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驱动教学在高职田径教学中的应用

2019-09-10黄智誉

体育风尚 2019年12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田径高职

黄智誉

摘要:田径是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田径运动技能水平,体育锻炼兴趣以及社会交往能力。传统田径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枯燥、技术学习乏味等弊端,导致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为此,本文将以高职田径教学为例,分析任务驱动教学的实践应用,力求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高职;田径;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日益富强,体育事业逐渐受到关注,并大范围普及。在我国,开展体育教育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青少年健康水平。田径是高校体育运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基础运动,能够全面、有效地提高人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但是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在教学理念、内容和技能传授上存在许多弊端,影响着学生田径运动兴趣的培养。任务驱动教学的出现,促进了当前现状的有效改善,它以“任务”作为贯穿课堂始末的主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利于优化田径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以下内容尝试将两者有效结合,强化田径教学效果。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简介

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改变学生以往学习方式。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所设计任务内容的不同,采取小组学习形式,组织合作学习,优化评价方式。教师不再是教学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逐渐被激发出来,在自主探究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实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任务型学习,提升学习信心。

从任务驱动教学的基本特征角度来看,是以学生为主体、任务为主线、教师為主导。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投入任务学习中,从探索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让学生拥有活动的主动权。在问题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获得清晰的思路和方法,掌握练习的脉络。在教学实践中,以小组合作性活动为主,小组集体成绩为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体现学生练习的自主性。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优化田径教学设计的意义

其一,有利于培养学生主体地位意识。任务驱动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田径课堂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将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新学的知识结合起来,自主构建知识框架,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体享受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主体地位意识。

其二,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创新实践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首先重视学生自身因素,并通过任完成任务实现对技能以及技术动作特点的认识和感知,让学生真正理解新的运动项目和技术,提升综合运动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其三,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优化田径教学过程。传统田径教学一般是教师讲、学生,学生没有自主发挥的空间。任务驱动教学重新定义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突出了主体作用,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将知识以任务化的形式呈现出来,打造了梯度教学方式,学生能够通过逐步解决问题来完成任务并深入,不断获得感悟、分析与发现,养成连续性学习习惯。

三、任务驱动教学在高职田径运动中的构建方案

(一)明确课程目标内容

高职院校田径课的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技术动作、技能,提升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促进身心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在田径比赛、训练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养成团队精神和奋力拼搏的精神。在训练过程中向学生渗透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树立良好的道德风范。对田径运动教学来说,要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提高学生田径课程学习兴趣,激发对田径知识的求知欲望,并与已有经验相结合,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增强教学效果。

(二)构建总体教学思路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任务”为核心,将知识细化为不同任务,进而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整体。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提出任务,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明确任务目标;其次师生共同分析任务,设置任务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确定问题解决方向;之后教师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启发学生结合原有知识和技能,处理任务,解决问题,从中获得提升;最后教师根据任务完成结果对学生实施评价与总结,彼此进行反馈交流,寻找任务完成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不断反思自我,促进自我成长。

(三)明确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的设计原则

原则一:情境性。长时间教育观察中发现,学生情绪在积极状态下,思维和反应能力都比较快,相反会比较迟钝,因此,田径教学中的任务设计要充分发挥情景式教学的功能,注重学生亲身体验,深化学生对知识的了解。

原则二:操作性。田径课实践性比较强,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可取。任务教学中要将学生实践和技术知识作为重点,通过应用型训练,深刻领会田径知识,并学会灵活运用,从而使田径理论知识与动作技能融会贯通,将感性认知上升为理性认知。

原则三:层次性。层次性主要从两方面来看,一是学生基础知识层次性,二是任务难度设置的层次性。在任务设置时既要考虑学生个体差异,给任务的延伸留有余地,让能力较高的学生能够继续拓展、创新。还要考虑到学生完成任务过程的循序渐进,以渐进的方式提高学生能力。

原则四:参与性。该原则强调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探讨与交流。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结合教师指导,共同探索任务,提高自主性,建立田径学习的自信心。

(四)教学策略的实施

教学策略实施分为准备、组织和促进三个环节,共同构成完整的教学过程。准备阶段包括任务的合理设计和谐、平等课程教学氛围的营造。首先,预设的田径课任务中,要能够体现田径课的教学内容;其次,促进学生将新旧知识连接在一起;之后,所设置的任务要具有广泛性与和启发性,促进学生联想;最后,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设置问题,使任务探究更具有价值性和思考性。在氛围营造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智能与体能都参与到教学中,要构建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使知识达到共享。并且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多给予学生正面评价,帮助学生建立田径运动自信心。

组织策略环节中首先要提出问题,实施科学引导。通过问题引导学生锻炼的关注点、目的和内容,将学生直接带入知识学习本质,并对回答进行引导与总结。在互动中产生新问题,思考中达成共识。比如在“挺身式跳远”任务教学中,在任务导入阶段中,为学生设置一些关于跳远的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练习、吸收,之后教师再通过讲解、指导、纠正,完善学生所学技术动作。最后,通过互助合作完成所有任务,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挺身式跳远”包括助跑环节、起跳环节、腾空技术环节和落地环节,每个环节设计的训练任务包括各种绳梯训练、跳箱的任务、原地练习、借助跳板练习、助跑单腿起跳过栏等任务,帮助学生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与消化,进而循序渐进式地引导学生掌握田径运动的技巧,实现自身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田径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方法。在高职田径教学中,需要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构建总体思路作为教学课程目标的几点,使田径项目的特点与学生认知水平相结合,形成具有一定逻辑顺序性的任务链。遵循情境性、操作性、层次性、参与性原则,从准备策略、组织策略两方面入手,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增强,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养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参考文献:

[1]董捷凯.高职体育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探究——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才智,2018(32):182-183.

[2]蔡卿.任务驱动教学在高职田径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运动,2016(22):113+17.

[3]黄军.高职田径教学中创新应用体育游戏策略的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5(21):37-38.

[4]顾齐洲.分析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学校田径教学中的运用[J].田径,2015(01):47-48.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教学田径高职
全国田径冠军赛
计数:田径小能手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在中职课堂的探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高中计算机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任务导向课程整合理实一体
田径翻身 足球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