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就业导向下应用型高校优化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实践教学

2019-09-10赵玉磊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教学优化就业导向

【摘 要】越来越多的大学设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该专业学生也逐年增多,加之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才不再是稀缺资源,逐渐供大于求,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因此,针对此现状,高校老师应该在教学时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毕业后与企业对接做好准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该专业在实践中面对的最普遍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应用型高校学生毕业后更易上手,提高学校及专业在行业领域的影响力。

【关键词】教学优化;就业导向;能源与动力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34-0005-02

现今应用型高校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不能让学生快速适应社会生活、快速融入工作,解决项目实际问题不能满足企业“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人才需求。究其原因,教师的教学和实践性的工作并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近些年,这种现象逐渐有所改观,但各应用型高校如何在激烈的就业环境下,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仍是相关高校在未来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需要重视的课题。

1   现阶段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缺少实践意识与实践能力

现阶段,我国高校学生在大学之前受到的教育都是理论知识,从高中过渡到大学后,缺少实践意识和动手能力。所以对现在的应用型高校学生而言,树立动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经验是重要的。部分学校通过开展相关的讲座或课程,来增加和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但由于这些课程大多是考查课,考核相对比较简单而宽松,大部分学生没有意识到实践对今后社会生活的重要性,经常会忽略这种讲座或课程,在学习上走马观花、草草了事,而更重视专业课成绩。

1.2   教学中强调理论知识,忽略就业特点

高校现阶段教学和高中教学考核整体来说区别不大,大多数为理论知识教学,但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将会从事的行业,如燃气、空调设备、制冷设备等行业都是需要大量实践行动的,忽略就业特点,教学内容没有针对性。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高校现存师资中,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中真正有实践经历的教师占比不大,大部分也是在教育体系中毕业后就来教学了,因此,对就业特点并不是很了解,对行业的发展现状、产业技术的发展动态了解的也较少。这样的教学针对性差,学生就业后不能快速融入工作,还需要二次学习,因此,造成本专业学生就业困难的现象。

1.3  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监控不严格

应用型高校的准入门槛较低,学生的成绩普遍较低,自制力较差,自我管理能力不强。学生在经过紧张的高考考验后进入大学,大学里基本上不采用高中階段的固定教室、固定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师只是有时间性的指点、指导、约束,学生容易在精神上放松下来,因此,学生本身在学习时就会放松警惕,不能严格、内化知识,真正明白教学内容的深意,在实践时更容易边缘化、流于形式。

2   就业导向下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的尝试

笔者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结合应用型高校的特点,按照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需求,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2.1  了解就业行业分布

想要将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就要了解本专业学生在毕业后主要从事的岗位。近年来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就业于燃气、空调制冷、船舶动力、工业锅炉等方面工作。根据该专业就业行业分布、行业需求来改善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提升学生的实践意识。在改善教学体系时,一定要了解每年学生的就业情况,回访毕业的学生,听取学生的意见。

2.2   根据就业情况,改进教学内容

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把学生可能从事的行业信息让学生了解清楚,并根据学生从事行业的意向来细分课程,让学生自己选择方向。把课程大致分为通识知识、专业实践、创新创业实践和综合实践几部分来培养综合型人才。这样优化教学内容,可以达成理论和实践的衔接。有通识教育让学生了解基础的理论知识,同时利用实践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岗位需求,了解理论知识是如何运用在实践中。这对学生提高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实践水平有较大的好处。

2.3  根据就业情况,完善校外实践平台

应用型高校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常会和校外企业合作,让大三、大四的学生进行校外实践。但是校外实践平台的名额有限,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实践机会,所以学校需要完善校外的实践平台,增加合作企业,提高合作质量。通过不断增加合作企业让更多的学生选择就业方向,可以选择自身喜欢的就业方向实习。根据未来的就业计划及个人的兴趣选择相应的实践平台,在实践过程中,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更好地进行校企融合,学校应与企业沟通后,合理安排学生的实习实践时间,把学生安排到真正能为企业发光发热的岗位。

2.4  细分实践教学内容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大部分集中在两个方向,一是热能方向,二是制冷方向。作者建议根据这两大方向细分细化实践教学,学生就可以根据自身想要从业的方向来选择实践课程,避免实践教学的盲目性,做到精细教学、深化教学、有效学习,满足学生以后就业的需求,一定程度解决了就业难、入行慢的困境。

3   结语

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就业难、待遇偏低,在如今就业导向下,想要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率,提高学生的待遇,就一定要从学校做起,让学生建立起就业意识和实践意识,认识到这两点的重要性,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水平,提高学校的影响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提高岗位待遇。

【参考文献】

[1]李培根,许晓东,陈国松.我国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 问题与原因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

[2]张叶,王荣,彭维.以就业为导向的毕业设计改进探讨——以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为例[J].科技视界,2016(21).

【作者简介】

赵玉磊(1974~),男,河北吴桥人,硕士研究生,职称: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新能源工程技术方向。

猜你喜欢

教学优化就业导向
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策略感悟
优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电子商务与物流课程的教学优化与项目教学的实施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中《儿童常见病护理》课程教法的实践与研究
钢结构课程教学改革与探讨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药学生色谱分析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