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读左权将军家书背后的感人故事

2019-09-10孟红

世纪风采 2019年12期
关键词:左权家书

孟红

都说家书抵万金,当我们回眸岁月的时候,时光和牵挂,缅怀与惦念都在短短言语间,尺素传情。在八路军著名高级将领左权写给亲人的家书中,讲述自己的革命志愿,寄予后辈殷切的希望,也畅想着对红色中国的憧憬与希冀。今天当我们沉浸在和平幸福的生活中,重温这些文字,确实让人感慨不已,没有他们的不抛弃不放弃浴血奋斗,哪里有后来人的安宁幸福。

烽火家书寄给老家至尊——表深情

左权将军年少离家,投身军旅,为了革命事业南征北战20年,一直顾不上抽空回故乡看望一下老母亲、叔父等至亲。但是他的心中在运筹帷幄之余经常会思念故乡和家人。

1937年9月18日,时任八路军副参谋长的左权同八路军将士渡过黄河,在匆忙转战间隙,于山西晋南地区的稷山县北阳城村八路军总部驻地,给湖南老家的叔父左铭三写去一封家书。

叔父:

你六月一号的手谕及匡家美君与燕如信均于近日收到,因我近几月来在外东跑西跑,值近日始归。

从你的信中已尽悉一切,短短十余年变化确大,不幸林哥作古,家失柱石,使我悲痛万分。我以己任不能不在外奔走,家中所恃者全系林哥,而今林哥又与世长辞,实使我不安,使我心痛。

叔父!我虽一时不能回家,我牺牲了我的一切幸福,为我的事业奋斗。请你相信这一道路是光明的、伟大的。愿以我的成功的事业,报你与我母亲对我的恩爱,报我林哥对我的培养。

叔父!承提及你我两家重新统一问题,实给我极大的兴奋,我极望早日成功,能使我年高的母亲及我的嫂嫂与侄儿、女等,与你家共聚一堂,度过些愉快舒适的日子。有蒙垂爱,我不仅不能忘记,自当以一切力量报与之。

卢沟桥事件后,迄今已两个多月了。日本已动员全国力量来灭亡中国。中国政府为自卫应战亦已摆开了阵势,全面的战争已打成了。这一战争必然要持久下去,也只有持久才能取得抗战的胜利。红军已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并改编为第八路,现又改编为第十八集团军。我们的先头部队早已进到抗日的前线,并与日寇接触,后续部队正在继续运送。我今日即在上前线的途中。我们将以游击运动战的姿势,出动于敌人之前后左右各个方面,配合友军粉碎日敌的进攻。我军已准备着以最大的艰苦斗争来与日本周旋,因为在抗战中,中国的财政经济日益穷困,生产日益低落,在持久的战争中必须能够吃苦,没有坚持的持久艰苦斗争的精神,抗日胜利是无保障。

拟到达目的地后,再告通讯处。专此敬请福安

侄 自林

九月十八晚

于山西之稷山县

兩位婶母及堂哥二嫂均此问安

面对当时东北沦陷,华北告急,日本亡我之心不死,中国处于生死存亡关头,抗敌救国,刻不容缓的严峻形势,同时,又联想到不久前收到叔父6月1日写的信,得知胞兄林哥病逝,国难家悲,涌上心头,于是写下了这封充满浩然正气和浓浓亲情的家书。信中的“匡家美君”,即匡金美,左权的同乡,时任国民党部队的团长。西安事变期间,左权随周恩来与蒋介石谈判,邂逅匡金美。匡告知其父和兄已去世,其母带着多病的身体支撑着一个不完整的家。此信中的“我牺牲了我的一切幸福,为我的事业奋斗”一句,振聋发聩,令人深思。左权将军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大业不惜牺牲一切的雄心壮志和凛然浩气,跃然纸上,令人动容。

除了这封写给叔父的家信之外,左权还于1937年12月横刀立马之余,在山西省晋南地区的洪洞县,给远在湖南老家的母亲,写去一封家书,聊表思亲之意。

母亲:

亡国奴的确不好当,在被日寇占领的区域内,日本人大肆屠杀,奸淫掳抢,烧房子……实在痛心。日寇不仅要亡我之国,并要灭我之种,亡国灭种惨祸,已降临到每一个中国人民的头上。

现全国抗日战争,已进到一个严重的关头,华北、淞沪抗战,均遭挫败,但我们共产党主张救国良策,仍不能实现。眼见得抗战的失败,不是中国军队打不得,不是我们的武器不好,不是我们的军队少,而是战略战术上指挥的错误,是政府政策上的错误,不肯开放民众运动,不肯开放民主,怕武装民众……我们曾一再向政府建议,并提出改善良策,他们都不能接受。这确是中国抗战的危机,如不能改善上述这些缺点与错误,抗战的前途,是黑暗的、悲惨的。

我们不管怎样,我们是要坚持到底,我们不断督促政府逐渐改变其政策,接受我们的办法,改善军队,改善指挥,改善作战方法。现在政府迁都了,湖南成了军事政治的重地,我很希望湖南的民众大大觉醒,兴奋起来,组织武装起来,成为民族解放自由战争中一支强有力的力量。因为湖南的民众,素来是很顽强的,在革命的事业上,是有光荣历史的。

我军在西北的战场上,不仅取得光荣的战绩,山西的民众,整个华北的民众,对我军极表好感,他们都唤着“八路军是我们的救星”。我们也决心与华北人民共艰苦,共生死。不管敌人怎样进攻,我们准备坚决不回到黄河南岸来。我们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后,当局对我们仍然是苛刻,但我全军将士,都有一个决心,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过去没有一个铜板,现在仍然是没有一个铜板,准备将来也不要一个铜板,过去吃过草,准备还吃草。母亲!你好吗?家里的人都好吗?我时刻记念着!

敬祝

福安

男 自林

十二月三日 于洪洞

1949年,解放军南下准备解放全中国,朱德总司令命令所有入湘部队,都要绕道醴陵看望左权的母亲。这个时候,左权的母亲才知道,自己日思夜念的小儿子已为国捐躯7年了。左权母亲请人代笔,为儿子写下这样的祭文:

吾儿抗日成仁,死得其所,不愧有志男儿。现已得着民主解放成功,牺牲一身,有何足惜,吾儿有知,地下瞑目矣!

半年后,左权将军的老母亲病逝。左权给叔父的信以及后来给母亲的信,现收藏于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

烽火家书寄给妻子女儿——细关爱

挥刀立马的左权将军,一直顾不上考虑个人问题,直到34岁时在抗战前线才与刘志兰结为伉俪。刘志兰1939年2月来到山西前线,在中央北方局妇委会工作。经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做媒,4月16日,二人在八路军总部驻地潞城县北村结婚。1940年5月,女儿左太北在八路军总部医院出生后,左权骑马把娘俩接回八路军总部驻地——山西武乡砖壁村。好不容易成家生女了,却又顾不上照顾母女俩,女儿不满百天他就送母女俩离开前线。至此,一家三口度过的仅有的一段十分短暂而又其乐融融的生活,成为珍贵的记忆。

当时,战争越来越残酷,日军疯狂进攻太行山根据地。3个月后,百团大战拉开序幕,八路军总部经常转移,家属随同行军有诸多不便。1940年8月30日,左权不得不送娘俩去了延安。分别之前合了几张影。可是,万万没想到,这次分别竟是左权与爱妻、幼女的诀别。

得知妻子和女儿平安到达延安,左权于1940年11月12日给妻子写了第一封信,直到21个月后牺牲,他一共给妻子写了12封信,其中有一封遗失了,保存下来11封,共1.6万字。

由于根据地遭到日军的重重封锁,邮驿系统多遭破坏,这些写给刘志兰的12封家书,都是左权托人捎至延安,交给刘志兰手上的。有时一两个月,有时甚至要四五个月才能送达收信人手中,真可谓“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在这些家书中,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左权将军对妻子和女儿深深的爱恋。他的每封家书都用较大的篇幅来问候妻子和女儿,或表达思念,或表达关切,从学习、工作,到衣食、冷暖,可谓无微不至,细腻深情。

以下是左权将军1941年5月20日写给妻子的第三封信,信中鼓励她克服困难,不断学习进步。

志兰,亲爱的!

关于共同生活上的一些问题,你感到有些相异之处,有些是事实。部队生活有些枯燥,加上我素性沉默好静,不爱多言,也不长言说,文字拙劣,真诚热情不善表露,一切伪装做作更作不出来,也不是我所愿,对人只有一片直平坦白的真诚,你当能了解。看到共同生活中这些之处而作适当的调剂,使之在生活上更加接近与充实,也有其意义的,我总觉得这只是次要的问题。如果把问题提到原则一些,共同生活更久一些多习惯一些,那一切也就没问题了。志兰,你认为如何?对不对?……

我同意你回延主要的是为了你的学习,因为在我们结婚起你就不断的提起想回延学习的问题。生太北后因小孩关系看到你不能很好的工作又不能更多的学习以为回延后能迅速的处理小孩,能迅速的进校读书,当然是很好的。所以就毫不犹豫同意了你的提议。其实在你未提出回延问题以前我已有念头了。你走后有人说左权是个傻子,把老婆送到延安去。因他们不了解同意你回延主要的是为了你的学习,我也就不去理会他。而今你亦似不解似的,以“讨厌”等见责,给我难以理解了。我想你的这种了解是不应该的。

志兰!亲爱的,你走后我常感生活孤单,常望着有安慰的人在,你当同感。常有同志对我说把刘志兰接回来吧。我也很同意这些同志的好意,有时竞想提议你能早些返前方,但一念及你求知欲之高,向上心之强总想求进步,这是每个共产党员应有的态度。为不延误你这些,又不得不把我的望之切念之殷情打消忍耐着。

托人买了两套热天的小衣服给太北,还没送来,冬天衣服做好后送你,红毛线裤去冬托人打过了一次寄你。如太北的衣服够穿,你可留用,随你处理,我的问题容易解决。另寄呢衣一件、军衣一件、裤两条及几件日用品统希收用,牛奶饼干七盒是自造的还很好,另法币廿元,这是最近翻译了一点东西的稿费,希留用。

照片几张,均是最近照的,一并寄你,希安好。不多写了,时刻望你的信。

祝你快乐,努力学习。

感谢叶群、慕林同志的顺候,请代致谢。

你的时刻想念着的人,太北的爸爸

这封信写得感情饱满,展现了驰骋沙场的铁骨将军的热血柔肠。在战火纷飞的环境中,身为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还能细心地为妻女准备牛奶、饼干、毛线裤、热天的小衣服和其他生活日用品,可見他对妻女的爱之深切。当然,他的爱并不是只表现在这些物品上。在信中,他反复劝慰和鼓励妻子要不断学习。他说:“不管走到哪里去,离开你有多么远,只要我俩的心紧紧的靠拢在一起,一切就没问题了。”几十年的岁月沧桑过去了,今天我们捧读左权将军的这封家书,仍能感受到爱情的纯真与伟大。

左权牺牲前写给妻子的最后一封家书,愈发情真意切,打动人心。

志兰:

就江明同志回延之便再带给你十几个字。

乔迁同志那批过路的人,在几天前已安全通过敌之封锁线了,很快可以到达延安,想不久你-可看到我的信。

希特勒“春季攻势”作战已爆发,这将影响日寇行动及我国国内局势,国内局势将如何变迁不久或可明朗化了。

我担心着你及北北,你入学后望能好好的恢复身体,有暇时多去看看太北,小孩子极需人照顾的。

此间一切如常常,惟生活则较前艰难多了,部队如不生产则简直不能维持。我也种了四五十棵洋姜,还有二十棵西红柿,长得还不坏。今年没有种花,也很少打球

想来太北长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她在保育院情形如何?你是否能经常去看她?来信时希多报道太北的一切。在闲游与独坐中,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在一块玩着、谈着,特别是北北非常调皮,一时在地下、一时爬在妈妈怀里,又由妈妈怀里转到爸爸怀里来闹个不休,真是快乐。可惜三个人分在三处,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

重复说我虽如此爱太北,但是时局有变,你可大胆按情处理太北的问题,不必顾及我。一切以不再多给你受累,不再多妨碍你的学习及妨碍必要时之行动为原则。

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愿在党的整顿之风下各自努力,力求进步吧!以进步来安慰自己,以进步来酬报别后衷情。

不多谈了,祝你好!

叔仁

五月二十二日晚

这封信中提到的“江明”,时任冀南军区第二军分区政治委员;信中提及的“乔迁”,是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杨立三的爱人。

这封信中“重复说我虽如此爱太北,但是时局有变,你可大胆按情处理太北的问题,不必顾及我”,指的是考虑为了不让孩子和家庭拖累到刘志兰加强学习与投入工作中,要将小太北送人寄养。

这本是一封正常的家书,不料3天后的1942年5月25日,左权在十字岭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37岁。而这封信在左权牺牲噩耗传回延安后,才送达刘志兰手中。本是“再带给你十几个字”的深情家书,却成了“收到思念时你已不在人间”的临终绝笔。令人情何以堪!

后来,左太北在捐赠《左权将军家书》给山西武乡八路军纪念馆时,曾深有感慨地说:“在父亲的最后一封信里,他对母亲说,我虽然如此爱太北,但时局有变,你可以大胆地按情况处理太北的问题。这是他给我母亲最后的交代。从前父亲对我那么体贴,老惦记着我,我有点儿病父亲都会写好几封信,让妈妈去找医生。对我的冷暖,对我的任何一点儿事都特别上心,可他最后的交代是根据战争的需要,可以放弃。我现在很理解父亲,他只有一个信念,就是要把日本侵略者从中国赶出去,其他的都可以放弃。”

这些家书长期保存在刘志兰手中。1982年5月左太北接收了这批珍贵的家书后,才从这些信的字里行间体会到父亲多么爱她。父亲的每封信中都会问到她的情况,她原以为父亲就是一位铁骨铮铮的军人,没想到家书里的父亲是那么感情丰富、富有爱心!

愿拼热血卫吾华——魂永存

1942年,抗日根据地进入了十分艰难的时期。5月,日军3万精锐部队从四面八方,再次向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了空前残酷的大“扫荡”。当时的敌我态势是:面对日军重兵的多路合击,八路军主力部队已转出外线,而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司令部、野战政治部、供给部、卫生部、军械部、军工部以及新华日报(华北版)社等尚处在敌军的合击圈内。如此重兵压境,而掩护这些机关突围的却仅有为数不多的警卫部队。

面对极其严峻的形势,左权同彭德怀研究后决定:在敌军分路合击时,乘隙钻出合击圈;当日军扑空撤退时,伺机集中兵力歼其一路至几路。部署完毕,八路军总部在5月23日开始转移。5月24日凌晨,在掩护撤退的总部警卫连所扼守的虎头山、前阳坡、军寨等阵地,都爆发了惨烈的战斗。

日军发现了攻击的目标,不断增兵,用铺天盖地的炮火将虎头山一线轰得地动山摇,步兵随着遮天蔽日的煙尘直逼八路军阵地。左权不顾周围炮弹爆炸掀起的气浪,勇敢地站在虎头山后面的山头上,沉着、果断地指挥战斗。当他看到附近还有群众没有脱离险境时,便命令警卫连从已经十分吃紧的兵力中抽出一部分吸引敌军,掩护群众转移。直到安排妥当,左权才从容走下山去。

5月25日上午,突围队伍仍然未脱离险境,在南艾铺、高家坡一线的山沟里,集结着八路军总部、北方局、党校、新华日报(华北版)社的几千人马,四周都是激烈的枪炮声,日伪军的包围圈正一步步地收紧。

危难时刻,为了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和地方机关及人民群众等能够安全突围,身为八路军前方总部副参谋长的左权将军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不顾个人安危,坚决要求断后:“我来断后,掩护大家突围!”他断后指挥,奋不顾身全程组织所有人员的突围,最后不幸牺牲在了十字岭上。共产党人先人后己、勇于担当的精神凸现无疑了。

这个牺牲细节和革命精神,彭德怀思考得最多。后来他曾深情地对左太北说过:

你爸爸一定知道,那次敌人打的第一颗炮弹是试探性的,第二颗炮弹准会跟着来,躲避一下还是来得及的。可你爸爸为什么没有躲避呢?要知道,当时的十字岭上正集合着无数的同志和马匹,你爸爸不可能丢下部下,自己先冲出去。他是死于自己的职守,死于自己的岗位,死于对革命队伍的无限忠诚啊!

(责任编辑:李曼容)

猜你喜欢

左权家书
国内最大的乳胶产业基地项目落户左权
桃花红杏花白
左权:家书中的热血与柔情
春节家书
一封家书
左权民歌汇·2019年国际民歌赛比赛筹备工作有序高效开展
左权将军纪念馆
家书( 连载一)
左权殉国前三天写给爱妻的最后一封信
修身齐家,从一封家书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