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现状

2019-09-10褚玲玲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8期
关键词:内部审计公立医院现状

褚玲玲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现状中存在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管理体系不完善、组织架构与人员支撑不足、内部审计工作独立性不强等不足之处,提出构建重视内审工作的组织文化、完善内审监督的体制机制、加强内审工作队伍建设、深入实施应用信息管理系统等加强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措施建议,促进医院全员对内审工作的参与,推动内审工作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公立医院 内部审计 现状

内部审计,是指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经济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实施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建议,以促进单位完善治理、实现目标的活动。内部审计不仅是部门、单位内部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评价和改善组织业务开展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控制组织内部运转流程的有效性,评估和预防潜在风险点的发生,发挥着守底线、定边界的重要职能。而且内部审计作为国家审计的基础,被纳入了审计监督体系的三大类审计之一。

公立医院作为集专业性、非营利性于一身的特殊的事业单位,其发展关系国计民生,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尤其是在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和攻坚期的关键阶段,一方面国家加大了对公立医院改革的投资,另一方面,对公立医院大量医疗卫生资源进行优化调配。在这个过程中,做好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更加成为了保障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依法合规、平稳推进的关键点。

一、我国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现状

我国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近年来取得很大进步,但是依然存在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管理体系不完善、组织架构与人员支撑不足、内部审计工作独立性不强等不足之处,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一)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内部审计作为自我监督、自我诊断的底线节点,在公立医院中存在不受重视的情况。从客观上看,医院中的财务会计决策流程大多围绕领导人员进行制定,致使医院财务工作效率下降,呈现消极的发展趋势,领导人员在财务决策中的独立性要求高,不愿受内部审计制约;同时内审人员普遍存在业务能力不足的情况,在内审工作中风险防范意识强,而推进工作的建设性意见少,不利于工作推进,导致业务部门对内审工作不理解。从主观上看,领导人员在业务推进过程中往往将效率和成果摆在第一位,对于增加了管理成本和延缓了流程推进的内审工作支持力度不够。

(二)管理体系不完善

我国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起步较晚,从国家层面虽然有内部控制的法规,但目前没有法律规章对医院内部审计做出专门规定,无法强制要求公立医院必须实施内审管理。没有完善的制度,容易造成权责不清,内审工作无法真正落实到位,因此公立医院内部审计还需要向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进一步完善。

(三)机构和人员支撑不足

我国医院内审组织形式通常有四种:一是医院暂不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全部审计工作由财务部门完成;二是暂不设置独立的内审部门,审计的工作隶属于监察部门;三是纪检监察部门与内审部门合并成立;四是设置单独的内审机构,但是内审机构依然有医院的分管领导直接管理,对分管领导直接负责。

目前我国医院内部审计模式多采取第二种和第三种形式,内审工作的独立性与权威性不能完全体现出来。同时,内审人员队伍配置不足,专业性不强也制约了审计工作的成效和质量。

(四)内部审计工作独立性不强

由于医院组织文化普遍对内审工作认同度不高,而且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讲究 “以和为贵”传统文化的因素,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工作时,不可避免地受到内部人际关系的压力,难以做到“铁面无私”,影响了工作的开展和发现问题的处理。

二、加强公立医院内审工作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优化环境

要做好医院内审工作,首先要提高站位,统一认识。自上而下地提高医院所有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加强对内审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首先,医院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领导要树立内部审计第一责任主体意识;其次,业务部门员工也要增强风险意识,认识到内审工作对于医院业务开展的保障和托底作用,从而引导内部审计工作有效展开;第三,作为审计工作人员,要和各部门同事保持一个良好的关系,便于以后工作的开展,又要划定一个界限,以免私下的交好影响工作原则。这就要求审计人员秉持良好的职业素养,公私分明。

(二)完善制度,理顺流程

医院中的内部审计机制和流程应进行系统化完善,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结合医院业务发展的新形势新业态,不断更新内审工作制度,梳理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成效。重点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实现不相容岗位分离,健全医院预算体系,着力在分析预算的基础上加强内部预算管理,全面有效推进内部审计工作。

同时,在内审工作流程中,理顺业务条线,查找关键风险点,梳理管控流程,做到“查找风险点-完善管控-形成制度流程-评估效果-进一步反馈业务流程”的全过程管理,以问题导向为工作指引,把审计放在事前,放在平时,预防内控风险的发生。

(三)配备队伍,提升能力

公立医院组建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是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关键。应当对内部审计部门职能权限予以明确,配置专业审计人员,确保工作人员的稳定和独立性,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在业务流程中的托底作用。同时,应充分发挥监督部门应有的作用,配合审计部门一起实现内部控制的不断强化。

同时,加强审计人才队伍的整体能力。通过培训、合理分工等形式,一方面提升内审工作人员在审计和风险控制方面的專业水平,另一方面内审工作人员应当全面了解医院各业务条线,融入到业务工作中去,提供建设性意见,对工作真正起到保障和推动作用。

(四)梳理风险,重点管控

内部审计工作作为业务的保障和支撑,应当结合各医院内部的工作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梳理关键风险节点,对重要领域、重点环节、重要工作开展运行质量、环节质量的监督与评价。在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重大资金支出等“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程序上进行重点关注和监督。

(五)创新方法,提升效能

内审工作事无巨细,涉及各业务线条的方方面面,需要大量数据支撑。因此,在医院内审工作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才能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实现科学预测,实现事前控制。首先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如HIS系统、HRP系统、成本管理系统等,加强对内部审计数据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工作;其次建设医院内部审计与财务数据监控的信息共享和管理平台,让数据跑路,实现对数据的全面监控和汇总,同时也有利于梳理工作流程中的不顺畅环节,及时反馈相关部门进行整改,有效推进工作。

三、结语

习总书记在2018年5月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调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力量,增强审计监督合力。公立医院加强内部审计管理工作,是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要求,在我国医疗卫生机制改革过程中推动医院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基础保障。应当通过构建重视内审工作的组织文化,完善内审监督的体制机制,加强内审工作队伍建设,深入实施应用信息管理系统等措施,全面强化医院全员对内审工作的参与,推动内审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何炎珏.加强公立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机制建设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9 (15):248-250.

[2]范妍妍.浅谈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情况[J].财会学习,2019 (17):236-237.

[3]李二虎.浅析医院单位内部审计与财务风险管理[J].中国集体经济,2019 (16):141-142.

[4]王宪法.新形势下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内部审计策略探究[J].经济纵横,2019 (15):198.

猜你喜欢

内部审计公立医院现状
公立医院文化对党建政工的有效促进
公立医院总医疗费平均增幅须在10%以下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医药:3500家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