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满韩漫游》里漱石眼中满铁时期的大连

2019-09-10刘晶李晓霞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夏目漱石大连

刘晶 李晓霞

内容摘要:由于大连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满铁成立后,总部迁至大连,并在大连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殖民体系。为了向日本本土大力宣传“满铁”的功绩,时任“满铁”总裁的中村是公邀请夏目漱石参观满洲,夏目漱石的第一站就来到了大连。回国后夏目漱石将此次满铁之行写成游记《满韩漫游》,本文跟随《满韩漫游》中夏目漱石的目光与感受来还原满铁时期的大连。

关键词:夏目漱石 大连 满铁 《满韩漫游》

1909年9月,夏目漱石在时任“满铁”第二任总裁的同窗好友中村是公的邀请下来到了大连,开启了他的满铁沿线之旅。在大连,他参观了“满铁”“为大连市民”建设的先进建筑及设施,在旅顺,参观了的白玉山和二零三高地等,后经奉天等满铁沿线取道朝鲜。回国后他把此次中国东北旅行经历写成了游记《满韩漫游》,这也是夏目漱石唯一一部中国游记。文章在《朝日新闻》上连载,期间受到当时时局的影响而中断,连载的五十一回游记中大半篇幅描述的都是他在大连和旅顺的见闻和感受。

一.满铁时期大连的战略地位

日俄战争后,为了“经营满洲”,进一步对中国东北地区进行更有效的殖民统治和攫取更大的经济利益,日本政府于1906年11月26日在东京设立了“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 “满铁”作为日本殖民政策的先锋,将地理位置优越的大连作为推行“大陆政策”的桥头堡,不仅将满铁总公司由日本东京迁到了大连,还确立了以大连为中心发展满铁事业的“大连中心主义”政策。满铁在大连的发展,主要通过对大连港的控制,将大连港作为侵略的跳板,进一步对整个东北的经济、军事进行双重控制。

二.《满韩漫游》中夏目漱石眼中的大连

1.夏目漱石眼中的“大连人”

夏目漱石的此次“满铁之旅”并没有正面描写有名有姓的中国人,他所描写的都是被称作“苦力集团”的中国劳动者形象。乘坐“铁岭号”商船抵连之初,夏目漱石首先描述的就是“肮脏的、邋遢的”大连人——中国苦力。《满韩漫游》第四回进行了以下描述:

(前略)河岸上人头攒动,大都是中国苦力,单个人显得很脏,两个人凑在一起仍然难看,如此多的人挤在一起更加不堪入目。(中略)船稳稳地停在了那群邋遢的苦力旁边,船刚停稳,苦力集团就像炸开了的马蜂窝一样,立刻开始吵吵嚷嚷。(中略)多数马车也是由苦力集团驾驭的,所以全都像苦力集团那样肮脏不堪。

这一部分夏目漱石用了“脏、不堪、邋遢、吵吵嚷嚷”等字眼儿,以蔑视的姿态去描述他所看到的当时大连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可以看出,在日本的殖民统治下,当时的大连底层劳动者生活何等艰辛。之后夏目漱石又用讽刺的语气讲述了一个关于为何马车满身泥土的传说。

据说当年日俄战争,俄国佬儿从大连撤退的时候,觉得交给日本人太可惜,于是,悄悄地掘了许多坑,把马车埋了起来。清国佬儿嗅到了土腥味,一边嗅一边找,最终嗅到了埋藏地点。(中略)把整个大连按十字縱横挖了一遍。(中略)那些满身泥土的马车令人不得不承认,这个传说是素有传说当中最巧妙的一个。(《满韩漫游》第四回)

随后他又描述了满铁来接他的马车形象。

在那些马车当中,有两辆新颖豪华的马车,即使是在东京的大街上也很难见到。马车夫穿着气派的制服,脚蹬铮亮的马靴,手里攥着马缰绳,操控者着膘肥体壮的哈尔滨高头大马,等候在那里。(《满韩漫游》第四回)

在第四回的两处描写里,两者形成鲜明反差,他把当时大连的底层劳动者的不堪和满铁机构的“豪华”、当时清政府的无能悭吝和“满铁”的“威武气派”进行强烈对比。从此时夏目漱石笔下流露出的对当时战败后中国的鄙夷、失望以及他以日本人的胜利者的姿态俯视中国的心理可以看出,彼时的大连处在战争的废墟中,时局动荡、人民的尊严被践踏。

但随着夏目漱石的行程来到了满铁在大连建造的一处豆油工厂,夏目漱石对工厂苦力的描写发生了转折。《满韩漫游》第十七回进行了以下描述:

苦力温顺、健壮、有力、勤快,你就是从旁边参观都会觉得心情舒畅。(中略)他们就像没有舌头的人一样,从早到晚默默地背着那沉重的大豆麻袋从一楼到三楼爬上爬下循环往复,他们的沉默和有规则的运动、他们的忍耐和元气简直就像命运的影子一样。站在旁边观察他们,不知不觉地就会产生奇异的想法。(中略)从朦胧的蒸汽当中可以看见紫铜一样的肉色因为汗水泛着油光而越发勇猛。当我注视着这个苦力赤裸的身躯时,不由得联想起了“楚汉军谈”。古时候,让韩信从胯下钻过去的好汉必定是这样一些人。他们的上身强壮魁梧、青筋暴露,那双大脚上穿着用生牛皮缝制的皮鞋。(中略)出门的时候,我赞叹说:那些苦力活儿干的漂亮,而且,非常肃静。

根据这些描写,夏目漱石笔下开始描写的大连底层劳动者的形象在此处有了颠覆性的改变,他觉得苦力们“温顺、健壮”,但同时也很“勇猛”,苦力们的“忍耐、肃静”是源于他们的命运。在这里,夏目漱石用他文人的优越姿态描写了当时大连劳动者的温顺,但同时也暗示了当时大连底层劳动者具有“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的气势”。夏目漱石此时流露出了对日本海外殖民政策的深深忧虑,对于日本压榨中国劳动人民,他给出了日本当局者一个警示——中国人民的隐忍终将会爆发,日本的侵略战争最终会失败。

2.夏目漱石眼中的大连景

漱石应邀抵连后,最初的四天,他在总裁好友的安排下参观了满铁在大连市内的精美建筑和各类经营设施,其中对电气公园、电车、中央实验所、川崎造船所、电气化工厂和大豆加工厂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文中多次提及大连美丽的景色、充满洋风的建筑以及比日本本土还要先进的各项设施。

“初秋的大连,无数的星星在深色的夜空中闪烁,这是在内地看不到的。”(《满韩漫游》第六回)

“大连的太阳的确比日本的太阳耀眼,空气清澈……”(《满韩漫游》第八回)

这些对于大连自然风景的描写体现了夏目漱石对于中国之美的向往,这也是他自幼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在大连找到的思想寄托。通过夏目漱石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彼时的大连,虽历经战火的洗礼,却依旧保持着她秀美的本质。

此外,他对于满铁在大连的各类建筑及经营设施也进行了含蓄的宣传。日本本土还没有的令人叹为观止的电气公园、采用最新式铺轨方法的电车、使用大豆制造出的新工艺的肥皂、相当于日本本土价格一半的贵重的丝织品、能驶入三千吨左右的船的川崎造船所以及拥有东方第一烟囱的电气化工厂。夏目漱石多次强调这些设施都是日本本土没有的先进建筑设施,并对这些新鲜事物感到惊叹并赞扬。此外,在对电气公园进行描写时还特意提及“是为大连市民提供的休闲场所”。在对这些所谓的先进设施进行赞叹时,虽然夏目漱石没有正面评价满铁在大连发展的殖民地政策事业,但是通过他对战争在大连留下的废墟以及看起来欣欣向荣的满铁事业对比描写可以看出,他并没有拒绝“满铁”请他来游览参观的最终目的,间接地充当了“满铁”的宣传员。这些看似客观的游记描写,实则是向日本国内民众宣传了“满铁”在大连的所谓功绩,是为日本的殖民政策披上一层美丽的外衣,美化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为。

借夏目漱石之笔,我们了解到了“满铁”时期,日本在大连为了推行殖民政策而建造的各项建筑及设施,其中如造船厂等很多建筑及设施至今仍保留了下来。另外,由于“满铁”的大力宣传,满洲也成为了日本人冒险的精神乐园,很多日本人来连旅行甚至定居。

三.结语

夏目漱石作为日本明治时期的文学巨匠,在他的唯一一部中国游记中,以大连为切入点对当时满铁在中国东北的殖民地政策进行了描写,作品中透露出了夏目漱石对中国文化的喜爱,同时也暴露了他作为文人的局限性。此外,他对大连自然风光、建筑特色以及工业发展等的描写也为满铁时期大连人文历史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参考文献

[1]〔苏〕阿瓦林.帝国主义在满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2](日)小林爱雄,李炜,(日)夏目漱石,王成.中国印象记——满韩漫游[M].中华书局,2007.

[3]张蕾.日本近现代作家与大连[J]. 文学与文化研究,2010.

[4]张羽.从《满韩处处》看漱石的中国观[J].日语教育与日本学研究,2011.

基金项目:

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日本女性作家战争记忆、战争责任与历史认知研究(1931-1995)”(项目编号:18YJC752017)。

2.2017年遼宁省教育厅基本科研项目“伤痕、记忆与历史重述:日本近现代作家战争书写研究”(项目编号:JDW2017006)。

(作者介绍:刘晶,大连海事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毕业,现任大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教师,职称讲师;李晓霞,大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从事中日文学关系研究)

猜你喜欢

夏目漱石大连
最厉害的本领
最厉害的本领
抓住对方的心
最厉害的本领
抓住对方的心
对大连日企日语人才需求现状的分析
中韩自贸区建设对大连影响及对策研究
大连市智慧旅游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措施
大连绿色食品出口贸易现状、问题及对策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