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举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有效途径

2019-09-10石秀明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9年7期
关键词:课程融合信息技术

石秀明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当下的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让现代信息技术成果与平时的教育教学融合,拓宽语文学习渠道,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在平时的教学中结合微信群、微写作、微视频几个方面进行尝试,实现语文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融合;方式途径

什么是信息技术?简单地说,信息技术就是获取、加工、存储、表示和应用信息的技术。信息技术不仅包括计算机技术,还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等。学校层面的信息技术是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教学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是现代化教育教学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新时代的教师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运用到课程教学过程中,使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与学科课程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实现最优化整合。

一、搭载微信群,拓宽学习语文的渠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天性爱玩。手机是当下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玩伴。如何发挥手机的学习功能,为学生的学习助力?我进行了如下有效探索。

(一)学诗歌,情思飞扬

“不学诗,无以言。”诗歌优美的语言、亦庄亦谐的风格、深厚的韵味都是滋养学生精神的养料。課下我推荐学生通过“为你读诗”专栏,让他们跟随名家学读诗。“为你读诗”专栏里面的古代律诗、现代诗歌内容丰富,尤其是每首诗歌都配有优美的配乐,为学生的诵读学习渲染了浓浓的情感氛围,效果不同凡响。学生尽情徜徉于诗的王国,可以听名家读,可以率性地跟读,也可以把自己读的录音发到班级群里和大家分享。每天晚上,班级群异常热闹。金子美玲的《向着明亮那方》,钱万成的《朋友》,李白的《将进酒》……你这童声稚语的朗读方歇,我那大家风范的仿读又至。大家相互学习、相互比拼,弥补了课堂学习的种种缺陷。

(二)听故事,博采众长

网络的发达,打破了传统学习的局限。在传统课堂上无法完成的内容都可以在网上完成,真可谓“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但对其一味地训斥、约束,很难奏效。为此,我把“听故事”变成他们上课的前奏。《不一样的卡梅拉》《中国神话故事》《安徒生童话》等内容学生听得如痴如醉,教室里再也听不到老师声嘶力竭的喊叫和戒尺的“啪啪”响声。当学生内心完全沉静下来,我再开始上课,并且激励他们:上课表现得好,老师还可以继续播放故事。

当然,课上听故事并不是单纯训练学生的倾听意识,还可以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表达能力。故事中抑扬顿挫的人物语言、精彩绝妙的场景描述都给学生朗读、写作提供了学习的范本。低年级不留课后作业,但是睡前一个小故事我一直坚持,可以是爸妈将故事讲给孩子听,更提倡父母和孩子一起听专业的网上资源。经过长时间的坚持,学生善于倾听,善于思考,读书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班里举办讲故事比赛,每个学生都绘声绘色,口若悬河,俨然一个个“小单田芳”。

二、倡导微写作,让学生爱上作文

众所周知,写作是让学生头疼的一件事。原因有很多,个人认为有三个方面:一是没有生活体验,二是没有写作兴趣,三是作品没有读者。为了解决学生习作的畏难情绪,我进行了如下尝试:写作内容上自由,篇幅不限,可以是一句短小的心情流露,可以是一段精美的阅读摘抄,也可以是真切的生活感受小美文。这样学生就不会为字数咬笔头,不会为了内容而无病呻吟。同时,结合现代网络技术、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我让有条件的学生注册QQ,通过QQ日志或说说发表自己的微写作,也可以把自己的作品分享到班级微信群。这样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自由上传自己的作品,设置阅读权限:宣泄情绪的设为私密,公开发表的任由同学们随时点击欣赏。写作真正成为学生倾吐心事、交流情感的最佳方式。为了调动学生持续写作的热情,我定期统计学生发表的日志、说说数量、粉丝点击量,然后根据排行进行“写作达人”“写作之星”“最受欢迎的小作家”等奖项评比。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取长补短,彼此欣赏。因为作品有了读者,有了生命,同学们格外关注,同时,因为习作的修改、批阅更加灵动便捷,反馈更加及时,学生的写作热情持续高涨,写作水平突飞猛进。

三、巧用微视频,提高课堂效率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我们再也不是“一支粉笔写春秋,三尺讲台观冬夏”。同时,今天的学生学习、思维、生活方式的改变也促使我们进行教学方式的变革。身为教师,我们不能再像以前,一块黑板、一本教材继续重复昨天的故事。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内容的极大丰富,以及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也备受学生喜爱。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可以使他们更好地品读领悟课文内容。例如,在教学《三亚落日》这篇优美的写景美文时,在学生认真品读浓浓热带风情的段落后,我播放了一组唯美的三亚风光图片——蓝天、白云、海鸥、椰树,让学生大饱眼福,舒缓的音乐撩动学生的情思,他们仿佛身临其境,一个个惊呼真美。带着这样的视听体验,我让学生再读课文段落,“浓浓的热带风情”定格在学生的脑海之中。

微课是近几年兴起的教学手段,它时间短,知识点相对集中,学生可以不受限制反复观看学习。课堂上使用微课可以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比如汉字的学习,很多形声字的教学都是有规可循的,但是有些字在长时间的演变过程中变得面目全非,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挑战。为了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我录制了“常用汉字的演变”微课,例举了诸如“听”“玉”“珠”“季”“寒”等字的演变过程。学生通过直观的微课视频,提高了学习兴趣,增强了识记效果,又了解到了一些汉字的前世今生,感受到了祖先的智慧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对于课文中一些精彩的写作片段的教学,我也会巧妙地插入微视频,让学生或者课前观看,或者课后总结,这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总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记得在教学《爱如茉莉》一文时,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关键字词谈感受,学生从“阳光探了进来”“爸爸憔悴的面容和布满血丝的眼睛”“你爸爸伏在床边睡着了,我怕惊动他不敢动。不知不觉,手脚都麻木了”等处谈了文章描写的细腻感人。为了帮学生形成系统的写作技巧,我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插播了“细节描写,弥漫芳香”微视频,从细节描写的定义、分类、注意事项等方面娓娓道来。学生看完之后,对细节描写有了很深的感受。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我趁热打铁,让他们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撷取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一个片段进行练笔。学生在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上尤其用工,进步很大。

多媒体教学也使作文课有声有色,大放异彩。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我总会在课堂上播放一些异常相似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例如,我把风靡一时的“美女找茬”游戏改造一番搬到课堂,学生目光炯炯,兴致昂然。为了让学生把稍纵即逝的过程写具体,我还会提供精心选取的慢镜头,如一滴水滴落的过程、蚕姑娘的蜕变过程,用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了充分的铺垫,然后再充分地交流,学生写起来文思泉涌,乐此不疲。

总之,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创设了理想的教学环境,有利于高效地组织与管理教育教学活动。在今后的教学中,只要把传统教学的宝贵经验与信息化技术先进手段结合起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我们一定会看到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堂,感受到生机盎然的教育春天。

(责任编辑:吴延甲)

猜你喜欢

课程融合信息技术
浙江天正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美术理解与表现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下日语视听说类与文化概况类课程融合初步探讨
“课程融合”视域下民办高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渐进式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基于“课证融合”的《外贸单证》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