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辅导教师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019-09-10哈里达·库尔班

大东方 2019年10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

哈里达·库尔班

摘 要:生活辅导教师作为德育工作者,不同于其他任课教师对某一学科负责我们既有对学生宏观上的教育,同时也有对学生生活细节的指导,担负着学生在校园期间的近乎家长的职责。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交给我们,本身就是对学校,对老师的信任,因此,作为生活辅导教师,就有义务,有责任照顾好学生的衣食住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及生活习惯,使学生能茁壮健康的成长,所以作为生活辅导教师的我们肩负着教师与家长的双中身份,其责任尤为重要。

关键词:生活辅导老师;内出班;行为习惯

著名的心理学专家郝滨老师曾说过:“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确实如此,家庭教育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的教育他直接的影响着一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内出班学生12-13岁就离开父母、离开家进入66中大家庭,他们活泼,单纯,年龄小,进入内出班会遇到 各种,“不会做” 和“不适应”有些孩子还会对学习丧失兴趣,但生活辅导老师日常生活当中把学生看待带自己的孩子或者弟弟妹妹一样爱学生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真诚的关爱,及时的鼓励帮助,耐心的指导下,给孩子及时树立自信,克服困难,有效解决问。可以说是66中的生活辅导教师扮演父母的角色。

一、内出班学生的特点

内出班的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代-青春期,身心上发生了很多变化。从生理上看,主要是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生变化并各种激素的相继增加,性器官、性功能迅速成长;

从心理上看独立性有较大的发展,自尊心增强,喜欢跟异性交朋友,有的学生由于心理发展与生理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出现了紧张﹑焦虑﹑自卑、对抗情绪﹑逃避﹑说谎﹑破坏﹑暴力等不良行为。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中学生们对异性的生理构造和情感世界有一种神秘感,所以试图通过恋爱来了解。中学生“谈恋爱”问题早已引起学校、家庭、社会的关注。为了避免中学内出班的学生过早地陷入恋情的漩涡,首先我们应该正确认识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身心特点,依靠道德说教、积极疏导的原则培养中学生正确的兴趣爱好,学会如何与异性交往,健康、快乐地渡过青春期。

二、培养内出班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一些具体措施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促进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是健全人格形成的基础。

(一)对照《内出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分析什么是好习惯,什么是不良习惯,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不文明的习惯性用语的形成受到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的影响,有的学生非常庸俗非常不文明。对于这个问题我采用了多种形式,首先,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好习惯,什么是坏习惯,然后自己的行为跟《内出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照发现 错误及时矫正。

参教至今,不知不觉在三尺讲台上已度过了24个春秋,在这24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每个学生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如果教师能把握好,闪光点就会成为学生进步的起点,尤其是要善于发现顽皮学生的闪光点。我担任初二(5)班的生活班主任,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班中每次打闹的学生和违纪被扣分中都有阿不都克热木江,经过多次批评教育,收效甚微。经过一段时间发现这个孩子喜欢管人也比较诚实,后来我把他选为402宿舍的宿舍长并多次跟他谈话,这一招还真管用,每次宿舍公卫任务,交待给他后,他带领同学们都能按要求完成。他逐渐克服了调皮、违纪的不良习惯并有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从点滴入手,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帮父母干擦桌子、洗碗、洗抹布等这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在学校打扫教室卫生,帮助同学等都是小事,但正是这些小事教育我们养成不怕苦、不怕累、乐于助人、自己的事情自己来做的好习惯,在与家人和同学一起劳动的过程中寻找乐趣、加强交流、增进感情,这是平时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三)教师要身体力行,做出表率,用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

在学校里,生活辅导教师接触学生的时间比较长,开展的日常活动比较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学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我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自身的素质。在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本人从事生活辅导老师工作快一年了,这一年当中周边发生的关爱学生感人的故事不少。刚开始紧缺二线教师的情况下带了二线教师的任务。学生病了第一时间发现情况不管白天半夜不管自己多么累及时送医院检查,联系床位日夜陪护,传达学生母爱温暖,自己在医院手术室门口过夜的次数不少。学生家长还没到的情况下家里做清单的饭菜送到躺在病床上的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并看到学生脸上的笑容感到幸福。

我作为一名生活班主任,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带头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人格,从不挖苦讽刺他们;和学生交知心朋友这样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让学生在无形中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相互监督,共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孩子天性好玩,好动,行为准则说忘就忘,以落实很重要。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督促,被扣分的学生和扣分原因落实清楚并班主任老师的配合下一周一次班会课时公布并情况严重的写检讨,让学生自己检查自己的言行和一周的卫生纪律。同时,学生互相监督,使每个同学能明确责任:生活在这个集体中,每个同学要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另外,学生、教师相互监督,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从而养成好的行为习惯。这样,经过督促反馈班风好转被扣分的同学数量明显减少。

(五)及时和班主任沟通,双管齐下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与班主任随时保持联系,对孩子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矫正;进行经验交流,与班主任共同探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好方法、好措施,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生活老师、如何使父母的良好愿望与孩子健康成长,顺利成才的目标有效对接起来。

(六)让学生学会为他人和集体担当。

人之所以為人,就在于其是否能够排除第一性和本能。人,不仅仅要对自己和家庭负责,还要履行对他人、对集体的担当责任。

学生的责任担当,首先是指主动做好自己的事,做好身边的事,做好今天的事。我们提出:不给别人添麻烦,就是替别人担当。

(作者单位:乌鲁木齐市第66中学)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探究
中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
关于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现代职教体系背景下的职校学生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
征友启示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
创新学习学生行为习惯与能力评价