致不高,但是让学生有选择的进行自发的阅读就不同了,学生们不仅会兴致高昂,还会主动地同其他人分享自己的收获,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等;最后,我们在讲解课本知识的时候,一定要深深的剖析文章的字面意思和其精神内涵,因为文章的选择往往是有着其特殊的意义的。如高中的课文《六国论》,不能单看字面的意思,更多地应当是思考其借古讽今的含义。除此之外,我们的很多优秀课文都是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的,做为教师我们应当把这些知识点延伸出来让学生看到,然后一起去探讨这些传统文化对我们现在的启迪和帮助,例如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义精神,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的爱国主义精神,蒲松龄的《范进中举》中的讽刺文化等等······

结语:总之,初中阶段语文教师的教学责任是很重的,我们不单单要教好学生的专业知识,还要借着专业课的知识来帮助更好地了解和弘扬传统文化。而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良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参考文献:

[1]张本福.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措施探讨[J/OL].学周刊,2019(15):66 [2019-05-12]. https:// doi.org/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5.056.

[2]季秋菊.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途径探微[J].小学教学参考,2019(12):2-3.

[3]叶家政.談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J].中国农村教育,2019(09):116.

猜你喜欢

立足点手段教学现状
战争允许一切手段
站稳立足点,促进学生发展
高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研究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Mining the Moon Becomes a Serious Prospect
最不受欢迎的手势语
立足点
临机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