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瓢水

2019-09-10陈湘湘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调和蔡元培用人

陈湘湘

王立群说《史记》的时候曾提到:刘邦会用人,他就像一瓢水。一锅汤,盐放多了,醋放多了,加那么一瓢水,味道就正好。而项羽不是,他是辣椒,一道菜到最后只有辣味儿,那还能吃吗?

我们都知道刘邦手下人才济济。萧何是必不可少的盐,张良是提供鲜味的生抽,韩信是增添声势的姜,樊哙是性情刚烈的花椒。还有那些八角、茴香、蚝油、大蒜,出锅前撒的香菜和葱。这些调料在刘邦的手下,各司其职,取长补短,便觉五味调和,余香满口。若遇上个不懂烹调的人,只偏重一种味道,结果便是盐多则太咸,醋多则太酸,姜多则太辣。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充当着盐、酱、醋的角色。要想五味俱全而非乱成一锅粥,就需要有人来充当这一瓢水。

“一瓢水”多半由有智慧的领导者担任。古代的统治者刘邦、曹操,近代的北大校长蔡元培,便是这一瓢水。他们手下的人才具备两个特点:一是丰富,五味皆有;二是协调,咸淡适宜,五味调和。

丰富来源于兼容并包。空有水,没有酱,淡而无味。曹孟德唯才是举,“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是他的态度。蔡元培则将北大变成了文化交流、思想碰撞的广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学者坐而论道,维新派和守旧派的教授互相批判对方的观点,各位教授也乐于向他推荐自己“博学的敌人”来北大任教。

协调来源于管理智慧。一瓢水要加得正合时宜,不多不少。古代杰出的君主也深谙制衡的道理。刘邦懂得收走韩信的兵权,让这块生姜不至于太冲。司马懿在曹操手下当文学掾,既让才能得以发挥,又不至于犯上作乱,曹操的后人显然没有这种智慧。

水能调和五味。那这充当一瓢水的人,自己是无色无味的吗?当然不是,他们也有自己的性格和味道,只是他们能暂时忍耐,客观公正地评判他人,使一瓢水中没有自己的味道。在不需要他们调和五味时,他们也都活出了自己的味道。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许许多多的人,他们各有特性,也需要一瓢水来调和。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聚集在某位特别有智慧的领导者之下,这时,我们每个人,都要或多或少地稀释自己,以求得与他人的融合。我们泼出去的,是一瓢带有自己味道的水。

真正有智慧的人,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凸显自己的味道,什么时候要把自己稀释得无色无味。

世界因五味杂陈而深邃,因“五味调和”而令人向往。

名师名师点评

本文由“味”及“人”,以大量历史人物为例,阐述了人的多样性、个性以及用人的智慧,角度新颖独到,与材料高度契合。先谈人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进而揭示五味能否调和、共存相生,取决于是否有那关键的“一瓢水”,即领导者用人与管理的智慧;最后回归“物各有性”,强调调和他人的同時亦不失自己的个性,张弛有度才能实现“五味调和”,见解独到。文章紧扣材料,观点清晰,层层递进,论据详实充分,是一篇议论类佳作。(王羽)

猜你喜欢

调和蔡元培用人
调和
蔡元培借衣服
欧氏空间中超曲面的L2调和2—形式
蔡元培的气度
蔡元培借衣服
蔡元培借衣服
《群书治要》论用人:战略定位与导向
漫画
例谈调和平均数的简单应用
为什么叫“一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