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主义视角下高职思政课堂研究

2019-09-10于静

大东方 2019年10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思政高职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因此本文针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知识,增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参与、自主学习和主动构建的能力,发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作用,力求上好每一堂特殊而难忘的思政課。

关键词:建构主义;高职;思政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概述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提出

建构主义是一种结构主义理念,最早由瑞士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提出。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基于他有关儿童的心理发展的观点,他提出了发生认识论,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建构主义关注学习者如何在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基础上建构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流派众多,且有不同的理论倾向,但都坚信知识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结果,学习是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或纯粹客观的反映。知识是情境化、个体化的产物。知识是认知主体的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具有相对的正确性,没有哪一种人类知识的客观性是绝对、纯粹而不需要进一步质疑的,任何一个时代的人们都需要对前人获得的知识进行新的审视、修正或扬弃,并发展出适合于自己这个时代需要的新知识。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师生观

20世纪早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只强调行为,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消化理解教师传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前人知识的储存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占主导向学生的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占主导地位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

3.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情境”对意义的建构、提倡合作学习、关注对学习环境的设计、鼓励运用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教学从而达到学习的最终目的——完成意义的建构。[1]这需要教师改变角色、转变思想,将传统的教学观念变为开放式教学。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堂问题初探

(一)实践性的缺乏

高职院校是针对社会需求,向社会培养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实践型人才。目前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基本上是先理论后实践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下的学生在学习上缺乏必要的原始经验、心理准备等,缺乏学习动机和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2]传统型的思政课堂亦是如此,重视理论教学,缺乏实践性教学模式,与其专业理论与实践匹配度较低,无法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因此职业院校的思政教师更应该体会到先理论后实践的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之处。从建构主义学习观上看,没有实践为先导,我们根本无法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现实教学做相应调整。倡导“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3]。所以在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政课堂过程中,需更加注重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培养。如何将建构主义理论更好地融入思政教学,是现阶段我们首要探究的工作之一。

(二)教师与学生角色定位的转变

在传统的思政课堂上学生对自身的定位有所偏颇,没有认识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积极主动构建者。学生需要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认识加工策略和心理模式。学生要用探索法和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然而现在职校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缺乏把当前学习内容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思考的能力。

教师角色有待完善。在传统思政课堂上教师角色单一。没有充分发挥教师角色做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的作用。传统课堂的思政教师更多是充当理论知识的传授者,在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方面有所缺失。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师可通过给学生提供复杂、真实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这些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励学生对问题解决的多重观点,而这些都是上好一堂难忘的思政课所需要借鉴的。

三、建构主义对高职思政课堂的启示

首先,在高职生思政教学的课程设置上,采取更灵活的方式。分为正常教学预设设置和教学过程自动生成两种方式。教师在基础理论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经验、个性差异、兴趣、动机等特点安排恰当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理论知识与自己的情感、信念和价值观等融会贯通,促使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获取更多的心灵碰撞,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

其次,在高职思政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需要转变,建构主要学习理论倡导“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4]。这就需要我们建立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扮演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角色。这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式的学习模式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教学观。自主式的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只是在于帮助学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并指导他们进行学习。

最后,在思政课堂教学情境的设置上,构建生动的激发学生思维和学习动机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认为教学中的情境就是学生在生活中自己遇到情境,从而更加积极主导去构建学习。就学习内容设计问题,或由学生提出问题,让学习者通过解决问题来获得相应的问题图式以及相关的观念性理解。在学习中,让学生组成小组,避免教师的独大,增加交流与对话,共同合作。设计能够反映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就能从事有效行动的复杂环境。鼓励学生在社会背景中检测自己的观点。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本)1997,(5):8.

[2]马树强,张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综述[J].湖北函授大学报,2014,(1):95-97.

[3]吴雪松,杨雪.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3):21-22.

[4]崔玉金,苏焕平.浅谈建构主义理论在高职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4):70-73.

作者简介:

于静(1990.08-),女,汉族,山东枣庄人,助教,研究生,单位: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研究方向:政治学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思政高职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DiscussiononBusinessEnglishLearningBasedonTheoryofConstructivism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