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语》中“因材施教”教育思想及其在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体现

2019-09-10刘雨佳

新教育论坛 2019年18期
关键词:论语因材施教孔子

摘要:随着全球“汉语热”的升温和孔子学院的迅速发展,世界人民也看到了古老的儒家文化所表现出的魅力。作为儒家学派创始人的孔子,其教育思想在国内国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孔子的教学思想中一个重要特点是“教人,各因其材”(朱熹《论语集注》),后人称之为“因材施教”,这也是他在教学实践中的杰出成就。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性情才能和实际水平不同,通过对学生的细心观察和密切接触,以及对学生的深入了解,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了不同教育要求,在《论语》中保存有这方面的大量信息。“因材施教”的原则主要是从以下三方面来贯彻的。

关键词:孔子;论语;因材施教

一、针对学生学业程度的高低,进行不同的指导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孔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人性差异的观点,强调人与人的差别是由天性决定的。这就是说,对于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中等以下水平的人不能告诉他高深的学问。孔子根据这一原则,对其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导。

这一原则对对外汉语教学也具有实践意义,首先在分班原则上应该进行充分地考虑。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果按照不同的国家进行分班,目前还不能达到这个水平。因此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混合在一起,他们的母语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以及留学的目的也不同。虽然他们有很多差异,但是可以根据他们掌握的汉语程度,留学时间长短,对其进行分班。高级班可以是水平高些的学生,水平中等可进中级班,初级班适合刚入门的学生。其次是同班内应采取不同方式的教育。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班后,还要掌握不同学生的知识进度,进行不同方式的教育。同一个班级学生对汉语的学习程度有很大的差别:有领悟快的,有领悟慢的;有擅长听力和口语的,有擅长写作和阅读的;有基础好些的,也有基础差些的。要做到因材施教,教师不仅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汉语程度,還要制定具体的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方案。欧美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运用很注重,他们学写汉字的难度很大,因为汉字的结构对于他们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可以让他们认识生词,会读、会用即可,不必要求每个学生都花几个小时去写生词,那样只会事倍功半;而韩日学生对词语、句法相对来说接受容易些,那就在词语、句法的运用上多训练他们,会取得好的效果。

二、针对不同志趣和要求,采取分科教学

《论语?先进》提到孔子教学有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孔子依据学生的不同特长进行划分,在“德行”上优秀的代表是颜渊等四人,冉有、子路是“政事”科的高材生,系“孔门十哲”(见《先进》)之一。在“语言”方面有很突出的是宰我、子贡,在“文学”(主要指文献)方面很有造诣是子游、子夏。其实在当时并没有专业设置,是他们表现出不同的兴趣和爱好,孔子就根据各自学生的特点进行引导教学,让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因此才有这样的成就。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来自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学生们,由于他们文化背景的不同和生活习惯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地讲解汉语,同时要注重文化的传播,让学生更广泛地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习俗。例如,这个班的亚洲学生较多,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让他们比较中国文化与自己国家此类文化的异同。由于许多亚洲国家都属于汉语文化圈,许多文化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关联,学生们在学习此类文化的时候,大多会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和积极性,再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文化。来自于欧美国家的学生,一般比较活跃,表现力强。根据他们的这一爱好特点,在课上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设计一些相关的游戏,充分活跃课堂气氛,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表现自己,点燃他们学习汉语的热情。

三、针对不同的个性特点,对症下药

孔子认为,学生的个性特点千差万别,因此教学的方法应有所不同,教学的内容应各有侧重,不能千篇一律。他能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同样一个问题,对不同学生有截然不同的回答。例如: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以上这段文字细致生动地描述了孔子在问答教学法中,有针对性教学的情景。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此类“因材施教”的指导方法更是尤为重要。了解学生的特点就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发现,观察,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孔子对学生特点的了解是“听其言,观其行”“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留学生,他们的组成非常复杂,作为教师首先要充分的了解留学生的个性、文化、生活、信仰、知识结构、年龄大小等方面的差异。其次要了解留学生汉语学习的目的和学习动机,以便更好地因材施教。来华留学生的学习动机大体分为:工具型动机、融入性动机和成就动机。带着“工具型动机”的留学生希望通过利用第二语言达到自己的目标,侧重“学习一门新的语言的实际价值和好处”,例如将来能找一份好的工作或能干自己喜欢的事业,能通过一些考试拿到某项资格证书等;带着“融合性动机”的留学生希望自己能融入第二语言的文化中,真诚地希望融入目的语社会而学习第二语言的动机,表现出一种“对于该种语言下的文化和人民的真诚的个人兴趣”。其次要了解不同国家留学生的学习特点。来华学习汉语的留学生来自世界各地,学习特点各不相同:欧美学生注重学习汉语的听说以及中国的文化特征;亚洲学生注重汉语的实用价值和汉语水平考试。欧美学生热情,追求自由;亚洲学生,含蓄、矜持。来自亚洲的一些汉字文化圈国家的留学生,我们的教学方法基本上与之相适应。而来自欧美等西方国家,由于语言与文化差异较大,我们现有的教学方法很难与之相适应,必须改变教学方法,来适应他们的学习。

事实上,打开《论语》,孔子在其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中都特别重视教学方法的因材施教性。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要以孔子为楷模。充分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创造适合他们的学习环境,找到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让留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从而更深层次,更加有效地学习掌握汉语知识,使中国文化传播得更加深远。

作者简介:刘雨佳(1993年6月-),女,山东青岛人,硕士,助教,主要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 山东青岛 266109)

猜你喜欢

论语因材施教孔子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
点点读《论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