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NF结合运动机能贴布改善上交叉综合征的实验研究

2019-09-10杨帅柯郁菁

拳击与格斗·下半月 2019年1期

杨帅 柯郁菁

摘  要:目的:探究PNF技术与运动机能贴布干预并结合肌肉锻炼,对上交叉综合征(USC)的影响效果。方法:受试者随机分为三组,a:PNF技术治疗与肌肉強化训练;b:运动机能贴布治疗与肌肉强化训练;c:PNF技术结合运动机能贴布治疗与肌肉强化训练,每周3次,持续4周。对斜方肌激痛点的疼痛程度(VAS)和静态颈肩部姿势(∠FHA、∠FSA)进行评估。结果:1.a组斜方肌激痛点的疼痛程度和FHA角度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2.b组FHA角度和FSA角度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3.c组FHA角度和FSA角度变化在统计学上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以肌肉强化训练为基础,同时进行PNF技术与运动机能贴布治疗能够极为有效改善USC症状。

关键词:上交叉综合征;PNF技术;运动机能贴布;肌肉强化训练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7475(2019)01-0134-02

1前言

电子产品的大量使用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导致“低头族”人群在全世界范围内急剧增多,这类人群屈颈过度,常常会出现头部前倾、圆肩、中背部(胸椎部位)后曲增加、肩胛骨耸起,即上交叉综合征(Upper Crossed Syndrome,UCS)。这种异常的上肢动作模式,会使颈椎生物力学综合性失衡,大脑将长期处于供血、供氧不足,出现严重的头晕目弦,精神不振,心情烦躁,甚至影响睡眠质量。

平衡肌肉张力,增强肌肉力量是改善UCS的基本手段。已有研究证实PNF技术、运动机能贴布治疗均可以改善肌肉张力,所以本实验通过比对方法,在增强肌肉力量的基础上,探究最佳的UCS治疗手段,以提供更好的方法有效地治疗UCS。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30名患有UCS的在读学生

2.1.1受试者入选标准

① 肩颈之间疼痛,但无肩颈部急性外伤史并且非过敏体质;

② 圆肩,肩胛骨耸起,头部前倾;

③ 从侧面看,耳垂位于肩峰的前方;

④ 眼角延长线于耳朵上角的连线与水平面不平行;

⑤ 肩胛骨与脊柱棘突的距离超过本体手指四指宽度;

2.1.2受试者排除标准

① X线显示颈椎间盘退变,有严重颈椎椎管狭窄;

②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② 皮肤破损性疾病;

③ 认知障碍无法完成治疗。

2.2实验方法

a组:PNF技术治疗与肌肉强化训练

b组:运动机能贴布治疗与肌肉强化训练

c组:PNF技术配合运动机能贴布治疗与肌肉强化训练

每周一、三、五9时至15时在教学实验楼进行治疗,每次治疗半小时,共持续4周。

2.2.1PNF技术

依次利用上肢D2屈曲模式和保持—放松技术对受试者进行干预,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①上肢D2屈曲模式:上肢关节运动方式为屈曲—外展—外旋。受试者仰卧位,操作者在腕关节上方与肘关节处徒手施加阻力,受试者在操作者的阻力引导和言语指令下抗阻完成规定动作。共10×3组,组间休息1分钟,双上肢均进行操作。

②保持—放松技术:

运用PDF牵拉技术,分别牵拉斜方肌、胸大肌、肩胛提肌,每块肌肉牵拉3次,每次牵拉30秒,组间休息1分钟。

2.2.2运动机能贴布治疗

根据受试者体形进行裁剪,受试者身体直立,下颌微收,两侧肩胛骨后缩,将第一条贴布给50%~60%拉力从肩峰贴扎至第十胸椎棘突处,末端无拉力;第二条贴布以相同的方式贴扎,但约50%覆盖在第一条上方,以增加机械矫正。两侧均进行贴布治疗。

2.2.3肌肉强化训练

①肩外旋肌:两手握紧弹力带,上臂始终贴紧身体,腹部收紧,手臂中立位下向外打开,做肩关节外旋。

②菱形肌、斜方肌中下束:采用弹力带进行直臂划船训练。菱形肌是平时很难运动到的肌肉,所以很多人的菱形肌都处于废用的状态,故此菱形肌训练之前必须先激活,患者仰卧垫上,身体成解剖体位,屈膝90°,脊柱始终保持中立位,操作者与受试者手拉手,轻轻上拉,受试者慢慢向下收缩肩胛骨,再做对抗。激活以后才能开始进行肌力的训练。

③前锯肌:两手握住弹力带,从身体后面绕到前面,进行肩带前引的动作。

④深层颈屈肌:两手握住弹力带,从头后绕过,头部向后用力,与向前拉的力量对抗。

以上所有动作10次为1组,连续做5~10组,可根据患者自身条件进行调整次数和弹力带强度。

2.3测试指标

2.3.1疼痛评分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将疼痛的程度用0到10共11个数字表示:0分,无痛;1~3分,轻度疼痛;4~6分,中度疼痛;7~10分,重度疼痛。

头前伸角度(forward head angle,FHA)

圆肩角度(forward shoulder angle,FSA)

3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果发现,a组(治疗前4.29±0.95,治疗后3.290.95*)和c组(治疗前3.86±1.07,治疗后2.71±0.76*)治疗斜方肌疼痛程度有明显的效果;三组均可改善FHA角度,但c组效果最为显著(治疗前41.14±2.73,治疗后34.00±3.61**);FSA角度方面,b组和c组对其有效果,并且c组效果更为显著(治疗前          40.00±6.45,治疗后30.43±5.53**)。(注:*p<0.05,**p<0.01)

近年來,随着时代的进步,伏案人群急剧增加,人们长时间保持低头、含胸驼背这种异常姿势,,最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的功能障碍以及组织损伤,并伴有疼痛的临床症候群。有学者认为,颈肩部的生物力学平衡被破坏是USC的发病机制,颈椎和肩关节的稳定性须动力与静力共同维系,然而患者长期保持在一个失衡姿势,导致颈部深层肌群的力量减弱甚至丧失,动力性稳定破坏,椎体周围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松弛,椎体失去支撑,导致其稳定被打破,从而出现头部前倾现象[1]。目前UCS治疗的基本原则是缓解疼痛,牵伸短缩肌肉组织,强化薄弱肌肉组织,纠正错误姿势等;治疗的最终目的是维持颈肩关节、肩胛骨至胸的稳定性[2]。

本研究中,对于过紧的斜方肌上束、肩胛提肌和胸大肌,进行为期4周的PNF技术配合肌肉强化训练治疗后,颈椎前引的角度减小,特别是斜方肌激痛点的疼痛程度有明显改善。让受试者在身体直立,下颌微收,两侧肩胛骨后缩的状态下进行运动机能贴布的治疗,纠正患者的肩胛骨前引问题使其维持在正确的位置。经过4周的贴布被动牵引配合肌肉强化训练,可改善不良的姿势,提高运动表现,特别是对于肩胛骨缩回、圆肩问题有明显的效果。

实验发现同时进行PNF技术与运动机能贴布治疗配合肌肉强化训练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所以将两种治疗的优势结合起来,对UCS的治疗有更加明显的效果,从而使患者能够回归正常生活,摆脱异常姿势的干扰。

参考文献:

[1]Chen C H,Huang T S,Chai H M,et al.Two stretching treatments for the hamstrings: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versus kinesio taping[J].Journal of Sport Rehabilitation,2013,22(1):59-66.

[2]Kim J,Kim S,Lee J.Longer application of kinesio taping would be beneficial for exercise-induced muscle damage[J].Journal of Exercise Rehabilitation,2016,12(5):456-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