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类目Q949的调整建议

2019-09-10

图书馆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分类学类目下位

(国家图书馆,北京 100081)

1 引言

《中国分类主题词表》(以下简称《中分表》)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分类-主题一体化标引工具,包括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各领域的学科和主题概念,不仅适用于综合性文献标引和检索的需要,而且也照顾到专业文献信息资源标引和检索的需要[1]。随着各领域学术研究的飞速发展,《中分表》体现的知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滞后性、陈旧性,在生物分类学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本文以《中分表》植物分类学类目(Q949)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领域学术的发展提出调整建议,以期引起业界同行重视。

2 类目Q949的调整建议

《中分表》Q949“植物分类学(系统植物学)”的设置涉及藻类、真菌、类真菌生物以及陆地植物的系统分类,类名宜采用“藻类、菌物与植物分类学”,除去客观性的考虑,亦可与《国际藻类、菌物和植物命名法规》相对应[2]。另:Q949.35“苔藓植物门”与Q949.36“蕨类植物门”实属高等植物(有胚植物)范畴,置于Q949.3“菌类”之下是不合理的,宜归入类目Q949.4。原Q949.4“种子植物(显花植物、有胚植物)”的类名宜改用“高等植物(有胚植物)”,与之相对,原Q949.1“孢子植物(隐花植物)”类名宜采用“低等植物”。以下就几个主要类目的调整逐一进行论述。

2.1 Q949.2“藻类”的调整

此类目为Q949.1的下位类,涉及绿藻、红藻等广义上的植物以及传统意义上划归藻类的其他真核生物的分类。本文基于《中分表》Q949.2各级子类的构成,结合近年的研究进展与相关工具书,对于“藻类”类目进行了调整(详见表1)。主要的变化有:

(1)轮藻目从Q949.21“绿藻门”分离出来成为新的同位类(从前归属绿藻门的分类群现多归于轮藻门,其对应的演化支(包括双星藻纲等)是最接近陆地植物的类群[3])。

(2)原Q949.22“蓝藻门”归入Q939.1“细菌”。

(3)隐藻纲从Q949.24“甲藻门(双鞭毛虫门)”分离出来[4]成为新的同位类。

(4)原Q949.25/.28归入更名后的Q949.26“淡色藻门”成为子类(类名应依次调整为“黄藻纲”、“金藻纲”、“硅藻纲”、“褐藻纲”)[5]。

(5)增加Q949.27“灰藻门”,其代表的分类群与红藻门、绿藻门、轮藻门同为广义上植物界的演化支[6]。此外,部分类名的调整体现了其所对应的分类群兼具动物性与植物性的特点,如Q949.23“裸藻门(眼虫门)”。

Q949.2未来的调整还应在“门”以下分类单元(纲、目、科)相关类目的细化与更新方面加以完善,如:绿藻门下除绿藻纲外另有石莼纲、平藻纲、羽藻纲等类群。

表1 Q949.2藻类的类目调整

2.2 Q949.3“菌类”的调整

此类目为Q949.1的下位类,涉及真菌以及类真菌真核生物的系统分类,类名宜采用“菌物”。菌物即泛真菌[7],可用以涵盖真菌、假菌(卵菌等)、粘菌等不同的类群。

2.2.1 Q949.31的调整

粘菌是对若干没有亲缘关系的真核生物类群的统称,非单系群概念,因此类名不宜采用“粘菌门”,建议修改为“粘菌类”。

2.2.2 Q949.32的调整

鉴于“门”不再是真菌分类单元的最高等级,类名不宜继续采用“真菌门”,建议改用“真菌”。本文以《菌物字典》第10版分类系统[8]及相关研究进展为参照,对“真菌”原有类目进行了调整,重新编号、命名(1)同位类号的设置采用八分制与上位类号法(同时考虑位置预留)。(详见表2),同时以类目次序反映系统发生关系(据Tedersoo等[9])。主要的变化体现在:

(1)原“纲”级的直接下位类提升为门级,下设子类目即“亚门”。

(2)原Q949.321“藻菌纲”不完全属于真菌界,且相关术语已弃用,故取消其类号、类名,对其各级子类目进行重新归类,如:原Q949.322.1“壶菌目”现归入真菌界壶菌门[10],原Q949.323.2“水霉目”现归入假菌类卵菌纲。

(3)“半知菌纲”不再被视为分类群概念,建议废止原类目Q949.331;其子类多对应无性繁殖类群,分类与命名尚有争议[11],建议并入上位类Q949.32以待未来的类目界定;原Q949.331+.4对应的“球拟酵母属”等类群分别入子囊菌门各亚门。

(4)其他直接下位类的设置。接合菌(亚)门不再是正式的分类学术语,原属“接合菌亚门”的毛霉目、虫霉目、捕虫霉目以及梳霉类等各自独立成一门[12-13]。

未来应继续针对门及以下分类群相关类目的构建与更新进行完善,如:Q949.32下增设下位类Q949.329.1+2“球囊菌门”,Q949.336“伞菌亚门”下设Q949.336.1“伞菌纲”。

表2 Q949.32真菌的类目调整

2.2.3 Q949.34/.35的调整

(1)取消Q949.34“地衣门”。“地衣门”不是一个分类学概念。就命名目的而言,地衣是菌物;因此赋予地衣的名称乃是应用它们的菌物成分[14]。从系统分类学角度而言,其应归入Q949.32“真菌”的相关子类。

(2)变更Q949.35类名为“假菌”。原Q949.322.2“链壶目”、原Q949.323“卵菌亚纲”(部分子类目)对应的类群现已归入“卵菌纲”,其与“丝壶菌纲”同为假菌的子类群[15],鉴于原Q949.35“苔藓植物门”归入Q949.4“有胚植物”的合理性,Q949.35类名可随之变更为“假菌”,类目设置如下:

Q949.35 假菌

Q949.351 卵菌纲

Q949.351+.1链壶目

Q949.351+.2霜霉目

Q949.351+.3 水霉目

Q949.352 丝壶菌纲

2.3 Q949.4“高等植物(有胚植物)”的调整

出于系统设置合理性考量,原Q949.35“苔藓植物门”、原Q949.36“蕨类植物门”纳入Q949.4后类号相应设置为Q949.5、Q949.6;原Q949.6“裸子植物亚门”应归入Q949.7,原Q949.7“被子植物亚门”类名宜修改为“种子植物”。《中分表》“高等植物”相关类目的设置基本沿袭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韦特斯坦分类系统[16],相对陈旧,亟须从整体上进行调整。

2.3.1 Q949.5的调整

“苔藓植物门”目前仅具有狭义指向性,为真藓类植物的最高分类单元,其下原有的地钱类与角苔类已各独立成为一门[17-18],因此,Q949.5的类名宜采用“苔藓植物”。结合相关研究进展,本文对《中分表》苔藓植物的系统分类进行了调整(详见表3)。可以看出,原来的直接下位类“苔纲”、“藓纲”被“地钱门”、“角苔门”、“苔藓植物门”替代。今后应继续完善门及以下分类群相关类目的设置,如:角苔门下除“角苔纲”另有“光孢角苔纲”,地钱门地钱纲之下除“地钱目”、“囊果苔目”另有“叉蒴苔等目”3个目。

表3 Q949.5苔藓植物的类目调整

2.3.2 Q949.6的调整

鉴于“蕨类植物门”并系群的特征,其不再被视为一个正式的分类学术语,Q949.6类名建议采用“蕨类植物”,这也是学界对于其下原有的石松类植物与链束类植物(即狭义的蕨类植物)的并称。基于蕨类植物系统发育研究组建立的蕨类植物分类系统第一版(PPGⅠ)[19],本文对《中分表》相关类目进行了调整(详见表4)。主要的变化:

(1)石松纲与水龙骨纲的划分取代了原有的直接下位类(裸蕨纲、石松纲、水韭纲、木贼纲、蕨纲)。

(2)“亚纲”级子类的设置,如:Q949.62+2“瓶尔小草亚纲”。

(3)新的“目”级子类,如:Q949.62+7“里白目”。

今后应完善“目”及以下分类群相关类目的设置,如:在Q949.62+4“水龙骨亚纲”下增设Q949.62+8“莎草蕨目”,其下可再设Q949.62+8.1“海金沙科”。

表4 Q949.6蕨类植物的类目调整

2.3.3 Q949.7的调整

依据前述建议,本类目涉及“种子植物”两大类群的系统分类,相关下位类类号分别设置为Q949.71与Q949.72;鉴于种子植物高阶分类单元命名的波动性,原类名“裸子植物亚门”与“被子植物亚门”宜改为“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

(1)Q949.71。本文部分借鉴基于分子系统学构建的克里斯滕许斯裸子植物系统(简称克氏系统)[20-21]对《中分表》“裸子植物”相关类目进行了调整(详见表5)。有几点说明:①直接下位类为“亚纲”级。②将属于古植物分类学范畴的原Q949.61“苏铁蕨纲”、原Q949.63“本内苏铁纲”与原Q949.65“科达纲”调整出来(建议归入Q914.8相关类目)。③部分类名体现了相关分类群的单型性,如:Q949.712“银杏亚纲(银杏目银杏科)”。④子类目的更新。如:“杉科”的消失与“金松科”的引入。此外,与克氏系统不同,本文接受学界流行的共识,将“松柏亚纲”七个科继续归入松柏目下[22](调整了类目次序以反映系统发生关系)。未来还应继续跟进相关研究进展,不断完善裸子植物相关类目的设置,如:苏铁亚纲(苏铁目)下应增设下位类“泽米铁科”;买麻藤亚纲下应增设下位类“百岁兰目(百岁兰科)”。

(2)Q949.72。“被子植物”的系统分类在近几十年经历了革新性的发展,当前学界倾向于使用由被子植物系统发育研究组建立的被子植物分类系统(APG),其以分支分类学和分子系统学为研究方法,目前已更新至第四版(即APG Ⅳ)。APG系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包括证明了将被子植物一级分类分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不自然性[23];虽然还有许多尚需解决的问题,从应用与教学的便利角度来看,其很适合作为学术研究和科学传播的基础工具和交流框架。有鉴于此,本文基于APG Ⅳ的8个演化支[24],同时借鉴刘夙等对演化支“亚纲”级的处理办法[25],取消原有的“单子叶植物纲”与“双子叶植物纲”的设置,对《中分表》“被子植物”的直接下位类进行重新编号命名,具体如下:

表5 Q949.71裸子植物的类目调整

Q949.72 被子植物

Q949.721 无油樟亚纲

Q949.722 睡莲亚纲

Q949.723 木兰藤亚纲

Q949.724 木兰亚纲

Q949.725 金粟兰亚纲

Q949.726 百合亚纲(单子叶植物)

Q949.727 金鱼藻亚纲

Q949.728 蔷薇亚纲(真双子叶植物)

除此,被子植物“目”及以下分类群的名称及相互关系与《中分表》原有的类目设置相比已经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其影响不仅是类目层面的,也是主题词层面的,如:原表中的“虎耳草科”是“蔷薇目”的子类,其现已归入“虎耳草目”,后者尚缺少相对应的类目;在相关的主题词款目中,原表用“虎耳草科”代“绣球科”、“鼠刺科”、“山梅花科”,此三者现均为独立存在的类群,替代是不合理的。凡此种种,应加以大力梳理以便于各级类目更新的准确性。

3 结语

结合相关学术领域的进展,本文从粗粒度尺度对《中分表》植物分类学类目的调整提出了建议。未来的工作还应涉及类目相关的主题词及词间关系的调整,势必会“伤筋动骨”,考虑到信息组织与管理的服务需求,这些调整还是值得的。当前的图书馆事业正处于转型与变革之中,信息组织系统也面临着革新,其将不再仅用于文献的标引与检索,还应体现人类在认识客观世界过程中构建的知识体系及其动态变化;在继续探索数据语义化、关联化的同时,图书馆人应本着“知识共同体”的理念与各学术领域有关机构结成高效的合作模式,在信息组织系统及相关服务平台的建设中积极体现各个学科的发展成果。

猜你喜欢

分类学类目下位
疫情背景下“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应用
本期练习题类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CLC与LCC类目同现映射方法研究
——以图情领域为例*
提高火力发电厂自动电压控制系统投入率的措施
发射机房监控系统之下位机
计算机在昆虫分类中的应用
《中图法》(5版)“K历史、地理”大类的修订
浅谈钱亚新先生学术思想
围观党“下位”,吐槽帝“登基”
CAN总线并发通信时下位机应用软件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