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高低语境理论看中西文化交流差异

2019-09-10许月文刘静澜

大东方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

许月文 刘静澜

摘 要: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西文化交流愈发频繁,但由于双方特定的文化背景,語境文化的差异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影响和作用日渐显著。本文将美国人类学家霍尔(Edward T.Hall)提出的高低语境理论作为切入点,深刻剖析中西文化交流中由于语境不同而造成的文化冲突并加以探讨、研究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从而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高低语境;中西文化;差异

一、高语境与低语境理论

美国人类学家霍尔(Edward T.Hall)从交际与感知的角度提出了一种研究文化异同的有效方式,他在l976年出版的Beyond Culture一书中提出文化具有语境性,并将语境分为高语境(High Context)与低语境(Low Context)。霍尔认为:“一切事物均可被赋予高、中、低语境的特征。高语境事物具有预先编排信息的特色,编排的信息处于接受者手里及背景中,仅有微小部分存于传递的讯息中。低语境事物恰好相反,大部分信息必须处在传递的讯息中,以便补充语境中丢失的部分(内在语境及外在语境)。”

人们交往时,如较多的交际信息反映在社会文化情景中,而相对较少的信息存在于实际的言语中,此文化称为“高语境文化”,即 “意会”。相反,在“低语境文化”中,实际的言语信息起更为重要的作用,语境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更注重实际的语言信息,即“言传”。

二、高语境与低语境理论的成因

1.社会文化因素

这一理论产生的主要原因基于哲学。美国学者古狄昆斯特的研究表明,美国、德国、瑞士、芬兰等西方国家属于低语境文化国家,中国、日本、韩国等东方国家属于高语境文化国家。西方文化的起源是古代希伯莱文化和古希腊文化,强调人要善于雄辩和修辞。因此,西方人注重培养准确、全面地表达自己的方式。东方文化主要受到儒家、佛教和道教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儒家思想,认为多说无用的,甚至是无益的,少说话是善良的象征,这是高语境文化产生的原因。

2.社会发展的影响

高语境文化社会较低语境文化社会发展较缓。不同语境文化下的人在长期受相应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下,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且具有稳定性,不易变更

三、高低语境文化对于中西交流的显性影响

1.谈话方面

人与人交流的方式不一而足,但主要方式是谈话,这也是文化输出的主要方式。但在不同的语境社会之下,对同一件事情所采用的沟通方式差异巨大。例:

丽塔是一名中国学生,她的演讲稿需要修改,虽她已同她的英语专业老师(一位中国女士)谈过,却并未得到建议。中国的老师相对委婉,不轻易批评。相比之下,外教老师B先生较为直言不讳。两位老师的指导意见在数量与质量上体现了巨大差异。由此看出,文化差异导致了语境高低的不同,中国人常用一种“话中有话”的委婉表达方式;而处于低语境国家的人们,更多使用直接的表达。

对于来自低语境文化国家的人而言,如何与中国人成功交谈是一个微妙的问题。Ting - Toomey’s Face Negotiation理论探讨了如何理解世界上不同的文化对文化冲突的反应。他指出,“高语境和低语境文化依附于我们处理问题和沟通的方式;面子是个体或群体的形象,是社会根据文化规范和价值观所看到和评价的”。这也就要求我们根据所处的文化的语境,做出相应的反应,即“入乡随俗”。

2.写作方面

以这两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歌为列。

中国古诗:

次北固山下

唐代: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英国诗歌:

Home Thoughts From Abroad

By Robert Browning

Now that April’s there,

And whoever wakes in England sees,some morning,unaware,

That the lowest boughs and the brushwood sheaf

Round the elm-tree bole are in tiny leaf,

While the chaffinch sings on the orchard bough

In England—now!

And after April,when May follows,

And the white throat builds,and all the swallows!

Hark,where my blossom’ d pear-tree in the hedge

Leans to the field and scatters on the clover

Blossoms and dewdrops—at the bent spray’s edge

That’s the wise thrush;he sings each song twice over,

Lets you should think he never could recapture

The first fine careless rapture!

And though the fields look rough with hoary dew,

All will be gay when noontide wakes anew The buttercups,

the little children’s dower

Far brighter than this gaudy melon-flower!

中國诗人常将乡愁隐匿于山水之间,而英国诗人则将乡愁直接表达出来。二者的差异体现了两种文化在写作上的映射。中西方写作上的差异可以从两方面分析。首先,主旨的表达。低语境文化下的作家往往会在诗歌第一行就给出自己的观点,而高语境文化下的作家往往不直接表达文章主旨。其次,情感表达方式的不同。低语境文化下的写作会给出具体而明显的信息,用非常生动的语言来描述。在高语境文化中,作者通常用简单的文字给读者以感性的形象且多用“白描”作为写作手法。以同一诗歌主题“乡愁”为例,中国诗人倾向于将乡愁隐藏在山水之间,例如诗人王湾在《次北固山下》这一名篇中用如“大雁”、“乡书”等这些典型具有“思乡情切”的色彩的意象词来含蓄的表达自己内心对于故乡的思念。而英国诗人 Robert Browning则在他的诗歌Home Thoughts From Abroad中将乡愁通过直白的诉说,直抒胸臆。

四、高低语境文化对于中西交流的隐性影响

1.对话的承担者

在高语境文化下的对话中,对话的承担者是听者。说话人通常不会将完整的信息提供给听者,听者必须擅于利用线索或细节来判断说话人的意图。此外,听者必须也擅于用说话人在对话中所做肢体语言来理解说话人的意图。

在低语境文化对话中,对话的承担者是说话者。由于缺乏相同的文化史,导致谈话中缺乏共鸣,这就要求说话人不得不使自己的言谈更容易为人所理解,他们必须清楚准确地表达自己。这也是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很擅长演讲的原因。以美国演讲为例,演讲者习惯于在演讲后询问观众是否有问题与其进行交流,并认为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以此确信自己被听众所完全理解。

2.合同态度

对于中国人来说,签订合同意味着合作达到了一个更高层次,是固定关系的象征;但是对于美国人来说,合同的出现意味着谈判失败。故低语境文化中的交际更依赖于契约。例如:一个美国人在签合同的时候,会仔细阅读所有细节,以确保契约中没有不利因素。他们极尽全力考虑所有可能性,以规避未来的风险。相反,中国人更依赖签署合同前的口头协议,会忽略对合同具体细节的详细阅读。

3.处理矛盾的方式

高语境具有集体主义的特征。他们认为冲突只会破坏交际,所以他们在与他人交流时尽量避免冲突,以保全“面子”。中国人努力地维护社会秩序与和谐,他们认为冲突威胁着社会秩序,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下,说与别人相反的话是危险的。因此对于处于高语境文化中的人来说,巧妙地避免冲突是最好的选择。低语境具有个人主义取向的特征。交际者倾向于在对话中直面冲突,这种交际容易引起无休止的争论。

五、应对举措

1.了解东西方社会文化差异。东西方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学习了解它们对东西方之间的交流至关重要。如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学会合理利用资源,如利用图书、影音积极学习了解东西方社会文化差异。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感受不同社会文化下的风土人情,提高对于不同文化的包容性。

2.语言表达上的“化繁为简”。高语境文化下的人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在表达上尽量做到言简意赅,使自己容易为人所理解,以这样的方式简化交流中的思维转换过程,大幅度提高交流效率。

3.了解高语境文化的螺旋式思维与低语境文化的直线式思维在交流上的映射。

4.积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谚语。谚语作为语料库中的重要成员,在人们的日常表达中占重要位置。积累东西方社会文化差异下的谚语,了解翻译的“归化”与“异化”对于文本内容传达的意义,能够助力跨文化交际的成功与高效。

高低语境文化存在于一切文化中,所谓高低语境文化对每个国家来说并不是绝对的,是相对而言的,指的是其占主导地位的主流文化。语境文化之间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活动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在跨文化交际中,合理利用高低语境文化对交际带来的影响有利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的相互交融,又能够促进中国以更好的姿态向世界展示上下五千年优秀文化的多样性。

参考文献

[1]Edward.T.Hall.Beyond Culture.Doubleday,1976

[2]William B.Gudykunst,Theorizing about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AGE Publication,2005

[3]Fung Yulan.A Short 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Columbia University,2005

[4]Ting- Toomey,s.Communicating Effectively with the Chinese.Thousand Oaks:SAGE Publication,1998:53-69

[5]林晓光.中国由高语境文化向低语境文化移动的假说 [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6(2):24-31.

[6]唐德根,章放维.两种会话方式与高低语境文化 [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91-94,128.

[7]吴泽琼.中美高低语境文化的对比研究 [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8]杨慧.高低语境影响下中西方交际差异 [J].文学界(理论版),2012(3):79-80.

作者简介:

许月文(1998.6),女,湖北宜昌人,就读于武汉轻工大学外国语学院,2016翻译专业。

刘静澜(1983.4),女,湖北武汉人,硕士,任教于武汉轻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德语语言文学

(作者单位:武汉轻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中西文化差异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基于新媒体专业能力培养的“中西文化比较”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文化认同背景下跨文化交际研究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材料作文“差异”导写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Conflicts and Blending in Guasha
中西文化大对比之“交际语言”的差异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