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思考

2019-09-10孔媛媛

体育风尚 2019年8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校园文化校园

孔媛媛

摘要:学校体育是学生接受系统、完整体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校园体育文化以校园为主要活动场所,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内、外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集竞技、健身、消遣等多元功能于一体,成为师生闲暇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校园体育文化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潜移默化的影响师生的体育行为,促进师生形成良好的体育观念,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有益于师生的身心健康。高校是学生在成年左右步入社会的开端,如何构建现代高校校园文化、不同运动项目对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以及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实践等是关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主题的重要问题。因此,关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问题仍值得教育工作者思考。

关键词:高校校园;体育文化

一、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研究现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关于校园体育文化的定义,众多学者从不同方面给出自己的意见,但主要是依据校园文化和体育文化两方面。顾春先等人(2010)对于校园体育文化的定义为: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内所呈现出的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是现代教育与现代体育交汇的结晶,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体育文化。关于校园体育文化的研究主要分布在体育学科和高等教育学科,近十年相关文献共889篇,其中核心期刊和中文实惠科学引文索引(CSSCI)共441篇。对相关文献整理发现,我国现有的研究成果中,对校园体育文化的研究主要涉及结构、特征、功能、作用等方面。

二、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作用

(一)培养体育意识

辛娟娟(2018)指出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养成具有积极作用,即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创建浓厚的和内涵丰富的校园体育文化,能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体育氛围,内化自我体育意识。

作者从校园文化的性质入手,将校园体育文化作为体育隐性教育的重要要素,与显性课程对比分析,通过研究普通高校学生体育意识的隐形培养路径,探索出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改变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体育意识培养理念贯穿于体育课教学的始终,丰富课余体育活动、完善校园体育社团建设四条路径,通过对于四条路径的解析,得出结论,校园体育文化作为隐性教育内容,对于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养成具有正向作用。

(二)改善校园问题

樊超(2017)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存在诸多问题,攀比现象严重、灰色交易丛生、投掷消费风靡、各类赌博暗涌等,体育精神可从培养拼搏进取精神、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培养美德生活情趣、培育规则意识和竞争意识等方面对于校园内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

作者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通过对于体育精神是否能够重塑高校校园文化的探索,思考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能否改善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存在的问题。作者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否能消除校园中存在的负面问题入手,规避“锦上添花”的思路,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作用更添一笔。

(三)培育大学体育精神

黄晓波(2012)指出體育精神与大学生生活及未来前途发展息息相关,承载着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重要力量,将体育精神纳入教育文化的蓝图之中,是大学生未来发展的必需,是坚持高校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理念的要求,更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当务之急。

该学者认为体育精神是体育锻炼过程中形成对人的发展具有启发意义的价值观念,大学体育精神是高校校园文化内涵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沉淀、整合、提炼贯穿于高校校园教育文化建设整个过程,应通过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形成工作长效机制、构建体育活动价值体系,彰显体育精神价值等有效途径,进一步提升大学体育精神在校园的影响力。

综上所述,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在高等教育中具有诸多作用,诸位学者从积极作用、消极作用两方面、多角度的进行总结,除培养体育意识、改善校园问题、培育大学体育精神外,从心理健康角度,良好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可以促进提升大学生的自尊水平、主观幸福感等;从生理健康角度,良好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可以增加大学生的锻炼频率,减少现代大学生静坐少动的生活方式,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从社会适应的角度,良好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可以扩展大学生的交友圈,完善大学生的人格,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三、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

顾春先等人(2010)对于我国普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解,从四方面进行阐述:校园体育物质文化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基础,是可感知的物质实体,对人潜移默化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是巨大的;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层面上,多数指标并不理想,应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落实和完善;在校园体育精神文化上,具有自身的体育价值理念的较少,应确立自己的显性价值并加以提倡;校园体育行为文化层面上,多数指标同样并不尽如人意,值得进一步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结构与指标体系

顾春先等人(2010)在阅读和梳理中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初步提出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指标体系,编制出包括校园体育物质文化、校园体育制度文化、校园体育精神文化以及校园体育行为文化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以及50个三级指标。

(二)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路径

不同学者从不同方面探索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潘晓波、陈媛媛(2017)提出在“三生教育”视域下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方式可分为专题式、渗透式两种,通过重塑高校体育教学、多维度建设课外体育活动、优化体育文化环境等途径建设高校校园体育文化。龚建林(2010)提出通过合理规划、促进校园体育设施建设,梳理体育是文化的理念,推进体育教学改革,举办特色体育文化节等方式构建校园体育文化。

综上所述,关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方面,相关学者主要从高校校园文化的结构分类和实施路径两方面进行讨论。多数人均认同于四部分的结构,即校园体育物质文化、校园体育制度文化、校园体育精神文化以及校园体育行为文化。部分学者给出在这四部分下的二级分类和三级标准,根据是否符合每一条目的标准,评价校园体育文化的结构是否完整。但是一般学校均在不同方面存在问题,因此相关学者对于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进行现状调查并给出解决方案。在处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问题时,仅有少数学者提出“因地制宜”的要求,但由于高校的特殊性,其教育水平、硬件设施、师资力量、地理位置等多方面均影响校园体育文化的构成,因此,在进行改进过程中,要深入考虑实施条件的可行性、持续性等,才能形成积极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

四、不同运动项目进校园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

篮球文化(许奋奋,2008;毕仲春等,2008)、冰雪运动(庞博韬、刘俊一,2019)、啦啦操(王慧莉,2013)、民族民间(李亚南、杜银玲,2017)、跆拳道(赵亮等,2014)等各类新兴体育项目的引进,对于高校学生是巨大的吸引。学生对于多种多样的校园体育运动产生好奇,并在逐步接触的过程中喜爱上某一项体育运动,形成日常参与、长期坚持的运动习惯。

综上所述,不同类型的新兴项目吸引不同类型的学生群体。大学生在面对新兴运动的引进时,初始保持好奇积极地态度,在接触了解后,部分学生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将提升学生对于参与此项运动的内部动机,从而长时间保持对于此项运动的兴趣,长时间坚持参与该项目的运动,进而使校园中对于体育运动的氛围有所改善,形成校园体育文化。但是在新兴项目的引进中,应考虑学校是否适合引进该项目,该项目在学生群体中是否能够得到可持续的发展,而非一时兴趣,同时也应考虑学校的硬件与软件是否能够支持该项目的运行。以冰雪项目为例,政府虽支持开展冰雪运动,但在一些南方城市或是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冰雪项目难以开展甚至无法满足该运动对于场地的需求。

五、小结

关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在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仍属于大家研究的焦点问题。由于其隐性的教育特征,存在于校园的每个角落,是每所高校都存在的,从政府到学校,对高校校园文化高度重视,再到教师与学生,也与校园体育文化息息相关。相关学者不断探索关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结构,制订其评价体系,研究其发展建设路径;同时,一些学者也通过一些有特色、新兴的体育项目的引进,对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进行分析。作者认为,高校校园文化在高等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高校体育工作负责人应牵头重视此项工作,部分教师应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内容进行规划,对于校内师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根据本校情况,依据评价体系,对于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进行改善。

参考文献:

[1]毕仲春,陈丽珠,王威.中国大学生男子篮球超级联赛对高校校园精神文化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 (4):521-523.

[2]樊超.关于用体育精神重塑高校校园文化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17 (9).

[3]龚建林.我国校园体育文化的现状、转型与构建[J].甘肃社会科学,2010 (2).

[4]顾春先,何文涛,胡波.我国普通高校校園体育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 (8):19-22.

[5]顾春先,邬红丽,肖波,et al.中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指标体系研究[J].体育科学,2010,30 (8).

[6]李亚南,杜银玲.高校民族民间体育发展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40 (5):119-124.

[7]潘晓波,陈媛媛.“三生教育”视域下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路径探索[J].体育文化导刊,2017 (8).

[8]庞博韬,刘俊一.冰雪运动进校园的价值与实施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19 (01).

[9]庞博韬,刘俊一.冰雪运动进校园的价值与实施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19 (01).

[10]唐文玲,徐雄杰,吴东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亮点——啦啦队运动功能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 (1):88-90.

[11]王慧莉.大学啦啦操体育文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7 (3):96-100.

[12]赵亮,黄优强,牛小美.奥运项目对高校体育文化发展的影响——以跆拳道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14 (6):248-251.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校园文化校园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拼搏热血的灵动之美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Ice Hockey Requires Teamwork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