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应对幼儿的入园焦虑

2019-09-10吴梅芳

南北桥 2019年21期
关键词:入园焦虑分离焦虑幼儿

吴梅芳

【摘    要】本文笔者从教经验出发,采用观察法、分析法,总结出幼儿入园焦虑的几大表现情况及三大发展阶段:反抗阶段、失望阶段、超脱阶段,并由此分析其原因,继而从教师、幼儿及家长三大方提出应对性措施。

【关键词】入园焦虑  分离焦虑  幼儿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1.203

幼儿入园焦虑是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即我们所谓的分离焦虑是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不愉快的情绪反应。研究表明,分离焦虑对幼儿的创造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会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程度严重的甚至会使幼儿智力水平有所下降。

一、幼儿入园焦虑的表现

分离焦虑的幼儿表现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在行为上,部分幼儿进入幼儿园后,抗拒做一切事情,包括睡觉、吃饭和玩耍,每天不是趴在窗口等家长就是自己到处乱跑,遇到一点不如意的事情就嚎啕大哭;部分幼儿则会把自己封闭起来,拒绝理睬任何人,自己呆坐在旁边,可以显而易见看出幼儿的害怕和无措。在生理上,部分幼儿在陌生环境中缺乏安全感,不能及时注意到自己的生理需求,导致食欲不振、遗尿等现象产生;部分幼儿则因为过于紧张而导致容易惊醒、难以入睡、做恶梦等情况出现。在情绪上,部分幼儿会表现出对亲人的极度依恋和对老师的极度排斥,抗拒入园、抗拒和老师交流,进园后不停哭闹,看到家长离开就情绪崩溃,大喊“我要回家”;部分幼儿则因为入园而在潜意识里产生“爸爸妈妈不要我了”的想法,继而把对父母的依恋转移到老师身上。不参加集体活动,而是天天紧跟着老师。吃饭要老师喂,睡觉要老师哄,老师不能离开自己的视线范围,甚至不允许其他幼儿靠近这位老师。在自理能力上,部分幼儿入园后由于焦虑,其原本掌握的基本自理能力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退化,研究表明,百分之九十的幼儿在家中可以自行上厕所,但是入园后这一比例却降到了百分之六十。

幼兒入园焦虑的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反抗阶段,这一阶段家长和幼儿经常会出现“生离死别”的场景,当家长在场时程度更为严重,幼儿这时常常疯狂哭闹,甚至通过装病等方式来逃避上学。其次是失望阶段,因为家长坚决要将幼儿送去幼儿园,因此显得相对比较失落,精神不佳。最后是超脱阶段,幼儿往往在幼儿园里面已经找到了一定的精神寄托,或许是朋友,或许是老师和环境,此时的幼儿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安全感感。据研究,幼儿出现入园焦虑现象的持续时间从1周到2个月不等。焦虑作为一种消极情绪,延续时间太长有害无益,因此家长和老师要通过努力尽量缩短幼儿的入园焦虑时间。

二、幼儿入园焦虑的原因

(一)家庭环境

1.家庭结构。

在大家庭中,因为家庭成员较多,幼儿平常交往、相处的人也多,对除父母之外的他人产生信任更为容易,依恋的对象也不局限于爸爸妈妈,因此在入园时的分离焦虑程度也会比较轻。反之,在小家庭中,环境封闭,家庭成员少,幼儿缺乏与他人交往的经验,容易出现“只有爸爸妈妈能抱”的认生情况,一旦离开父母进入幼儿园,就会产生强烈的分离焦虑。

2.教养方式。

部分家长过分包办幼儿的所有事务,导致幼儿的独立性无法得到培养,自理能力有所欠缺。在脱离家庭的溺爱模式入园后,没了“代办人”,幼儿只能自己独立完成各项事情,自然而然会产生紧张和焦虑情绪。部分家长过分控制幼儿的社交情况,出于保护的角度不允许幼儿开展正常的交往活动,导致幼儿入园后出现交往障碍。

3.家长的影响。

一是家长的负面反馈。家长由于担心幼儿,常常会问“老师今天批评你了吗?”“你有没有和小朋友吵架?”之类的带有负面反馈的问题,导致幼儿心理预设自己表现的不够好,进而焦虑。二是家长的分离焦虑。部分家长送幼儿入园后迟迟不离开,甚至在幼儿哭闹时一起大哭,这往往会加重幼儿的分离焦虑。三是家长的言语引导。部分家长常常对幼儿说“如果你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幼儿园”,导致幼儿产生心理阴影,抗拒上学并在入园时产生焦虑情绪。

(二)幼儿园环境

1.陌生的环境。

第一次进入幼儿园,来到和家里不一样的、完全陌生的环境。幼儿的新奇感会被引发,但随之而来的还有惶恐害怕和紧张不安,加上和父母或亲人分离,幼儿会缺乏安全感,不适应新环境、不知道怎样和老师同伴交往,从而陷入极度的分离焦虑之中。

2.行为举止受到约束。

在入园前,幼儿的生活往往自由自在,没有过多的条条框框的约束。进入幼儿园后,规矩变多了,幼儿的行为不能随心所欲,而是要融入到集体中,配合并遵从园中的规定,幼儿第一次感受到了压力和强迫感,进而产生焦虑情绪。

3.关注度降低。

在家里,幼儿往往是关注的中心点,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都是好几个家长围着一个幼儿转。入园后,老师少学生多,幼儿受到的关注度大大降低,各项需求也无法得到及时回应,幼儿得不到关注和满足,进而感到失落。

(三)幼儿自身的因素

1.幼儿气质。

胆汁质和多血质的幼儿,通常脾气较为急躁,但相对的也比较爽快、干脆,因此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比较强。黏液质的幼儿,在家中通常受到过分溺爱,没有较好的独立能力。抑郁质的幼儿,通常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强,感情外露比较少,更为懂事一些。

2.个性因素。

性格内向的幼儿,没有和同伴交往、和老师交流的意愿,对父母的依恋需要更加强烈,加上表达想法的能力较为欠缺,进一步导致焦虑情绪的产生。性格外向的幼儿,能够积极自发地与其他人接触,比较容易和老师建立起新的、稳定的依恋关系,不会产生太强的分离焦虑。

3.生活节律的变化。

入园前,来自不同家庭幼儿的生活习惯可能大不相同。而入园后,幼儿要改变自己的习惯,重新适应新的作息安排,自己原有的生活节奏会被打乱。对适应能力比较弱的幼儿而言,生活节奏的变化也会带来焦虑。

三、幼儿入园焦虑的应对

根据上面对幼儿入园焦虑原因的全面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以下措施,以期帮助孩子顺利度过焦虑期。

(一)环境方面

要消除幼儿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让环境变得熟悉起来无疑是快速且有效的方法。一方面,家长可以在开学前作为游乐场所,带幼儿熟悉一下园内的环境和游戏设施。既可以缓解紧张情绪,又能激发幼儿喜欢和向往幼儿园的积极情感。另一方面,环境可以主动适应幼儿。老师要把教室、活动室布置的温馨可爱,营造出家的氛围。如张贴全家福照片,让幼儿有和家人建立连接并从中获得安全感的区域;投放幼儿喜欢的玩具,转移注意力、缓解幼儿情绪。

(二)教师方面

了解是基礎。在入园前,老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者家访的方式对幼儿、家长、家庭环境进行全面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做到及时、正确回应幼儿的诉求。关怀是保障。老师既要理解和支持幼儿,成为幼儿可以倾诉的新朋友,又要像爸爸妈妈一样关爱和呵护幼儿,让幼儿的依恋情感得以转移。奖励是手段。老师可以用小红花、贴纸等小奖品来“诱惑”幼儿停止哭闹,幼儿会为了奖励好好表现,通过正向强化形成良性循环。

(三)家长方面

在心理上,家长既要了解幼儿的分离焦虑,通过帮助幼儿缓解焦虑情绪助其健康成长。又要了解自己的分离焦虑,调节自身情绪,合理对待幼儿入园问题。在行为上,一是要坚持天天送幼儿入园,停停送送反而增加幼儿重新适应的负担。送幼儿来园后要尽快离开,避免因此强化幼儿的不舍和焦虑。二是要在平常生活中利用各种机会锻炼幼儿的自理能力,为入园后独立完成大量事务打好基础。三是要事先了解幼儿一日安排,有意识调节幼儿作息,做好上学前的适应工作。在言语上,入园前家长要要打好“预防针”,明确告知幼儿要上幼儿园了,让幼儿能够在思想上有所准备。入园后家长要尽量避免提带有负面反馈的问题, “不听话就要送幼儿园”之类的带有诱导恐吓性质的话更是要少说甚至不说,多和幼儿交流上学期间的快乐、有趣的事情,正向引导幼儿产生积极情绪。

焦虑是新入园的幼儿常会遇到的事情。只要老师和家长付出耐心和爱心,积极努力地为幼儿创造有利于消除幼儿紧张情绪的良好环境,相信幼儿能尽快适应新环境,建立自信,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侯跃.探讨缓解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8,(11):151.

[2[冯华.托班幼儿入园焦虑的几点认识及实践策略[J].阅读与鉴赏(上旬刊),2011,(1):66-68.

[3]王岩.浅谈小班幼儿的入园焦虑及对策[J].学周刊,2017,0(9).

猜你喜欢

入园焦虑分离焦虑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新生入园体验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缓解新生入园分离焦虑的策略
幼儿入园焦虑案例分析与解决策略
教师巧评价,幼儿少焦虑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幼儿分离焦虑的原因和应对策略
一例“分离焦虑”儿童的个体辅导案例分析报告
新入园幼儿入园焦虑问题研究: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