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建构县域内的教育体系

2019-09-10张洪改

新教育论坛 2019年33期
关键词:县域论文解题

摘要:落实《计划》通知精神,建构县域教育体系,提高县域教育质量,实现人们对县域教育的美好向往。

关键词:落实计划;建构县域教育体系。

2015年4月,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的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通过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计划通知》(注1)。为落实《计划》,我们构想了建构县域内自己的教育体系解题。四年过去了,解题一个个得到破解。资金用活力了,物资用活了,更重要的是人员用活了,县域内乡村教育形式已开始回暖。

一、解题的提出

上个世纪80年代提出的普及六年义务教育,90年代提出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为各级学校,特别为乡村中小学储备了丰厚的教育物资,极大的改善了乡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

进入本世纪,县域乡村教育面临六大难题,给我们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一)、随着国家开放力度的加大,大批的青年农民进城打工。农民工常年在外,加之人们生育观的改变,婴儿出生率连年下降,生源逐年递减,带来乡村小学无法正常办班。为维持乡村小学教育,采取了撤班并校的办法,几个小村的学生都到一个大村的学校念书,留守老人,每天按时按点的出村接送孩子,成了留守老人的一大负担。

(二)、进城农民工为了减轻老人负担,想方设法让孩子来县城小学念书。有老人的,在县城租个房子,让老人居住管孩子。没有老人的,就把孩子寄宿在“小饭桌”家庭。

(三)、在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逐步普及的背景下,知识的边界正在消失。孩子作业中的科学术语,市场用语,时代新语的使用,老人不懂,也管不了孩子,不得不把孩子送到补习班,花钱虽不情愿,但还是无能为力而为之。

(四)、乡镇中学相继取消,造成了县直中学班容量过大。

(五)、有的孩子县直中小学进不来,留守老人自理又有困难,不得不把孩子送进能够寄宿的私立学校。

(六)有的家长,为了给孩子选择一所好的学校,为了得到心理上的收获,不看自己孩子的智力,不惜代价,盲目攀比,竟把孩子送到几百里以外的市级学校或省城学校。在生源不足的情况下,生源还在流失。

乡村教育现实,许多乡村小学漂亮的楼房校舍无用搁置,而县城小学班容量严重超员。

乡村教育现实,孩子念书问题,可归纳为“两管一难”。“两管”即:家庭没留守老人的,孩子“没人管”。家庭有留守老人且又不能自理的,孩子“管不了”,有留守老人且文化层次低,辅导孩子学习也“管不了”。“一难”是:“上学难”。“两管一难”,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

乡村教育现实,“择校热”、“学区房”等教育热门话题,显现了人民群众对好学校的热切期盼。每個家长都希望孩子学业有成,人民群众加大对孩子的教育投入,是对美好教育的向往。

乡村教育现实,人民群众属于无奈。在做乡村教育考察报告时,常听到的一句话是:谁愿意多花钱?谁愿意把孩子送出去?为了孩子念书,没办法!

乡村教育现实,我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急在脑里。

乡村教育现实,实质是教育的不公平。

乡村教育的不公平,主要表现在教师的不公平,因为教师是基础教育公平的基础。

县城小学师资力量与乡村小学师资力量有差距。县城小学的师资力量比较雄厚,乡村小学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差距表现在内动力大小和掌握教育信息量的多少上。县城小学规模大,教师多,学生学习氛围浓,学生家长文化层次高,对孩子学习过问多,要求高,竞争力强,守时满点,教师的压力大,敦促教师先学一步,多学一点,教师之间多研究一点,加之学校内教育信息量多一点,促成了县城小学师资力量雄厚。相比之下,乡村小学这些因素的欠缺,造成了乡村小学师资力量薄弱。

县城小学师资力量与乡村小学师资力量的差距,还表现在理论层次上,这是最主要的差距。多年来,县城小学教师写论文的多,发表及获奖的论文也多。不少教师能用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对问题探的深,看的远,做事有底气。之所以有底气,是因为有教育理论做支撑。县城小学教师的理论水平,具体表现在知道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上。而乡村小学教师从理论角度上看问题就比较浅,缺乏应有的底气。

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注2)。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客观的透视了我国社会现实。县域乡村教育面临的难题,正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表现。

习近平主席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注3)。

人民群众对县域乡村教育的美好向往,就是希望孩子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就是要有好的学校,好的教师,好的教学设备。好的学校,好的教师,好的教学设备,是教育公平的基础。

从人民群众对乡村教育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入手,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建构若干所好的学校,是人民群众对县域乡村教育的向往,也是我们的担当。我们要急人民群众所不能急,想人民群众所不能想,补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统筹做好县域内教育规划,构建县域内自己的教育体系,提高县域内教育质量,是我们教育行政部门责无旁贷的奋斗目标。

二、解题的施策

解题施策,要靶向施策,中轴施策。

靶向施策,就是为实现人民群众对县域内教育的美好向往,构建县域内自己教育体系的举措。

中轴施策,就是采取多项举措,缩小乡村小学教师师资力量与县城小学教师师资力量的差距。提高乡村教师的从教能力,提高乡村教师理论水平,是对乡村小学教师最有力的支持。

构建县域内自己的教育体系,一是构建思想体系,二是构建组织体系,三是构建政治体系。

(一)思想体系,是提高教育质量生态教育(注4)的保障措施。

我们的理念是:代表一个县的教育质量,是高中的教育质量。

我们的思想方法是:抓初中,促高中,带小学。要保障高中的教育质量,首先要靠县域内自己的优质生源,小学往初中输送合格学生,初中往高中输送合格学生,才能保障高中的教育质量。

确定思想方法的依据是:心理学。

习近平主席指出:“基础性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工程,要遵循青少年特点和规律,扎实做好基础的文章”(注5)。学生在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习阶段,都属于基础性教育,在这三个学段的特点和规律又各不相同。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小学生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初中生是基础教育的关键,高中生是基础教育的提升。在这三个教育学段,初中教育最重要。

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首届“十佳专家”鈡志农老师提出:初中生是“人格发展历程中多个关键中的关键。这个时期的个体所面临的发展性危机主要是‘自我统合’与‘角色混乱’两极之间的矛盾”(注6)。鈡老师还说,学生从小学“向中学过度后学校对个体的关注有所减少,整体课堂教学增加,课堂决策参与机会减少”,“学习难度、竞争压力的迅速增长,课堂上教师关注度与学生参与度的下降,对任课教师个人风格、教学方式的不适应,导致许多中学生学业成绩不尽如人意的第一道关卡”(注7)。小学阶段,学习很难拉开距离。初中阶段,距离开始拉大,特别在初中二年级(八年级),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尤为明显,学生厌学、逃学、辍学,好学生外流,在校生源下滑,教学规模缩小,学习氛围低沉。高中生源不足,小学教育对初中教育失去希望,是学生“发展性危机”的表现之一。

思想方法的抓手是:抓初中,不只是抓学生,更重要的是抓教师。教师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自我统合”时机,扬长补短。指导学生会学习,指导学生会思考,指导学生会自信。围绕學生自我统合与混乱这一核心问题,提供“元认知”(注8)能力培养的“救援措施”。预防学生在初中关键时期的发展上出现“角色混乱”,帮助学生闯过学业成绩不尽如人意的第一道关卡,避开发展危机,根本在教师,关键在教师。

思想理念自信:一是,思想方法符合心理学的教育规律,科学性强。二是我们县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有办好县域教育的经验和基础。建县虽只有短短50几年的历史,可也曾培养出土生土长、直线成长起来的全省第4名和全省第27名的清华大学生,县域教育也曾辉煌过。一段时间以来,不少周边县市的学生,慕名到我县读高中。为顺应教育形式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念高中的需求,县委县政府下决心筹建了一所高标准、高规格的实验中学,为我县办好高中教育奠定了基础。后来,乡村中小学之所以出现办班难的困境,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人们需求之间的矛盾。党中央直面矛盾,国务院及时下发《计划》通知,《计划》通知犹如及时雨,指导我们解决这一矛盾。我们要坚定不移的贯彻落实《计划》通知精神,立足县域,整合资源,整合生源,整合师资,坚信思想,坚信能力,办好县域自己的教育。初中教育上去了,高中教育有保障,小学教育有向往。

我们的指导思想是:想尽一切办法,让乡村孩子有学上,就近上,上好学,上了学,有质量。“质量是教育事业的生命线。提高教育质量是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形势,面对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新期盼作出的战略选择,反映了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迫切要求”(注9)。教育质量上不去,好学生想留也留不住。教育质量上来了,好学生想赶也赶不走,甚至外域的好学生也能慕名而来。

(二)组织体系,亦是提高教育质量生态教育的保障措施。

1盘活教育资产。乡镇村庄搁置的楼房校舍,是县教育系统的固定资产,一定要充分利用起来。

我们县是一个面积只有542平方千米的小县。构建若干所好的学校,学校布局要做到东西南北中都有,才能保障学生就近入学。根据这一思路,我们对乡镇村庄搁置的校舍,进行了星点启用。对教育干部,教师,教学设备、教具等重新组合调配:

原河西乡中,重新组建为县直河西镇中学。

原吕寨乡中,大刘庄乡中,为一中分校。

原下堡寺乡中(后为乡完小),与三中置换。

原枣园乡中,为二中北校区。

原卫罗庵小学,为一完小分校。

原蔡辛庄小学,为二完小分校

原三教堂小学,为镇完小分校。

县城内新建光明小学。

县城内扩建特教学校。

还有的县直小学,在附近村庄设附属幼儿园等。

盘活教育资产,解决了“一难”问题,缓解了城区学校班容量过大的压力。

2管活教育资金。为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想把孩子送到县直小学念书的夙愿,各个乡镇,凡是学生在300人以上的学校(县直学校分校除外),都作为资金单列学校,同中心校,县直小学一样,直对教育局报批。审批原则是:凡用于刀刃上的钱,如教研支出,绝不悭吝,凡用于铺张上的钱,如奢侈用品,绝不放宽。为办好一批乡村温暖的学校,铺平了道路。

3激活教育资本。习近平主席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注10)。县域内的全体教育干部和教师(包括私立学校的),是县教育发展的资本。激活这个资本,是我县教育发展的基本保障。

(1)把好新增公办教师过关关。新增公办教师招聘权在人社局,使用权在教育局。录用后进行为期一年的在岗基本功过关培训。基本功主要包括普通话,硬笔字,粉笔字,说课稿的书写格式和要求,新授课教案的书写格式和要求,复习课教案的书写格式和要求,点评课教案的书写格式和要求,微机的操作和使用,课件的制作与展示,视频的插入与播放等。过关者颁发“基本功过关证书”。

(2)把好新增学校校长资质关。遵照爱因斯坦“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校长,不仅仅是一个学校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开拓者,引领者。因此,新增学校校长资质应该是:各学科都得懂,而且,至少有一个学科是专业的,并且是这个学科的教学骨干。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同事之间的融合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等。新增校长,公开招聘,公开考试,大厅公示,竞争上岗。

(3)校长工作对教育局负责,分校校长工作对原生学校校长负责。

(4)原生学校的教师到分校任教,享受县政府发放给乡村学校教师同样的生活补贴,随工资直接打到工资卡上。

(5)私立中小学、幼儿园的教学,纳入教育局统一管理,按县直中小学同等对待,一视同仁(包括优质课评比,选优评模等)。

4、确定奋斗目标。

“对于任何一个团体而言,关注目标都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团体若没有清晰的团体目标,会导致团体成员对团体领导失去信任,对团体活动失去兴趣,对参与团体进程失去动力。‘事实上,一个没有目标的团体不能真正称之为团体,相反,它更像一个社交聚会’”(注11)。切实可行的目标,是尺度,是动力,是校长、老师的工作奔头,努力方向,目标可起到了箍桶作用。

初级目标是:小学及格率不低于90%,优秀率不低于45%,送往初中的优秀生人数不低于优秀人数的90%。初中及格率不低于80%,优秀率不低于40%,送往高中的优秀生人数不低于优秀人数的80%。高中高考本科上线率不低于10%。

确定同一奋斗目标的依据:县小,区域文化一样,各学校都在教育局的直接领导下,思想,时间,纪律,制度,课程进度等,步调能保持高度一致。目标确定原则:不能靠凭空想象,要有科学依据,依据就是多年的数据积累。事实存在的数据,一般是科学的,是可行的。可行性的初级目标是木桶效应的最短板,只要稍加努力,即可企及,不可能造成难以望其项背的现象。

校长要管好自己的人,教师要上好自己的课,认准目标清单,厘清目标台账。目标落实情况,校长向教育局做出书面报告。目标落实情况,只褒不贬。只褒不贬的目的是:激励前者,启示后者。只褒不贬的效果是:前者,化蝶的成就感,珍视自己来之不易的进步,总结经验,倍加努力。后者,羞赧的自尊感,促使自己記取教训,励精图治,努力工作。

5、制定目标落实保障措施。

全县各学校(包括私立学校),目标同一,尺度同一,检测同一,初级目标是刚性的,要保障目标的实现。

习近平主席指出:“考试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注12)。考试是国家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也是衡量老师绩效的重要尺度。

提高老师们的绩效,要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成绩,最关键的是老师应该清楚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筹划了如下几项保障措施:

(1)、为保障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帮助老师弄明白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指导老师分析研判近几年全国及各省市的高考试题,分析研判各省市的中考试题,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近几年,无论是高考试题,还是中考试题。无论是全国试题,还是省市试题,通过对正式考试试卷点评分析,可以清晰看出,试题考查的知识点,绝大多数都能与教材中学过的知识点相对应。通过对试卷点评分析还发现,各个学科的试题都存有一个共同的规律,这个共同的规律就是,难度系数基本都控制在0.75左右,这一现象,我们称之为0.75效应。

感悟0.75效应,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感悟,因为它符合心理学的认知规律。心理学要求我们读懂学生的认知能力。一般认知能力的学生占绝大多数,超常认知能力的学生只占少数,弱智认知能力的学生占极少数。全国及各省市的高考试题或中考试题,都具有科学性,都适应于绝大多数考上。所以教师教学关注的重点应该是绝大多数,要面向全体。0.75效应的内涵是,只要老师指导学生把教材弄通弄懂弄明白了,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吃得饱”,绝大多数学生都可以拿到试题75%的分值,就能保证初级目标的实现,就能基本上保证教学质量。超常生“吃不饱”,是重点辅导对象,每次练习,针对性的给他们增一两道附加题,让他们在附加题中得到添补。弱智生“吃不了”,不要勉强。这就是教育科学。这个教育科学,不仅让初、高中老师明白,同时,也应该让小学老师明白。立足本职,立足现实,立足课标,立足教材,各个学段做好自己学段的教学。准确把握木桶效应原理,每一个年级,每一个学科都不能成之为短板,才能使县域教育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程序。

感悟0.75效应,要从试卷点评课上感悟,因为它源于试卷点评课。要指导老师们会上点评课,上好点评课。为此,我们把《数学试卷点评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注13)放到网络信息平台上,指导教师弄清楚试卷点评课的类型、目的和注意事项。通过上试卷点评课,感悟0.75效应,在感悟0.75效应的基础上,提高教师的评价素养,提高对教材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弄明白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才能保证教的目标、教的方法、教的目的,才能保证大多数学生的教育质量,才能保证初级奋斗目标的落实。

(2)、为保障向高一级学校输送优质生源,进一步组织好我们县倡导的“百优”知识竞赛活动。

在全县统考的基础上,小学六年级,初中三年级,由县教研室组织“百优”知识竞赛活动。方法是:每个学科,每个学校,每个中心校,各选派10%的学生参赛,每个学科选出100名优秀生,每学年举办一届。届名是以年份学科命名,如“2019届(总第15届)小学语文百优”等

进入“百优”(有的学生两科甚至多科进入)名单的学生,注明学校,全县通报表彰。表彰是对任课教师,所在学校的一种正向激励,也是对任课老师、学校工作的充分肯定。

进入“百优”名单的学生,是最实在、最有吸引力的广告。“百优”代表着学校的声望,代表着学校的价值,代表着学校的教学质量。

进入“百优”名单的学生,小学生可以选择任何一所县直初中就读,初中生可以免试免费进入实验中学就读。“百优”学生,是各学校竞招的对象,两科以上进入“百优”的学生,学校领导拿着录取通知书,亲自到家庭邀请,彰显了学校对“双百”学生的尊重与渴望。

进入“百优”名单的学生,是家长的自豪,是任课老师的光荣,学校的光荣。“俺家孩子进入‘百优’啦”,每年竞赛过后,“百优”一词,成了学生家庭幸事的代名词,彰显了人民群众对这一活动的赞同与认可,也彰显了我们举办这一活动的魅力与成功。

进入“百优”名单的学生,多数是智力超常生,多数是庸中佼佼者,多数是能争取拿那试题25%分值的学生,拿25%分值的学生越多,优秀学生就越多。实践证明,进入“百优”的学生,高考时,多数都能进入本科线。

(3)为保障老师的从教能力,提高教学理论水平,我们采取多项措施,用活教育资源。

教师是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基础。青年教师有扎实的知识功底,老年教师有过硬的教学技能。优秀教师,特别是高级教师,是县域教育发展的宝贵资源,用活这个资源,继续和发扬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保障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质量发展。为此,我们采取如下措施:

a、高级教师由个人申请,县政府批准,可以延缓退休年龄,原工资照发。

b、为改善私立学校教师师资的格局,教育局支持退休的高级教师、优秀教师,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到私立学校任教。

c、建立教学网络平台。邀请高级教师、优秀教师,把提前一周的同一教案传输的平台上,共谈共享,相学相侍,供同学科同年级教师参考。邀请资深幼儿教师,撰写教学活动方案,撰写幼小衔接方案,以同样的方式传输到平台上,供全县幼儿园教师参考享用。

d、建立信息网络平台。信息平台,展示优秀事迹,有益活动,获奖证书,获奖论文,获奖说课稿,发表的论文,发表的说课稿等。对基层教师而言,展示是最好的评价,最好的奖励。信息平台,推荐有关教学论文、教学案例等。建立信息平台,目的是培树典型,引领榜样,正向激励,使广大教师学有方向,赶有目标。

e、为保障青年教师和老年教师的教学优势得到发扬,青年教师与老年教师相互补充,继承和发扬我县倡导的“说、上、测、评一条龙教研活动”(注14)。“一条龙”教研活动,本土化,接地气。“一条龙”教研活动,最实在,能接受。“一条龙”教研活动实质的问题是,首先让教师知道教什么,在知道教什么的前提下,琢磨怎么教,在知道怎么教的基础上,弄明白为什么这么教。在守正教研活动的基础上,在心理学的引领下,鼓励老师创新备课,创新教学。在创新的基础上“发现教师”,在发现的前提下“解放教师”,在解放的过程中“发展教师”。

f、建立论文指导网络平台,帮助老师打通撰写论文困惑的最后一公里。

列宁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注15)。同样的,没有教学的理论,就不可能很好的组织教学活动。教学理论体现在论文上,写论文,是老师对教学实践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没有教学理论做指导的老师,教一辈子的书,仍然是一个自在老师,有了教学理论做指导的老师,才能逐步成长为一个自为老师(注16)。

要正确理解论文的价值。《计划》通知提出:“乡村教师评聘职称(职务)时不作发表论文的刚性要求”。不作“刚性要求”,只是说降低论文要求,不是取消论文要求,也不等于不需要论文,更不等于老师发表的论文就没有价值。要全面正确的理解《计划》通知精神,否则,老师的理论水平很难提高,乡村小学教师与县城小学教师的理论差距很难缩小,各级教育刊物的存在,也就没有意义。

事实上,老师们写论文的企望值很高。

事实上,老师们都想写论文,都有发表论文的愿望。以前老师们,特别是乡村小学老师们不愿意让我们听课,现在主动邀请我们去听课,恳请我们站在理论的角度评判课,表现了乡村教师主动提高自己理论水平的愿望。还希望以后我们写论文用到自己的课例时,也带上自己的名字。彰显了老师们写论文的渴望。

事实上,常听到老师们讲的一句话是,别人发表的论文,介绍的经验,自己也曾做过,写出的话自己也曾说过,也曾想把上课的想法和过程写出来,可在心里想时,理不亏,词也不穷,下笔形成文字后,自己就感到理也不顺,词也匮乏。凸显了老师们写论文的困惑。

事实上,多数老师不是没有时间写论文,而是不知道论文怎么写。显现了老师们写论文的现状。

为了满足老师们写论文的需求,我们把全縣能够写论文的老师、教研员的邮箱及电话放到平台上。愿意写论文的老师,可以把自己的课例,或说课稿,或论文,发送给任何一位教师,可以在网上或网下咨询指导写论文的方法,也可以请求在网上或网下修改已写好的论文及参评说课稿等。接到稿件的老师,不但不会感到是一种负担,一种压力,反而感到是一种信任,一种尊崇。当指导的论文发表后,与受辅老师一样,同样有一种心理上的收获感。

在提高乡村教师的业务能力、从教能力的同时,理论水平也在显现。具体表现在:从论文指导网络平台上可知,乡村教师写课例的多了,写说课稿的多了,写论文的也多了。尽管论文还不够成型,水平还不算很高,可从乡村教师自觉提升理论水平的愿望可以看出,乡村教师的教学开始走出“磨道效应”这个圈子,开始用自己的教育理论,或他人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

(三)政治体系,是提高教育质量教育生态的保障措施。

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支持下,我们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落实国务院关于《计划》通知精神,全面支持乡村教师的工作,确保乡村教师生活,确保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1、组织全县校长教师(包括私立学校)学习《计划》通知,了解《计划》通知内容,学深《计划》通知精神,理解《计划》通知内涵,悟透《计划》通知实质。

2、学习《计划》通知精神,与学习习近平主席关于教育教学改革的有关论述结合起来,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认识与理解,确保《通知》精神落地生根。

3、建立乡村教师家庭档案。乡村学校校长(包括分校)建立乡村教师家庭档案,熟悉家庭成员,了解家庭状况,清楚家庭需求,备注家庭联系方式等。关心乡村教师的生活,从乡村教师最直接,最牵挂的问题入手,比如,老人,住房,孩子入学等问题,解决乡村教师的后顾之忧。欲动人心者,必先动于情,因为教师在学校得到关爱,所以教师才能把心眷爱到学校,教师把心眷爱到学校,教师才“曾益其所不能”。

4、政策支持。比如,高级教师评聘指标适当往乡村学校倾斜。进一步关心乡村教师的政治生活,适度加大发展党员力度等。

县域自己教育体系的构建,强化了校长、教师的责任担当,自我约束,自我加压,自我沉淀,自我提高,调动了校长、教师的积极性。正如一位校长在年终报告中写到:叫老师加班容易休班难,这正是目前老师思想面貌的真实写照。

县域自己教育体系的构建,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人民群众对县域教育的获得感,是判断县域教育体系构建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县域教育体系构建的对不对,人民群众的行为说了算。出外念书的学生开始回流,域外的学生也开始深入,生源开始补充,教学规模开始扩大,开始呈现出学生自信、自律、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这一氛围,提振了校长、老师的责任感,也提升了我们办好县域自己教育的自信心。

三、解题的探索

需要探索的解题有两个:一是已知解题,二是未知解题。

1、已知解题。需要探索的是小学“两管”解题,这是最现实,最迫切的解题。尽快解决小学“两管”解题,才能使县域内自己的教育体系建设,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随着社会的开放,思想的解放,市场交换原则的流行,个别教师私下办补习班。虽多次禁止,但屡禁不止,变着法子还是办。如果让老师在学校辅导,收费又不合法。如果公立小学也能做到寄宿,既能解决“两管”的问题,也能祛除小饭桌安全的隐患,还能解决办补习班的困惑。

2019年暑假,私下办补习班蜂拥雀起,名目繁多,五花八门,甚至有的农家小院,雇几个教师或放假回来的大学生也办。补习班之所以有市场,是因为人民群众有需求。孩子放假,家长没假期,孩子自己在家,家长又不放心,只好把孩子送到补习班,这是“两管”问题新的表现形式。为了顺应民意,私立学校不放假,公立学校就不行。面对新的现实解题,根据《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意见》(注17)的指示精神,尽快找到既合法、又能顺应民意的补习办法,是当务之急。

小学低年级放学早一点,家长不到下班的时间,孩子不能按时接,孩子自己回家,老师家长都不放心,学生在学校时间过长,又不符合规定。这一解题,也应尽快破解。

2、未知解题。未知解题的探索,是学校生存发展的需要。伴随人工智能化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创新升级,5G时代的到来,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到多元化的时代,高科技要陆续进入校园,我们的工作也应该是多元的,我们将迎接新的解题,要随时做好破解解题的准备,应对新的解题的挑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智能化的加速进程,可能会遇到不可预测的解题。我们坚信,只要牢记使命办人民所期盼的教育,办法总比解题多。

参考文献:

[1]国办发【2015】43号

[2]习近平主席2017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3]《十八大以来主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第70页

[4]《人民教育》2017年第15——16期122页《以‘生态教育’激发县域教育发展活力》

[5]人民日报2014年9月20日

[6]鈡志农《探寻学生心灵成长“路线图”》132页

[7]鈡志农《探寻学生心灵成长“路线图”》140页

[8]鈡志农《探寻学生心灵成长“路线图”》147页

[9]《人民教育》2017年第15——16期 王定华《教师是基础教育的基础》

[10]习近平主席2014年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11]鈡志农《探寻学生心灵成长“路线图”》157页

[12]人民日报2014年8月19日

[13]《教育实践与研究》2014年30期/B(10)《数学试卷点评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4]《中小学教育与管理》2003年10月《我们是这样培养教师从教能力的》

[15]列宁全集第二卷443页

[16]《新教育论坛》2019年6月(总第203期)《努力做一个自为教师》

[17]国办发【2018】80号

作者简介:张洪改(1969年-),工作单位:河北省临西县教育局,研究范围:教育教学与管理,籍贯:河北省临西县,学历:大本,职称:中级。

猜你喜欢

县域论文解题
论提升县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治理思路
基于融媒体环境的县域媒体技术创新
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
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以数列解题为例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化二为一”法在初中解题中的应用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巧用比妙解题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解题勿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